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林
同江市地处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大豆、水稻等三大作物为主。近年来,粮豆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稳步提升。按照佳老科协发〔2024〕9 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大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攻坚行动,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工作任务,我们进行了“粮食产能提升工程”专题调研,对同江市粮豆单产水平提升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一)粮豆种植面积
2024年,同江市粮豆种植面积233.778万亩,其中玉米89.28万亩,大豆133.72万亩,水稻10.168万亩,其他作物0.61万亩。
(二)粮豆单产水平
据同江市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以来,同江市三大作物单产水平如下:
同江市近年来粮豆单产情况表
单位:斤/亩
作物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玉米 | 1064.4 | 1054.43 | 1038.99 | 885.1 | 674.3 | 753.6 | 722.7 | 861 | 1129.7 |
大豆 | 269.1 | 261.36 | 256.13 | 204.6 | 196.7 | 231.69 | 189.4 | 247.9 | 303.5 |
水稻 | 996.7 | 901.67 | 965.26 | 810.6 | 929.6 | 946.73 | 957.1 | 959.3 | 1083.7 |
1、玉米单产情况
最高亩产1129.7斤,最低亩产674.3斤。亩产1000斤以上4年,亩产800斤以上2年,亩产700斤以上2年,亩产600斤以上1年。最高亩产与最低亩产相差455.4斤。
2、大豆单产情况
最高亩产303.5斤,最低亩产189.4斤。亩产300斤以上1年,亩产200斤以上6年,亩产180斤以上2年。最高亩产与最低亩产相差114.1斤。
3、水稻单产情况
最高亩产1083.7斤,最低亩产810.6斤。亩产1000斤以上1年,亩产900斤以上7年,亩产800斤以上1年。最高亩产与最低亩产相差273.1斤。
通过上述分析,玉米、大豆、水稻等三大作物单产总体水平仍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据有关资料,西班牙玉米单产1322.67斤,土耳其大豆单产471.33斤,埃及稻谷单产1371.73斤。2022年,我省玉米单产901.9斤,大豆单产为257.8斤,水稻单产1006.3斤。可以看出,我市提高粮豆单产潜力还很大,粮豆增产仍有巨大空间。
二、建议与对策
(一)总体思路
从生产力的领域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藏粮于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藏粮于地。同时,从生产关系领域提升农业全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制度和市场的改革,藏粮于策。
(二)提升单产的技术途径
大豆是我市粮豆生产中目前的第一大作物,播种面积达133.72万亩,是我国主要的油用和饲用作物,是近年来我国政策性补贴最高的扩种作物,也是我国进口最多的作物种类。未来继续提升大豆单产技术途径,第一要做好玉米大豆协调、挖掘大豆的扩面增产潜力。第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水平,提升大豆的生产潜能。
玉米是我市粮豆生产中目前的第二大作物,播种面积达89.28万亩,在粮食产量中占用重要地位,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对粮食产能提升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市玉米单产增长较快,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未来继续提升玉米单产技术途径,第一要继续提升品种的耐密植性,第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还是要深松,使得上下养分能够通用。第三是提高灾害预警的能力。
水稻是我市粮豆生产中目前的第三大作物,播种面积10.168万亩,是我市近年来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由最多近90万亩下降最快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进行了“水改旱”。 未来继续提升水稻单产技术途径,第一要选用丰产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使品种布局具有稳靠的提产潜力,第二合理选用栽培方式挖潜提产,第三精确培育壮秧挖潜提产,第四精细整地、精确栽插挖潜提产,第五群体动态精确调控挖潜提产,第六实施健康抗逆栽培挖潜提产。
(三)减少粮豆损失
与增产对应的,是粮食减损,减损其实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增产。产能的提升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扩面积,二是增单产,三是要减损失。据有关资料,粮食损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大概占粮食总产的14%—15%,中国粮食损失占总产的12%左右,每年损失接近3500万吨,相当于一个吉林省,或者是陕、甘、宁、青等西部省份粮食生产的总和。再加上餐桌上的浪费等,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食物总量超过22.7%。损失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真菌污染造成的损失,食物浪费造成的损失等,要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优减损。
(四)加强农业灾害应对保障粮豆生产
与工业相比,农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更加明显,极端气候、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与粮豆产量息息相关,加强应对各种灾害,是保障粮食产量、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损失重。近年来,尽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很快,抗灾能力不断在加强,但是局部的灾害仍有加重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坚持防抗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应对转变。
病虫草害是农业的天敌,如何更好地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控,要做到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防控。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体系建设,夯实植保基础。二是要进行风险评估,提前管控风险。三是提升监测手段,优化信息服务。四是要加强技术研发,解决防控难题。
(五)推动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种植调整结构和增加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关键。这其中调结构贡献最为突出,2023年我市大豆单产为303.5斤,是水稻单产的1083.7斤的28.0%、玉米单产的1129.7斤的26.9%。因此,从粮食产量提升角度考虑,需要调减大豆种植面积,从合理使用土地角度,也需要调减,避免大豆重迎茬。另外从市场价格、农民积极性角度同样需要调减。从减低财政补贴支出角度考虑,也需要调减大豆面积。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变化,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单产是提升总产量的重要支撑。在作物单产持续提升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作物单产同样面临较大压力。
粮食产能和产量提升的建议:一是要做好以高标准农田为主的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保护黑土地、利用好盐碱地。二是要建立耕地用养结合的耕作栽培制度,做到耕地的永续、有序利用。三是应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展示和科技服务等举措,推动智能农业、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
(作者系同江市老科协会副会长、市老科协理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农业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