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芳,曾任汤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办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省水稻学科带头人。2008年,她被聘为全省水稻高产创建首席专家。工作期间,她在乡村和田间每年多达300余天,先后推广58项先进栽培技术,面积达880万亩次,是全县耕地面积5倍多。为农民增产粮食8.8亿斤,接近2010年全县总产量。为农民增收4500万元,接近2010年全县农民总收入的一半。她先后在省级以上农技刊物发表论文论文20余篇,获得省丰收计划奖项12个,在全省县级农技人员中独占鳌头。2022年被佳木斯老科协授予科技助农突出贡献奖。
一、专心农技研究,她练就一身真本事。
胡秀芳从佳木斯农校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农业工作,从事寒地水稻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四十年。她把自己的科研定位为掌握、应用、发现栽培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种植上解决技术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一些人刻意追求的论文、成果数量和级别在她看来不过是科研的衍生品。为此她选择的课题都是汤原县种植业最常见、最普通的不易出成果、不好上层次的问题,从来没有新奇特的标签。
汤原县地处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接壤处,土壤和气候独特,作物品种病害制约了粮食的稳产高产。因此她把精力集中在水稻育苗移栽实用技术、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品种选择、防害除草、稻田空间有效利用和大豆品种、肥料选择上,主持开展了上百个各项试验、调查。工作中,她坚持做到事必躬亲,坚持做到每组数据都必须在大地上实物,坚持做到每个新成果必须管用实用。
由于她研究的成果资料齐全、数据详尽、管用实用、效果明显,得到了同行业专家的广泛认可。为了回应同行成果共享的呼声,她把研究报告整理成《寒地水稻主栽品种筛选》、《水稻硅肥肥效研究》、《稻鱼耳菇立体栽培技术》、《水稻障碍性冷害分析及预防对策》、《寒地白水八角的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等二十余篇省级优秀论文,分别在《中国农技推广》等国家省级专业刊物发表。
近年来,她承担起当前水稻主栽品种的生育进程和分蘖及叶龄动态跟踪调查这一繁杂的基础科研课题。她从出苗开始,整个生长周期每5天进行一次多点次的跟踪调查,风雨无阻。她的调查数据对全省水稻生育进程的促控与抵御自然灾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08年在全省水稻专家研讨鉴评会上一举通过审定,为水稻数字化栽培管理开辟了新天地。
二、加强农技推广,做群众增收的领头人。
胡秀芳认为,作课题、发论文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名利双收的选择,但作为一个基层农技推广研究员让新技术变成黑土地上金灿灿的粮食、变成农民兜里沉甸甸的钞票这个责任更重大,也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三十年来她智慧和激情毫不吝啬地投入到农技推广普及上,从刚开始农民嫌的“管闲事、瞎添乱”变成现在农民抢的“香饽饽”。
她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年轻的农技推广员总结出“宣传、示范、现场、咨询、亲情”十字规范。宣传她累计撰写农技科普文章、讲座讲义100多万字,每年印制农技推广简报10多期3万多份,全部覆盖了全县所有村屯和粮农。每年录制农业知识电视讲座30多期,成了汤原县曝光率最高的“女明星”。每年的“科普之冬”季节,各乡村纷纷邀请,有时还在全省各地为稻农讲课,并参加佳木斯寒地水稻协会技术指导任务,通过手机软件等多种方式为农民传授技术。忙时一天要讲两三场课,她的课深入浅出、喜闻乐见,总是场场爆满。
在示范大户上,她选择了拥有5000亩稻田的全省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赵德清,培育出汤旺河牌有机稻米,走向了国际市场。
对于散户,他指导了许多种植有机稻的农户,其中有个汤原镇西大桥村在2016 年辞去上海的工作魏涛夫妇,想回家乡种植有机稻,胡秀芳特别支持,在她亲自指导下有机稻成功了。在2017年8月中旬,魏涛他参加第四届中俄(佳木斯)文化产业博览会和首届稻米节,获得最具特色农产品展厅B组第一名的好成绩。2017年9月,应邀参加第五届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2017年10月,应邀将要参加2017国际慢食全球大会慢食市集·安仁,2017 第七届国际慢食全球大会中慢食市集将是本次大会的一个亮点,慢食市集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市集,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实现公平贸易。消费者超越原本的被动角色,变为协同生产者。缩短食物供应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魏涛他在2018年真正打开生态水稻预售的大门,保质保量,为家乡生态水稻生产做出了贡献。魏涛说:这可喜可贺的成绩离不开胡老师的辛勤指导,我要将胡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发扬光大,点亮中华大地。
她的不懈努力让村民们和水稻协会的会员们切实感到了科技的力量。现场,她随叫随到,在农民最需要时,推广最能解决问题的农技知识。咨询,在不能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她利用电话、网络遥控诊治,强化农民的操作技术。“示范、现场和咨询”的推广受益最大的合作村村民自发为她制作了“技术精湛、服务为民”的锦旗。
亲情推广是最难做到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她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人家邀请还是主动上门,到谁家就帮人家决定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来不把自己当外人。谁家缺农资打电话来,她就自己掏钱垫上,忘记的她也不讨要,每年都得搭上千八百元钱。于是“亲闺女”“亲大姐”这样的称呼在没有一个至亲的村落里她随时都能听到。
在工作中,她时时处处奉行十字规范,累计推广近百项项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为汤原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为农民增收致富寻找到了新的支点。特别是作为汤原县水稻由直播到插秧,由插秧到旱育稀植,由旱育稀植到钵育超摆三个阶段全过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每个阶段都倾注了她的智慧和汗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400公斤到现在的650公斤,样板田单产750公斤,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三、坚守农技一线,勇攀科技高峰做表率。
