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市老科协
在佳木斯市老科协工作经验 交流会上的讲话
2025/9/8 9:19:57

——市老科协副会长  丁佳木

 

尊敬的彭介林副会长、聂影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老科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旨在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老科协工作迈上新台阶。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秉持正确的思路,积极探索有效举措,着力营造优良的工作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

刚才,五个县(市)区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其余县(市)区则以书面形式分享了经验。各县(市)区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各自的工作亮点,呈现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极具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价值。这些卓越的经验和做法,既是过去工作积极探索的结晶,也是指导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参考。会议结束后,我们应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经验,相互汲取长处,弥补不足,更好地指导今后老科协的工作。

下面,结合各县(市)区的经验做法,从七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以五个平台为载体,推动老科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5年,孙伟经会长结合佳木斯市的实际,提出打造学习平台、工作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服务平台五个平台的总体工作思路,成为全市老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创新工作的关键着力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五个平台的建设,不仅夯实了工作基础、提升了工作效率,还获得了省老科协的高度认可。

20205月,市老科协荣获中国老科协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单位;孙伟经会长荣获中国老科协先进个人

2022年,以五个平台建设为主线形成的《坚守奉献服务大局——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老科协》一文,成功入选中国老科协《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选集·科学普及篇》并在全国推广,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地市级经验材料;同年,市老科协再次荣获省老科协先进集体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印证了好的思路才能带来好的成果。

二、以建言献策为核心,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建言献策作为老科协的重点工作,多次获得省市级的高度评价。近年来,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2024年,市老科协上报省老科协《关于突出地域特征、破解关键难题积极推进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建议》获得了多位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起草的《实施粮食产能提升攻坚行动建言献策文集》也得到了丛丽书记的充分认可并作出批示,王铁市长则要求相关单位及县(市)区指派专人进行研究并推动落实。

富锦市老科协积极探索三坚持三提高的经验模式,每年提交建言献策报告20余篇;汤原县在2022年撰写的《关于在汤原镇城区打造特色街区的建议》获得了时任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引起了省老科协的关注。

近年来,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共计撰写建言献策文章(专辑)389篇,获得省、市、县(市)区领导的批示118份,党政部门采纳建议22项,其中30篇被《省老科协通讯》和《佳木斯日报》转载刊发。此外,还荣获省老科协优秀老专家建议一等奖2项、特别奖2项、二等奖2项。

20245月,孙伟经会长在全省老科协六届十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努力做好建言献策》的精彩演讲;729日,陈滨佳副会长在全省老科协决策咨询专委会建言献策专题视频会议上分享了宝贵经验。建言献策充分彰显了老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我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老科协力量

科技助农是老科协的核心工作,我们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提升科技助农水平。目前,我市拥有省老科协命名的基地3个(桦南县黑龙江华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桦南县中草药科技示范基地、富锦市万亩水田现代东北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两批共25个市级基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新增12个第三批市级基地,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老科协会员领办、创办和指导下,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同江市富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播种面积达1.2万亩,依托大型农机开展代耕托管、集中连片经营,示范推广大豆大垄密植及玉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其次,基地向种养加一体化转变。富锦市向阳川镇友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狮头鹅养殖场存栏2万只,已建孵化场和脱温房,计划扩大规模后开展初加工,同时示范湖羊养殖1000只。418日,市委丛丽书记视察时对该村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给予了高度评价。再者,基地向科技研发转变。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深耕水稻新品种研发,玖成东极大米”“玖成香米等品种崭露头角,玖成香米荣获佳木斯首届网上农博会地区首批品牌助推计划首位;桦南县挖掘乡土人才,郝兴群研发的桦南紫苏油纳入2025年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四、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助力生产加工企业脱危解困

