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恶苗病是我省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近年局部地区为害呈加重态势,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为有效控制恶苗病发生危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针对当前防控中的主要问题,就做好我省水稻恶苗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恶苗病危害的认识
水稻恶苗病主要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部,种子发芽后,病菌即可从芽鞘、根部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或苗枯;带菌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在适宜条件下陆续发病,发病后期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到花器上,引起感染,使谷粒带病菌,形成侵染循环。稻株一旦感染恶苗病,则无药可治。目前,我省水稻主栽品种中尚无抗病品种,必须采取有效的种子处理措施才能控制恶苗病危害。为此,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技术指导,安全有效做好恶苗病的预防工作。
二、加强对恶苗病预防技术的宣传培训
各地要及早动手,抓住3月份水稻种子处理前的关键时期,切实做好宣传培训。要广泛利用多种媒体,采取多种措施,特别是充分利用“掌上植保APP”、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普及恶苗病预防技术。恶苗病对常用药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替代药剂的普及推广。
三、科学开展恶苗病预防技术指导
一要科学选药。为有效防控恶苗病的发生危害,各地要依据上年辖区内水稻主栽品种恶苗病防治效果和发生情况监测,科学研判当地恶苗病发生趋势和抗药性变化,指导农民科学选购有效药剂。种植龙粳31、稻花香系列、龙洋16、绥粳309、部分黑稻、粘稻等易感品种及恶苗病菌抗药性较为严重地区,应采取先包衣再浸种的双重防病措施。种子包衣可选择已登记的氟唑菌酰羟胺、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精甲霜灵·咯菌腈·吡唑嘧菌酯、精甲霜灵·戊唑醇·嘧菌酯等配方的种子处理剂。浸种药剂可从已登记的种菌唑、甲霜灵·种菌唑、戊唑醇、咯菌腈、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等药剂中选择,浸种与包衣应交错使用有效成分不同的药剂,以确保防治效果。有干尖线虫发生风险的地区,建议选择含杀螟丹等杀线剂成分的浸种剂。二要规范用药。要做到按农药标签说明规范使用。浸种要保证累计85~100℃的足够积温,浸种温度控制在10~15℃,要保证药液与种子充分接触,以浸透为标准。如在浸种催芽车间集中浸种,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如使用大缸等容器浸种,应先将药剂稀释均匀再浸种,每日须搅拌1~2次。三要持续监测。水稻恶苗病抗药性发展较快,必须常年持续开展抗性监测。各地要充分发挥植保监测点的作用,积极做好水稻恶苗病菌的抗药性监测,发现问题应详细调查并及时上报。
四、积极开展新药剂试验示范
各地应积极组织开展替代氰烯菌酯、咪鲜胺的浸种药剂及新成分种衣剂的筛选试验和示范工作,重点对新登记和即将登记的能够治理恶苗病抗性、具有应用前景的新药剂开展试验示范,明确药效及安全性,为长期治理恶苗病做好技术储备。部分可供试验新药剂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