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义乡东辉村文旅果蔬采摘园兼种植中草药艾草的操作性思考
8月28日,桦南县老科协联合县科协,组织农业种植、中医药研发、文旅规划领域的退休老科技工作者,赴明义乡东辉村果蔬采摘园开展专题调研。团队围绕“文旅果蔬采摘园兼种中草药艾草”的可行性、实施路径及挑战深入研讨,结合东辉村实际与老科技工作者专业优势,形成科学可行的发展思路,为该村“农文旅康”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提供支撑。
活动中,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采摘园种植规模、基础设施与客源结构,取样分析村内土壤、气候及闲置土地,一致认为“文旅果蔬+艾草种植”模式适配东辉村发展:既延续采摘园文旅基础,又借艾草拓展健康产业维度,能实现“一产增值、三产提质”,可行性与前瞻性显著。
一、锚定核心优势,夯实发展基础
从三方面看,东辉村发展该模式优势突出。其一,产业融合契合度高。采摘园有游客基础但体验单一、季节性强,艾草种植可填补果蔬淡季景观空白,衍生的康养、手工项目能丰富文旅内容,实现全年运营,且采摘园客源可转化为艾草产品消费者,降低营销成本。其二,顺应双重市场风口。随着生活理念的迭代,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加深,主动维护健康的意识愈发强烈。艾草的药用功效及康养服务契合大健康需求;现代游客追求深度体验,艾草文化成吸引亮点,比传统采摘园更具差异化竞争力。其三,政策与资源双支撑。国家对乡村振兴、中医药传承等有政策扶持,东辉村可借老科协、县科协对接技术与资金,村内闲置土地、劳动力经开发也能降低成本、带动增收。
二、明确发展定位,设定阶段目标
团队为东辉村制定清晰定位与目标:总体定位为“以果蔬采摘为基础、艾草文化为特色、康养体验为核心”的“东辉村艾草果蔬文旅康养园”,打造“可看、可玩、可品、可带”模式,品牌口号为“东辉采鲜,艾护安康”等。短期1-2年完成5-10亩艾草试种,设“艾草体验角”;中期3-5年扩大种植至20-30亩,建加工工坊与文化展示馆,升级住宿;长期5年以上打造“东辉艾草”品牌,联动周边形成产业集群。
三、细化实施路径,确保落地见效
种植上,农业领域老科技工作者牵头筛选试种艾草品种,推行生态种植,融合艾草田与果蔬园景观。加工方面,开发分层艾草产品,建透明工坊供游客观摩体验。文旅端,设计四季特色活动,设“艾草科普角”,由老科技工作者讲解艾草知识,传播传统文化。
四、预判挑战对策,助力破解难题
针对技术人才短缺,老科协对接高校邀专家指导,带教村民并开展培训;面对同质化竞争,挖掘本地满族民俗,开发独家产品;解决资金与营销问题,协助对接扶持资金,线上线下结合扩大影响力。
此次调研展现了老科技工作者“退而不休、服务乡村”的担当。未来,老科协与县科协将持续支持,助力东辉村将规划变为现实,以“艾草+果蔬”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桦南县老科协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