在科技助企方面,各县(市)区老科协组织老专家协助企业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建设服务站和科技服务基地等,充分发挥银龄智慧,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郊区老科协采用全程跟踪、靶向帮扶模式,将佳裕农牧有限公司列为重点帮扶对象。针对该公司2018年扩建时规模扩大但技术滞后的问题,确立了养殖+加工+粪污处理的全链条发展思路。并建议优化鸡舍保温层与智能温控系统联动,成功降低能耗15%;制定分阶段免疫流程,使蛋鸡存活率提升至97%。同时,关注中小微企业,为30余家农产品加工和农具制造企业提供一对一诊断服务,帮助农具厂改造生产线,降低能耗20%,为食品厂引入保鲜技术,延长产品保质期,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成3家企业与高校联合攻关。经过数年帮扶,8家企业成长为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富锦市老科协通过围绕商标设计,助企创新品牌;围绕政策公关,助企节本增效;围绕市场营销,助企开拓市场的多维度策略,助力富锦澳德啤酒有限公司发展。设计的锦城故事系列啤酒已成为地方知名品牌。

五、创新开展科普和科技服务,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我们坚持通过重点工作带动一般工作,推动科普与科技服务品质提升。各县(市)区老科协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社区和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广泛惠及群众。

2020年,市老科协的科普+义诊活动荣获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称号;今年85日,市老科协老年科技大学成功举办首场人工智能科普讲座,现场吸引40余人参与,另有170余名县(市)会员在线观看。市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王丹担任主讲,部分学员通过制作动态影像展示学习成果。

富锦市老年科技大学结合六走进三下乡活动,举办23场文艺演出、科普及思政讲座;邀请省老科协专家王立军、高晓燕分别作心脑血管病防治侵华日军化学战及战后遗留问题讲座,吸引200余人参与;组织师生走进富锦市第七小学,讲述红军长征史并演出情景剧《十送红军》。

桦南县老科协在福庆、铁西社区创办中医药文化体验馆,融合科普、家庭教育及中医药文化传播,形成“1+2+N”模式(科普教育+健康知识+特色活动等),获得省市县领导参观指导,并受到省报报道;副会长张普学荣获全国健康达人称号。

其他区县也纷纷创新科普和科技服务方式。桦川县老科协携带心电、B超设备走进西冯村开展科普+义诊活动。东风区设立科普画廊,展出4期共126幅挂图,并建立健康科普站;与东极尚品果蔬合作社共建新媒体矩阵,直播吸引10万余人关注,单场最高点赞达4.2万次,有效助力消费主体集聚和信息传递。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老科协打造成为会员的温馨之家

近年来,老科协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会员的理念,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构建一个凝聚人心、充满活力的会员之家,让退休科技工作者在老有所为的同时,也能老有所乐。

向阳区老科协组建了10余个文艺团队,每年演出达百余场。以这些团队为主体录制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在中国老科协《强国志》专场文艺演出中压轴播出,并荣获中国老科协的感谢信。

各县(市)区老科协在节日期间积极组织会员活动,既扩大影响力,又增强凝聚力。通过举办文艺演出、摄影展、书画展等活动,并在网站上展示作品及活动图片近300篇,极大地丰富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更高效地投入到工作中。

七、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争取领导和部门的支持

加强组织建设、领导干部带头、争取党委支持,是推动老科协工作发展的关键保障。

首先,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将老科协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构建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例如,同江市老科协建立26个分会,其中社区文艺分会、赫哲族文化分会、教育、卫生、企业等市直分会16个,乡镇分会10个,会员总数达到500余人,实现主要区域和重点行业全覆盖;前进区则建立了街道社区企业四级工作机制(在4个街道、20个社区设立老科协,部分民企、医院设立分会),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地。

其次,领导干部带头,主动担当责任。各级老科协领导以身作则,如在《粮食产能提升攻坚行动建言献策文集》的编撰过程中,县(市)区会长亲自主持调研,特别是富锦老科协贡献了15篇农业文章,充分展现了队伍的战斗力。

此外,主动争取党委支持,为老科协工作注入新活力。全市各级党委在办公场所、活动经费、专职人员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切实维护老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老科协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回顾过往,我们在建言献策、科技助农助企、基地建设、科普服务、自身建设、会员关爱等方面成效显著,这是全市老科技工作者拼搏、上级及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的结果。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不足,未来将坚持正确思路、发扬优良传统、持续创新,以更饱满热情、更扎实工作,推动老科协工作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