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市老科协王丽君 张秀珍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这几天,老科协农业分会一直穿梭各个示范基地,在大榆树镇太平村的田野上却涌动着炽热的丰收热潮。放眼望去,无垠的大蒜田如同被打翻的“颜料盘”,饱满的蒜头挣脱泥土的怀抱,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弯腰、拔起、抖土、装车,一连串动作娴熟利落,空气中弥漫的蒜香里都透着丰收的喜悦。
说起大榆树镇太平村,周边县市区都知道这个地道的“大蒜专业村”。太平村土质松软肥沃有机质高,十分适合种植大蒜。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为大蒜注册了商标。蒜农们从原来黑土淘金的小调料变成了如今绿色有机主打的大品种,太平村的蒜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喜悦。
近年来,大榆树镇按照“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生产,形成了太平大蒜、茂盛小毛葱、华胜地瓜、腰中菇娘等一批特色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后,离不开对市场的精准把控。村党支部一班人优化产业结构,精心选购优良品种,不断夯实大蒜经济作物产业根基,从播种时的土壤检测,到生长期间的水肥管理,再到收获前的病虫害预警,每一个环节都有精心摸索出的门道,确保了大蒜的高品质、高产量、高收益。
大榆树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邹德春表示:“春天的时候,我们研究地块和种子,种子都是选用抗病力强的,村里种植经验多的农户带着大家一起干,谁有疑问,就在一起交流交流。收获的时候,我们联系了很多经销商来采购,让农户不愁销售,只管安心种好蒜。”
当明年的春风拂过太平村的田野,新一季的大蒜会如期扎根土壤,标准化种植、现代化加工、品牌化运营等产业链条滚滚向前,田间汗水终将汇成农业农村现代化致富洪流,“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的图景在辛勤耕耘中愈发璀璨夺目。
行走在太平村的蒜田里,看村民们指尖抚过带泥的蒜皮,将饱满的蒜头从土中捧出时,掌心那沉甸甸的坠感,让我忽然读懂了“乡村振兴” 四个字的分量 —— 它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每粒饱满的蒜瓣里的具象,浸在农户被蒜汁染黄的指缝。
感受着蒜农的快乐,吹拂着四溢的蒜香,我总在琢磨:是什么让一方黑土因蒜而兴?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被阳光晒得发烫的细节里:是农户裤脚沾着的泥点、是村支书手机里与收购商的聊天记录,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实则是富锦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以市场的需求为坐标,以产业链条为骨架,用日复一日的苦干、实干、肯干,才会浇灌出希望的新赛道、新活力、新机遇。
太平的大蒜就是一场乡村种植业结构变革的缩影。当“蒜香” 成为这个小村的名片,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增长,更是乡村自信的回归。当特色农业能重塑乡村的肌理,我们终将明白:那些埋在土里的希望,总会在汗水的浇灌下,长出让人心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