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同江市老科协
大豆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2025/4/21 9:19:38

一、总体防控策略

种植抗(耐)病虫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并控制好播种深度。加强健身栽培,实施绿色防控,综合防治大豆病虫草害。重点防控大豆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菌核病、大豆霜霉病及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针对不同施药时期、不同草相和杂草叶龄,选用安全有效的除草方式和除草剂配方,注重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或混配使用,控制除草剂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轻作物药害。

二、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大豆根腐病。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低洼地块及时挖沟排水,中耕散墒。应积极选用含有咯菌腈+精甲霜灵成分的大豆种衣剂或宁南霉素水剂进行种子处理,若需兼防种蝇、大豆根潜蝇、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增加噻虫嗪成分。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地区,进行种子包衣时,要保证精甲霜灵用量(详见附件14农作物重大疫情防控技术)。选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的,可在大豆种子包衣处理后,待到播种当天再进行根瘤菌剂拌种,并应在12小时内完成播种。大豆新型镰孢根腐病防治技术见附件13新发及难防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2.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较重地区应实施3年以上轮作或种植抗线品种,轮作时可加入一季抗病品种或诱捕作物如菜豆、豌豆、三叶草或绿肥作物等,可减少轮作年限并提高防病效果。应限制在线虫病发生地作业的机械跨区到非发生区作业。同时合理施肥,积极使用生物菌肥(如淡紫拟青霉等),以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害发生。播种前可选用苏云金杆菌HAN055混土后采取沟施方式进行预防;种子处理可选用含有苏云金杆菌或甲维盐成分的种衣剂包衣。

3.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发生严重地块,应与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避免与向日葵、小杂豆、麻类等菌核病的寄主植物进行轮作和邻作。在上年大豆菌核病发病重的连作地块或平作地块,应在大豆封垄前喷药预防。若田间发现大豆菌核病中心病株,须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并对中心病株周围喷药保护或全田施药,以防止病情扩散。防治药剂可选用含有氟唑菌酰羟胺、异菌脲、咯菌腈、咪鲜胺、腐霉利、菌核净等成分的药剂。

4.大豆霜霉病。上一年大豆霜霉病发生较普遍的地块,应优先选用抗病品种,做到合理密植,并增施磷、钾肥与叶面肥。霜霉病发生初期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霜脲·锰锌、噁霜·锰锌、氟菌·霜霉威等药剂。

5.大豆灰斑病、 大豆褐斑病等其它叶部病害。 优先选用抗 (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灰斑病、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选用含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氟环唑等广谱性成分的药剂,做到“一喷多防”;防治细菌性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可选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王铜、噻唑锌、噻霉酮等药剂。

三、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可用含有噻虫嗪、丁硫克百威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也可播种前后选用噻虫嗪、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药剂采用沟施方式进行防治。 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可用毒死蜱颗粒剂随种肥施用。防治地老虎,宜使用杀虫灯或设置糖醋酒盆诱杀成虫,或割青草间隔5米堆成堆,在堆底喷洒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诱杀幼虫。防治二条叶甲、跳甲、蒙古灰象甲等苗期害虫,可在害虫幼虫期选用呋虫胺、噻虫胺、辛硫磷等成分颗粒剂进行沟施,或在害虫成虫期选用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

2.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防治应优先采用生物措施,可选用性信息素诱杀成虫、释放赤眼蜂灭卵等绿色防控技术。(1)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在成虫羽化初期(7月下旬左右)开始,在大豆田内均匀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每亩设置2个~3个,高度设置为距地面1米或略低于顶端植物叶面,性信息素诱芯选用持效期1个月以上的,诱捕器选用粘胶型。(2)投放赤眼蜂灭卵。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 “打团飞”,并且每团蛾量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时,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此时可释放螟黄赤眼蜂或粘虫赤眼蜂,每亩投放约30000头蜂,可在7月底至8月初分2次~3次投放,间隔5天~7天投放一次,每次每亩最好均匀放3个点,在放蜂点上,选一株生长健壮的大豆,用牙签或细木棍将蜂卡固定在中上部叶片背面或茎部,卵粒朝下。采用无人机投放放蜂器时,每次每亩投放2个~3个放蜂器,连续有风天投放时应适当往上风口调整投放点,如预报有连续中到大雨时不能放蜂,蜂卡或蜂球可放于冰箱冷藏室中暂时储存。特别注意选择释放赤眼蜂防虫时,不能使用杀虫剂。(3)药剂防治。在食心虫幼虫孵化盛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或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3.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可用噻虫嗪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进行预防。当田间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达1500头~3000头,且天敌数量较少或植株卷叶率超过5%时,应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苦参碱、阿维菌素、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块,以上药剂可与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混用。

