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乡老科协深入民主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护航水稻丰产丰收
眼下正值水稻分蘖拔节、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管护期,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导致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呈高发态势,部分地块还出现了水肥管理不当引发的生长不均问题。面对复杂的田间状况,不少稻农陷入技术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后,梨树乡老科协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同时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民主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桦南县梨树乡民主村一直以来有“水稻之村”的美誉,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超9000亩,凭借黑土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和科学的种植传统,产出的稻米颗粒饱满、口感醇香,是当地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
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民主村,为农户送上“科技助农大礼包”。此次“科技助农大礼包”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民主村委会召开了关于水稻管护期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在科普知识讲座活动上,老专家们围绕水稻病虫害防治与分蘖期管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特征讲起,如稻瘟病的“急性型病斑”、纹枯病的“云纹状病斑”等,结合图片、视频详细剖析发病规律;关于稻瘟病急性型病斑和纹枯病云纹状病斑进行了细化讲解:一、稻瘟病急性型病斑。1. 典型特征:一是形状与颜色,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5-10毫米,初期为暗绿色,后迅速扩展为水渍状,颜色加深至青灰色或墨绿色,边缘常有淡黄色晕圈。二是质地与分布:病斑表面密生灰绿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孢子),湿度大时尤为明显,常多个病斑连片,导致叶片迅速枯萎。三是发生环境:多在高温高湿(25-28℃,湿度90%以上)、氮肥过量或水稻徒长时爆发,如连续阴雨、田间积水等条件易诱发。
2. 与慢性型病斑的区别。急性型病斑是稻瘟病爆发的“预警信号”,若不及时防治,会迅速转为慢性型(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坏死线),危害程度显著增加。二、纹枯病云纹状病斑。1. 典型特征:一是形状与颜色,病斑初期为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央淡褐色至灰白色,多个病斑相连后形成类似“云纹”的轮状斑纹,故名“云纹状病斑”。二是危害部位与发展: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和叶片,初期从基部叶鞘开始,向上蔓延至叶片和穗部。病斑表面后期会形成白色菌丝体,逐渐凝聚成褐色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易脱落入土)。三是发生环境:高温高湿(28-32℃,湿度90%以上)、田间郁闭(种植过密)、氮肥过多时发病重,尤其在水稻拔节至孕穗期蔓延最快。2. 对水稻的影响,病斑扩展会导致叶鞘腐烂、叶片枯死,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严重时可造成整株倒伏、结实率下降,减产可达30%以上。简易识别口诀“ 稻瘟病急性斑:绿斑水渍霉层密,高温高湿快蔓延”;“纹枯病云纹斑:云纹轮状褐边缘,基部叶鞘先遭殃”。针对水稻分蘖期,系统讲解了光照、温度、水分对分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施肥促进有效分蘖。
讲座活动结束后,老科技工作者们走进水田,俯身查看水稻生长状况,现场指导农户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精准施肥,强调氮肥、磷肥、钾肥的合理配比。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手把手教农户识别幼虫形态,传授生物防治与化学药剂防治结合的方法,推荐高效低毒农药并详细说明使用浓度与安全间隔期。面对农户提出的“如何判断水稻是否缺肥”“阴雨天气怎样施药效果好”等问题,老专家们耐心细致解答,以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水稻丰产丰收筑牢根基。
经过此次专业讲座与一对一指导,稻农们的田间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农户们纷纷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田间实践,水稻田间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病虫害发生率较往年同期下降了20%以上,秧苗长势也更为茁壮。老专家们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的方式,更是让农户们吃下“定心丸”,他们不仅掌握了关键管护技术,还对水稻丰产充满信心。李大哥兴奋地展示自家的试验田:"以前只知道多施肥,现在学会看苗情精准调控,不仅成本降了,稻穗也能比往年饱满!过去遇到问题干着急,现在有老专家随时上门指导,心里踏实多了!”种粮大户李大哥的话道出了全乡农户的心声。王大姐则分享道:“专家教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太实用了,今年稻田几乎没打农药,稻米品质好,还能卖出了有机认证的高价呢。”看着乡亲们满脸的笑容与田间生机勃勃的稻苗,梨树乡老科协的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发挥智力优势,为农业生产提供全周期服务,让“银发力量”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
桦南县梨树乡老科协 王凤英
2025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