—写在听取庆胜村党支部书记村级产业发展经验报告
富锦市老科协朱福昌 徐解有
在8月9日上午,富锦市老科协召开了喜迎二十大振兴乡村经济报告会,聘请了大榆树镇庆胜村党支部书记杨士玲在会上作了村级产业发展情况的经验介绍。庆胜村的产业发展经验很突出,激发了入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们的感悟与共鸣。庆胜村级产业发展宝贵经验,对加速乡村振兴,建设大美家园,推动和融合城镇一体化,实现强村富民、中华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像庆胜村这样的村级产业发展路径不仅是典型,更是样板。不仅是经验,也是模式,不仅要树立肯定,更要总结推广,让更多的像庆胜这样的村级产业遍地开发,謦香四溢,民富国强。
一. 庆胜村级产业的发展基本现状
庆胜村隶属于富锦市大榆树镇管辖。全村403户,1171口人。村行政区域面积12.0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4.4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7.5亩。土地资源,历史上为松花江下游冲击平原,土壤结构多为白浆土,土质贫瘠,地势低洼,钱褡子地多,气候属第三季温带上限。2017年前,庆胜村在全镇属于三类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上访成风。2018年,经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四村”发展战略。按照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引的方向:“要把乡村振兴,摆在三农工作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产业兴村,产业富民,干群齐心,共奔富路的目标,艰苦探索,奋力拼搏。2019年在市农委、市老科协多方启发指导下,找准定位,摸清了穴位。决心调整种植结构,在保留大豆、玉米、水稻支柱产业基础上,发展果蔬棚膜经济、养殖增值经济,走出一条粮、菜、牛三轮驱动,种养互补、两翼齐飞的村级产业协同发展之路。现在庆胜村建有温棚30栋,冷棚66栋。党支部在已确定发展果蔬棚膜经济的同时,根据肉牛市场形势可观,获利高,饲料来源广,更易形成产业循环链条。饲养管理科技含量低等有利因素,又动员村民合作养肉牛产业。肉牛饲养量增势强劲,肉牛头数发展喜人。目前全村饲养量已达到210头,比2020年70头增加两倍。仅此一项,年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三轮驱动和两翼齐飞的村级产业发展已明显见效。如今,庆胜村的人均纯收入。已由2015年的不足15000元增加到18000元。
二. 庆胜村级产业发展核心经验
庆胜村的核心经验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头雁书记不负使命、勇于担当。为实现富民强村的宏图大志,百折不挠带领干部群众战斗实施在坚持“四村”发展的战略上,既坚持依法治村、产业兴村、科技强村和文化育村。依法治村是党支部作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奔向富路的首要任务。过去,庆胜村之所以土地多少,富都难找,其根本原因就是班子软弱无力,班子懒人心散。加之严重的存在土地分配不公,村风不正,政令不通,没有凝聚力,想抓机遇办好事,发展产业难上加难。杨士玲上任后,抓主要矛盾。首先从解决村民因土地分配不公,聚众上访开刀,调整土地,平息民怨,营造公平气正村风。众所周知,农民视土地为生命,调整土地简直就是玩命。是农村最难开展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党支部知难而上,村里成立了耕地调整临时工作小组,书记任组长、村长、会计,还另选了两名思想端正、主持公道、有威信的村民为成员。大家统一思想,认真精准丈量土地,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顶着挨打受骂,流血牺牲的压力,书记带头从自身做起,说服了她自己的老父亲,主动交出在担任庆胜村分校长时所占不该分得的土地。在父亲影响下,其他六位公办老师都痛痛快快地退回了不该分得的土地,经过仅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就收缴了不合理占有土地70余垧,收缴补交土地承包费20多万元,依法依据分给了包括新婴儿在内的168户村民,并偿还上了几届村干部欠下的外债。不合理土地得到了公平合理调整,赢得了民心,顺了民意,村民信服党支部,赞美新书记。群众们一致议论。别小看这“花木兰”,村子变不变就看“领头雁”。纷纷表示,这回咱们庆胜村可有希望了,民心齐,泰山移。土地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一顺百顺。产业兴村、科技强村、文化育村,“四村”发展战略全部落实。
三. 庆胜村级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庆胜村级产业发展经验深刻地告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历来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保证。农民要致富,乡村要振兴,基础在产业,关键在支部。按照老百姓的说法是,村党支部班子有多强,农民就有多富。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村级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确实是到了需要加强的时候了。年龄偏大,斗志偏差,偏亲相友现象较为普遍,更为可怕的是还有涉黑现象存在,严重的影响村级产业与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各级党组织多加关注,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尽量让村级党支部班子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建议就是要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为乡村振兴,储能蓄电,孕育“领头雁”。措施具体有三点。1.用良将下派担当“领头雁”,2.选能人跨村兼任“领头雁”,办党校培育“领头雁”。
(二).庆胜村级产业发展经验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才是村级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就是钱财,谁占领这方面的高地,谁就是赢家。事业有发展,振兴无阻挡。
措施建议:1.不喜重金招聘人才。特别是那些热心于研究农村专业技术又刚刚退休后在家闲置无用武之地,想发挥余热无平台的老专家、老教授,发挥这些人本身的科技含量价值,让农村事业、产业永远火热,2、搭建网络挂靠平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各高校、科学院建立视频微信网群,通过线上线下授课演讲,咨询交流,加强学习,借脑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