4.大豆根绒粉蚧。大豆根绒粉蚧一般在豆苗刚刚开始出土时发生,多集中在田间杂草及土壤表面。应深入田间,仔细调查田间杂草、豆苗,发现大豆根绒粉蚧及时指导防治。防治最佳时期为根绒粉蚧处于体表绒粉尚未形成的低龄若虫期,此时若虫尚未固定于大豆上,可使用啶虫脒喷雾或涂抹进行防治,视防控效果情况,隔7天再防治1次。

5.大豆蓟马。预防可用噻虫嗪成分或高含量吡虫啉成分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大豆苗期当每株有蓟马20头或顶叶皱缩时,可用噻虫嗪、甲维盐、多杀霉素或啶虫脒等喷雾防治。

6.苜蓿夜蛾等食叶类害虫。合理轮作,深翻、灭茬,可减少虫源。田间虫量少时,可用纱网、布袋等顺豆株顶部扫集,或用手振动豆株,使虫落地,就地消灭。田间喷雾防治应在幼虫3龄前,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或虫酰肼等成分药剂。

7.草地螟。参照附件12 突发性、杂食性重大虫害防控技术。

四、主要杂草防控技术

我省不同地区因种植结构及生态条件的不同,农田杂草优势种群有所差异。难防及抗性杂草,西部地区以狗尾草、稗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及反枝苋、苘麻、野生大豆等阔叶杂草为害较重;北部地区以野黍、狗尾草、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及藜、反枝苋、鸭跖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打碗花、卷茎廖、萝摩等爬蔓杂草以及刺菜(小蓟)、苣荬菜、问荆等多年生杂草为害较重;南部、中南部及东部地区以稗草、狗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以及藜、反枝苋、柳叶刺蓼、苘麻、问荆等阔叶杂草为害较重。为此,大豆田化学除草剂要选择安全性好、药效稳定、可混性强的有针对性药剂品种。

1.苗前封闭除草。可选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混配嗪草酮、异噁草松、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2,4-滴异辛酯等药剂。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乙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或2,4-滴异辛酯。此配方能有效防除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换茬灵活、安全,适合田间阔叶杂草基数不大的地块,沙壤土或沙质土不推荐使用2,4-滴异辛酯。(2)乙草胺+嗪草酮,用于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较多的地块,特别是抗性反枝苋(红根苋菜)较多的地块,有较好的防效,但低洼地、低温多雨条件下易出现较重药害,在北部冷凉地区、砂土地、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地区应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3)乙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异噁草松+嗪草酮或噻吩磺隆,对田间多年生阔叶杂草如小蓟、苣荬菜等有很好的控制作用。(4)乙草胺+异噁草松+唑嘧磺草胺或丙炔氟草胺。此配方能有效防除抗性反枝苋(红根苋菜),且控草时间长。在春季冷凉、低洼易涝地块,单独使用乙草胺易造成大豆药害。使用丙炔氟草胺的地块,大豆出苗后遇强降雨,易发生反溅触杀药害。

2.苗后茎叶除草。大豆田苗后除草一般在大豆1片~3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5叶期、阔叶杂草2叶~4叶期进行,达到适期施药。茎叶喷雾在保证大豆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早在杂草低叶龄期进行施药。可使用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等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异噁草松等药剂混配使用。(1)以稗草及一般性阔叶杂草为主要杂草的地块,可选择烯草酮、烯禾啶、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配方。(2)以苣荬菜、刺儿菜、打碗花为主要杂草的地块,可选择氟磺胺草醚或灭草松+异噁草松混用,也可选用氟磺胺草醚混配氯酯磺草胺,适当混配烯草酮等杀稗剂。(3)以鸭跖草为主要杂草地块,可以使用氯酯磺草胺+氟磺胺草醚混用防治,鸭跖草3叶期前为最佳防治期。(4)以抗性反枝苋为主要杂草的地块,采用药剂以氟磺胺草醚为主,可混配三氟羧草醚等药剂,喷施时期应在反枝苋2片真叶前,结合天气条件和大豆苗龄尽早用药, 喷药时建议使用助剂增加药剂叶片附着及渗透作用。大豆苗弱,低温高湿或低洼易涝地块慎用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等药剂,且不宜使用助剂,以免加重药害。(5)野大豆防除技术参照附件13 新发及难防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