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黑龙江省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2024/9/4 9:50:57

蒋佰福

  一、方案概述

  针对我省玉米种植密度低、春季低温干旱、后期早霜倒伏等生产问题,重点聚焦“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措施的关键环节,强化要素集成,多措并举,合力推进,深挖玉米单产提升潜力。以选种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大幅提高肥水利用效率为基础,以推广高性能播种机提高播种质量为保障,因地制宜推广三秋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种子抗逆包衣、灾害精准防控、水肥一体化密植精准调控、适期晚机收等关键技术,集成组装适于我省不同生态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提升玉米产能,有效发挥我省“黄金玉米带”自然资源优势,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主要目标

  立足我省玉米主产区,在不同生态区应用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集成技术,使玉米亩种植密度在当前基础上稳步提高500株左右,肥水条件好的地区提高1000株左右,实现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三、技术要点

  (一)精细整地,分类实施

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推荐秋整地、秋施肥、秋起垄的“三秋整地技术”,若遇涝年或低湿地可等待墒情适宜晚整地,坚决杜绝湿整湿耕现象,尽量避免春季整地,整地后土壤应达到深、暄、碎、平、齐的播种状态。对有深松基础地块进行耙茬或旋耕,耙深18~20cm,旋耕深度14~16cm;对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深松耙茬或深松旋耕,深松深度达35cm以上。松耙结合,联合整地一遍,重耙两遍后,及时起垄并镇压,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深松要打破犁底层,不打乱耕作层,不起明条,不出大块,地表平整,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5cm,深度一致,正负差不超过2cm;耙地要达到地表平碎,每平方米直径大于3cm的土块不超过5个。秋起垄的标准达到:垄体高度不低于22cm,垄体宽度不少于60cm(130cm大垄的垄体宽度不少于90cm),百米弯曲度不超±10cm,并达到结合堑严密,误差不超±2cm。

  (二)按需施肥灌溉,精准调控

  根据土壤肥力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做到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采用基肥、种肥、追肥、叶面施肥等方法相结合科学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玉米施肥过程中磷钾肥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公顷施N、P、K纯量控制在225~375 kg,种肥距种子5cm、深8~10cm,防止烧种、烧苗。磷钾肥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氮肥30%~40%做底肥或种肥,60%~70%做追肥施入,也可使用等量长效缓释复合肥,其中3/4做底肥,1/4做种肥。后期也可追施叶面肥2~3次,可采用氨基酸、水溶性有机肥、有机硼肥等,补充营养促进籽粒灌浆,保叶防早衰,提高品质和产量。

  实施水肥一体化的地块,可根据不同密度群体按需分次供给水肥,拔节至吐丝阶段灌溉施肥2~4次,总灌溉量60~90m3/亩;共追施纯氮 (N)8~10公斤/亩,磷(P2O5)3~4公斤/亩,钾(K2O)4~5 公斤/亩。吐丝至灌浆成熟阶段溉施肥2~4次,总灌溉量80~100m3/亩;随水合计滴施纯氮(N)6~8公斤/亩,钾(K2O)1~2公斤/亩。

  (三)精选良种,精准防控苗期病虫害

  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单产潜力大、耐密植抗逆强、稳产宜机收的品种,种子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93%。播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选用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的种子播种,对发芽率和发芽势低的种子应及时调剂更换品种。播前还应根据当地近年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选择优质高效种衣剂或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确保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严重发生。

  (四)精量播种,构建高质量群体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适时播种,选用高性能播种机,实行精量播种,一次完成播种、施肥、镇压作业,保证株距一致、行距一致、播深一致、施肥深度一致。易春旱区可推行坐滤水种的播种方式,提高保苗率。实施水肥一体化地块,可选用大垄密植浅埋滴灌专用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镇压等作业,播种后,及时将地头滴灌带浅埋入土,尽快铺设滴灌支管、副管,连接毛管。支管布局按照地面坡降大小和水源水量压力来计算,出苗前由专业人员负责开机试水、试压,检查滴灌管网是否能正常运行,管带接头是否漏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播后48小时内及时滴水。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条件、天气、常年倒伏发生情况等综合因素考虑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在当前基础上每亩提高500株、肥水条件好的地区可提高1000株。水肥一体化密植精准调控种植方式密度要求5500~6500株/亩,行距建议采用40cm+80cm宽窄行,滴灌带铺设在40cm的窄行中间,浅埋4~5cm深,进而构建高质量群体。

  (五)精细管理、科学除草

  第一遍中耕在玉米显行时进行,主要以深松为主,深松放寒深度达到28cm以上,标准以深松后不起粘条为准,深松必须要合理搭配前浅后深两个深松钩或三杆齿深松,前钩深度18~20cm,后钩深度28cm,在玉米拔节前结束最后一遍中耕,尽可能多培土。机械中耕作业,防止偏墒、压苗、埋苗、豁苗现象。应结合本地区气候、土壤特点、作物布局、耕作条件、田间杂草种群及杂草抗性程度等,充分利用农艺控草措施和机械除草措施,因地制宜制定安全有效的化学除草方案。土壤墒情好,应坚持以土壤封闭化学除草为主,茎叶处理为辅的除草原则,提倡杂草早期治理,在杂草萌发期或低叶龄期予以有效防控。

  (六)一喷多防、一喷多促

  综合田间玉米长势和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配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抗病防虫药剂等,增强群体抗逆应灾能力。在玉米6~8片叶展开期,可选择矮壮素、乙烯利、胺鲜酯、胺鲜酯·乙烯利、胺鲜酯·甲哌鎓等化控剂控制底部节间的伸长矮化植株,降低穗位,增强玉米茎秆的强度和韧性,有效防止玉米倒伏。玉米螟、粘虫、玉米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及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茎腐病等病害的防治,可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发生情况,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或籽粒形成初期,结合叶面肥喷施,喷洒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或啶虫脒、哒螨灵或阿维菌素、苯醚甲环唑,视病情发展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药。花粒期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抗逆调节剂,提高粒重。利用高架机或者无人机,一般选择无风天、上午9点至下午6点无露水时喷施,达到一喷多防、一喷多促的效果。

  (七)适时收获,高质减损

  玉米完熟后适期进行机械收获,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适时晚收降低收获期含水量,提高玉米商品质量。加强农机手培训,提高机手精细操作技能。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当籽粒含水率≥28%时,采用玉米果穗联合收获机收获;当籽粒含水率<28%时,可采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收获。

  四、注意事项

  1.水肥一体化实施区域,要求水源条件好,保证及时滴水。追施肥料应使用滴灌专用肥,滴施肥料结束后继续滴清水,将滴灌管道中的肥液冲净。滴灌期间加强巡田检查,避免田间管道漏水,造成施肥灌水不匀。

  2.按照玉米需水规律,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确保玉米在生育期无水分胁迫,重点保障大喇叭口期、开花吐丝期、籽粒建成期及乳熟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3.化控调节需注意把握化控时间,剂量使用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配制药液,药剂充分混匀,喷施当天若温度较高且空气湿度较低,建议最好在下午3点以后进行喷施,利用夜间空气湿度相对偏大有利于促进玉米叶片吸收。

  

(作者系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研究员,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玉米育种课题主持人,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