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富锦市老科协
加强粮食产能提升的调研和思考
2024/12/18 9:50:36

朱福昌  毕维友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版图面积8224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耕地总面积920万亩,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大、粮食商品化率最高的产粮大县,被评为“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是名副其实的“北国粮都”。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5.17亿斤,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蝉联“全国产粮第一县”。

近年来,富锦市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通过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黑龙江省农科院等院所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合作,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作用,探索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笔者带领富锦市老科协部分理事组成了调研组,深入到农业农村局及各镇区,针对“农业技术推广助力富锦市粮食产能提升”开展了专题调研,根据当前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分析粮食产能提升的瓶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富锦市粮食产能提升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保障工作畅通。为全面高效推进科技服务农业工作,富锦市与黑龙江省农科院成立以双方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共建领导小组,同时建立“8+8+8”工作机制,即第一个“8”在专用优质品种、黑土保护等八方面开展合作;第二个“8”省农科院遴选114名科研人员与富锦市农业职能部门联合成立八支协同技术攻关组;第三个“8”建立服务专家“八带”工作方针,带品种、带技术、带项目、带成果等,为富锦市农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

(二)深度对接联系,送科技到基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专家面对面、技术送到家中活动,涉及的企业、合作社、镇(村)、科研所、种粮大户等60多家。2024年以来,共召开4次座谈会,制定年度合作32项内容。通过多次深入到富锦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绿谷酒业等调查了解生产问题,对接技术需求,制定合作内容10多个;专家与技术人员一起深入到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推广中心试验站、诚信村、庆胜村等村农户家中,推荐品种和技术等,确保能够满足“企业、农户、镇(村)”迫切需要的“技术、品种、服务和信息”要求,实现“送农所需、送企所要”。

(三)建设试验基地,促进成果转化。2023年共建立基地31个,其中,在大豆上围绕着“高产田创建、中产田提产、涝洼地块增收、品种展示推广”,建立基地14个,引进新品种43个,组装技术措施12项;在玉米上围绕着栽培模式和品种展示,建立基地4个,引进新品种30个以上,展示技术模式4项;在水稻上围绕试验示范和品种展示,建立基地4个,引进新品种43个,展示技术措施10项;在果蔬作物上,建立基地5个,展示品种近100个,示范新技术超过10项。每一个基地都有省、县、镇三级技术人员对接指导,省专家采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进行服务,同时召开现场会、博览会等,确保技术和品种落地,效果显著。

(四)强化服务功能,保证效果质量。为了提高科技服务质量,由富锦市技术人员与省农科院专家共同建立技术服务团队,有时还会采用几个协同技术攻关组联合的方式开展服务,比如黑土地保护与产量提升组。2023年,又新建立5个微信群,甚至有的专家都被拉进了农户的村群里,让更多的农民得到既快、又有效的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快手平台作用,新开设了“首席进田间,农技服务在身边”快手服务方式,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生产技能水平。

二、富锦市粮食产能提升取得的成效

(一)农技服务体系完备。富锦市拥有比较健全的市、镇、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包括一个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个市级畜牧推广中心、一个市级农机推广总站、一个市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十一个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共有农技推广人员239人,农业科技示范户900户、农业技术示范基地5个。同时,还拥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科院富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极具实力的科研实体,先后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玉米所、大庆分院开展科技共建、院市共建,新成果、新技术转化、推广速度快,农业科技推广整体实力排在全省县级市前例。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以中永、东立等万亩大地块为基点,以象屿集团、东北水稻种植合作社、中永种植业合作社等工商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带,建设36“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示范基地,配套田间物联网设备,实现基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依托智能催芽、温湿控制、生态监测等八大信息系统,将示范基地的信息发布平台与11个镇的政府综合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267个行政村的村村通气象预警语音系统以及手机短信、QQ、微信、网络等终端信息平台实时链接,实现以信息化手段指导全市水稻生产,有效解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科技合作提升农业发展成效明显,推进校市合作。富锦市与省农科院开展全国农业现代化科技先行县创建,开展粮食作物单产提升、黑土地保护、农产品加工等6个方面21个项目合作,直接服务示范基地61个,先进适用技术示范面积220万亩以上,其中水稻提质增效营养富硒技术被选为全省农业主推技术。与中科院东北地理生态研究所建立科学家工作室,选育及推广水稻新品种,5个品系已进入国省水稻区域试验。推进校市合作。富锦市与中国农大、东北农大、省农职院开展共建,强化人才队伍培养,监测评价农业生产数据;校外指导“百万扩招”的2600名农民大学生,培养“职业”农民。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000人次。推进垦地合作富锦市与北大荒集团开展垦地合作,全程托管33万亩,推动机制创新,合力提升科学种田水平。推进国际合作。与国际粮农组织合作实施GEF7--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2023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1%,农业生产标准化覆盖率达86%以上。

(三)成果转化提升现代农业潜力巨大,推进种业振兴。富锦市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种子繁育基地9万亩;与省农科院成立“优质专用品种科技创新中心”,示范新品种300余个,建设三大作物生产基地27个,全市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100%。强化示范推广富锦市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承担国省市近100项研究项目,推广主推技术29项、1300万亩次。实施减肥增效项目,开展大豆变量施肥技术示范,应用“一喷多防、一喷多促”措施,项目区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3%,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8%。省农科院专家实收测产砚山镇大豆示范区亩产668.6斤,创全省高油大豆亩产新高。强化集成配套。富锦市加快装备大马力现代农机,引进气吸式播种机、变量施肥机、品字形专用播种机等高端农机装备,农机总动力166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9.4%,是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开展耕种防收等各环节“菜单式”托管服务,托管面积125万亩,实现节本增效7300万元。