四十年来,她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走千家,进万户,深入田间,走到地头,更走进了老百姓的心田。
在科研过程中,她一丝不苟,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在确定主栽品种时,她观察、测量,一天天泡在水里。在 “水稻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中,几乎天天蹲在大棚里,耐心细致地引导农民采用标准化的育苗方法,培育出了健壮的秧苗。在农业部“超级稻”项目中,她挨门挨户检查和指导,为一些偷懒的农户揭棚放风。为了完成定点跟踪调查工作,冒着大雨,逼着当地农技站的同志用摩托送到稻田里,当课题通过专家组审定后,不理解她的同志才知道,这是成功的关键。
在推广过程中,她不分昼夜、没有星期节假,随叫随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仅2011年(汤原水稻协会成立)她就为农民解决疑难问题上千次,挽回损失1000多万元,经她指导的农户,无不增产增收。农民亲切的叫她“我们身边的110 ”。2010年春耕期间,她由于过于疲惫下车时不小心被车门把大拇指夹骨折了,她不听领导和医生的嘱咐,第二天端着胳膊继续到“超级稻”项目现场工作,结果第三天她的头又被越野车的风挡玻璃撞个洞,她还是吃着止痛药继续工作。一个月后头晕、呕吐,她实在坚持不住了,到医院一检查——脑振荡综合后遗症,需要住院治疗。然而她说:“现在农时比我的身体金贵”。医生只好同意她回家利用早晚时间打点滴,继续为农民解决本田病害问题。同事们心痛地说:“在汤原这片天地里,你已功成名就,还图个啥呀?”她说:“我图的就是更多农民的笑脸。”
四十年来,胡秀芳同志经历了汤原县水稻由直播到插秧,由插秧到旱育稀植,由旱育稀植到钵育超摆三个阶段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倾注了她的精力和汗水,都使水稻的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水稻钵育超摆高产栽培技术,经过六年的努力,已在全县得到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20万亩,增产1.4亿斤,增收1120万元。她两次被授予汤原县“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连续九年受到市妇联的表彰,连续十一年被评为省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荣获省农业推广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2020和 2022年两次获得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胡秀芳同志以她热爱农业、爱岗敬业的品德,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格,以她务实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作风和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汤原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
四、发挥农技专长,继续彰显“银发”风采
胡秀芳2021年5月退休 ,2023年继续做好老科协工作,她通过与乡镇乡村振兴有机农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体系,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并形成了共识。拟由汤原镇和汤旺乡为试点与乡镇科技扶贫为核心开展工作规划,镇党委、镇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到村屯进行考察,结合生产中在水稻苗期出现的实际情况,开展技术服务,在今年6月上旬发现汤旺乡华荣富国有限公司的优质水稻出现病害,怎么办,老科协工作组针对病情对卷筒叶片直接诊治疗工作,三天后回复正常生长状态,他们高兴的说真是及时雨减少重大损失。她和老科协工作组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水稻从苗床到本田对本田病虫草药害进行技术指导,为科技示范户出谋划策,共同应对7月分低温冷害,促进农作物正常生育进程。
在今年5月7日哈铁段增开K5157次插秧专列,请胡秀芳有种稻经验的水稻专家在列车上为去建三江的农工们普及水稻栽培技术,为三江平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为让农民兄弟尽快找到务工农场,特意在列车上举办了这场春耕科普讲座。”据牡丹江客运段天津车队党总支书记高思华介绍,近几年,随着垦区标准化、机械化耕种率的逐年提升,很多农民务工人员已经跟不上科技种田的新节奏,为此,他们特意邀请了全国粮食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带头人、黑龙江省“龙江工匠”、“三八红旗手”、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胡秀芳教授来为大家普及科技种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车厢内,胡秀芳教授讲的仔细,务工人员们听得认真,为了能记得牢靠,很多人掏出手机录像、录音。“我们当地人多、地少,一家也就几亩地,多采用传统的春耕播种,很少能接触垦区大型农场这种全机械化,高科技种地的模式,通过学习,我们前往垦区务工也有了用武之地。随着列车的飞驰,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科普讲座在K5157次列车5号车厢展开了。听说有专家讲座,邻近车厢的“插秧客”也都赶了过来。“大家知道水稻插秧前都要注意哪些事项吗?知道当前水稻育苗防病都有哪些措施吗?”来自汤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省劳动模范、农业科技专家胡秀芳手里拿着秧苗边讲边示范。“对!要控制水温,分类管理。”看到有人应答,掏出手机录音录像,她高兴地说:“你们成了种植水稻的行家里手,就更有价值了。”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胡秀芳几十年如一日,在生产关键环节去试点村,发现问题及时诊治,并发出预警预测,让种植感到增强抗灾意识,同时也提高老科协组织存在的重要性。她扎根于农村这片沃土,痴心于农业,交心于农民,以实际行动彰显老干部“银发风采”,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写出了令人称赞的“优秀论文”,成为人民心中名副其实的“优秀专家”。
(作者系汤原县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