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三江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佳木斯市老科协第一批授牌命名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一、基本情况
该基地位于同江市三江口水稻科技示范园区,距同江市区5公里,与三江口景区及沿江公园相邻,通过土地整理、景观建设等,打造成为集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示范、物联网应用、订单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核心区耕地面积1300亩。近年来,基地建设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
2023年3月,由图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竞标承包并进行耕种,示范基地种植水稻面积1250亩,全部选用优质稻米品种,采用黑龙江自然水灌溉。主要进行水稻大棚育秧旱育稀植等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水稻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等等。
二、示范作用
1、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现有耕地采取完善灌排水设施、缩埂扩池、土地平整、渠道硬化、道路硬化、林网绿化等措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打造公顷方田,方便农事作业,减少渠道、池埂占地,提高耕地等级。
2、农业科技示范。全部采用水稻大棚育秧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并进行水稻品种对比试验,优选推广适合本地的优质水稻品种,提升水稻品质和增值空间,是总结推广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组织开展田间博览、观摩交流、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实训的基地。2024年,该基地与佳木斯市普田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成为佳木斯市普田农业科学研究所同江综合试验站,功能定位以农业循环经济为理念,集科学创新、成果展示、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试验基地,建设了品种展示区、种子繁育区、品种试验区、品种后代材料鉴定区、省公益试验区、省联合体试验区等6大功能区。目前试验品种289个,承接省公益试验普通粳稻组、香稻组、糯稻组品种共计69个,联合体试验122家。基地致力于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和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等,加速提高农业科学成果的转化率,为确保粮食与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全国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同时,该基地还承担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水稻7个审定品种和3个苗头品系的展示工作,其中育龙80、育龙87和合粳20等3个品种产量表现突出,将作为明年同江市重点展示品种,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水稻种植水平和粮食产能提升。
2024年,基地水稻经省、市专家现场进行测产,大面积公顷产量达到10吨以上,总产量80多万公斤。
3、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已安装7套“互联网+农业”和20多套太阳能灭虫灯等视频监控及气象、地温、墒情、病虫害监测、环境质量等信息采集设备,做到24小时全程视频监控,实时上传黑龙江“大米网”和同江市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让消费者可以随时查看监督田间农事作业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质量安全追溯依据,配合网络销售平台,提高绿色有机水稻生产的可信度,提高“同江大米”知名度。
4、订单生产示范。基地水稻全部采用网络平台销售和订单生产方式,生产的“同江大米”供不应求。
5、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在水稻田间灌排水渠道上建设了观光木栈道和观光摄影平台,在公路两侧绿化带建设木栈道,建设农耕文化广场和景观风车及观景平台,硬化田间道路。将田间道路与三江口景区、沿江公园等道路连接,形成田间景观与景区互补、互动、互融、互联的发展态势,将景区与农业科技园区融为一体,打造农事体验基地,让游客充分了解农事生产过程,到田间近距离了解绿色有机水稻生长管理情况,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大米,实现通过观光旅游促进优质大米销售的目标,形成景观建设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特色产业。
三、带动效应
1、带动农民走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基地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施用国家规定的肥药,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强度,确保核心区内水稻达到有机水稻标准,辐射带动区水稻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所有产品均使用“同江大米”地理标志商标,相关部门扶持企业申办绿色有机食品标识,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管理体系等全部达到绿色有机食品标准。
2、引领全市进行规模化生产。基地落实了农机、农艺和良种、良法、良田等标准化现代农业措施,开展了优质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示范推广的先进水稻种植技术与农民实现零距离对接,让农民真正看得见、学得着、用得上,为同江市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带动了电商发展。基地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全面的质量可追溯体系。依托黑龙江省大米网同江分公司等电商平台,三江口、优米网等,创建了完善的网络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体,扩大网络销售量,拓宽优质大米销售渠道。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 供稿)
图1、佳木斯市老科协授牌命名的第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图2、同江市老科协领导到基地视察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