(四)技术服务加速农业水平提高,技术包保覆盖面广。富锦市组织省农科院119名专家和市镇两级112名技术人员,成立3个工作指导组和11个技术服务组,开展全环节生产指导服务,做到技术包保到村、到地块、到示范户,年均下乡8400余人次。信息服务全覆盖。建成富锦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将1个田间气象观测站、1个智能节水灌溉试验站、372个作物生长监测系统、2个生态环境监测系统、100个病虫害监测点、9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10个黑土地保护固定监测点和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等8个系统数据集中整合分析,印发指导意见等30余条,通过自主研发的“富农通”APP推广,年浏览量20万人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服务质效全面提升。富锦市利用自媒体开设“技术指导在田间”“专家在田间”两个专栏,累计录播省市专家田间指导短视频156期,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切实提高技术服务时效性。

(五)技术推广促进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富锦市将粮食作物单产提升作为核心,采用了“良种优选+良法栽培+良技管理+良加增效+良品推广”的全产业链科技包联服务方式,推动富锦市大豆、水稻、玉米品种培优和标准化技术集成。在大豆单产提升上,按照高产田创建、中产田提产、涝洼地块增收、品种展示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2023年,在福祥村高产创建绥农35,产量达到每亩334.3公斤,全省第一,刷新我省大豆亩产新记录。在福来村中低土壤改良地块采用变量施肥和土壤菌剂应用技术,产量达到每亩200公斤;在二林村低洼地块黑农531+种子包衣+菌剂应用,产量达到每亩185.65公斤,对比增产10.85%,被评为“大豆单产提升整县制推进县”。在玉米单产提升上,推广品字形摆放模式和大垄密植技术,种植密度在每公顷7.5-8.2万株,产量每公顷15吨,实现了亩产吨粮。在水稻单产提升上,开展“优质、抗逆、香型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高产、优质、圆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齐粳10产量达到每亩604公斤;龙粳1624产量达到每亩701公斤;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寒地粳稻食味品质调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和“三江平原中部粳稻丰产抗冷规模机械化及产业化技术模式集成与推广”落户富锦,利用龙粳1755产能及食味双优的特质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亩产1200斤左右,食味评分80分以上,极符合现在市场对圆粒优质的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总的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水利设施建设覆盖面低。富锦属于干旱半干旱农业区,地表水贫乏,降雨量少且不均衡,水资源不足是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现有水利设施难以发挥作用。绝大多数粮食作物生产需水远远满足不了作物需水,尤其今年旱涝不均, 农业生产只能靠天吃饭。   

(二)农村科技转化能力不足。近年来农民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民比例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导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能力差。目前,部分农民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中,思想观念滞后,虽然由过去马犁仗耕作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半机械化耕作,但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种植分散,经营粗放,致使农业新的适用增产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缓慢,科技转化率较低,粮食单产多年来没有太大长进。
    (三)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富锦市青壮农民离村入城,本土大学生很少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村官大多也是想在基层锻炼几年再回城,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农技人才的流失,乡镇农技人员老化,知识水平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对粮食产能的提升形成影响。

提升粮食产能的途径和建议

围绕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发展。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建设好、实施好这些项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整合各涉农项目资金,是实施好项目的关键。一是市政府要组织农业、水务、土地、开发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富锦现有土地面积及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二审报项目要切合实际。所有的涉农项目的审报都要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投资多少,由政府统一研究,确定项目区建设的具体乡、村地块,杜绝项目实施部门各自为战,以确保项目不重复建设,资金使用更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来实现富锦夯实农业增产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国家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提高加速现代农业化水平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一要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改善科技推广条件和工作手段,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加大农民科技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高产创建园区建设,通过高产创建集成推广一批农业适用增产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产标准农田、黑土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耕作方式,切实提高适用增产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在玉米种植上重点推广抗旱座水播种一体机播技术及“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大豆种植上重点在大豆2个万亩、5个千亩、11个百亩示范田开展跟踪服务,将配套生物底肥、根瘤菌剂、1-2遍叶面肥、一喷多促等生产节点技术。在10个玉米、5个水稻科技增粮示范区开展技术服务,配套品字形摆放、三空栽培、节水灌溉等生产模式。同时加快老旧农机装备更新换代,稳步提高全市农机化水平,不断夯实粮食产能提升基础。力争三大作物产量年均增长5%以上。

 (四)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潜能力度
    任何一项农业适用增产技术的推广普及离不开广大科技人员的试验示范推广,但更重要的是靠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资金扶持。为此,富锦市政府应当象抓经济工作一样来抓,把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技术的推广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做为一项工程纳入考核目标,并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乡镇必须由一名主要领导负责重大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的具体落实。

综上所述,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为目标,以科学、合理地用好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资金为保障,粮食生产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到2025年再增产7.5亿斤是能够实现的。

(作者系富锦市老科协会长、经济师和富锦市老科协政法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