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万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出现,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特别是国内外现代大型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过去的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的小型农机装备的急剧增加,已经造成农机装备重复投入,资金占用不合理;机械作业质差,单机作业量少,闲置时间长,作业成本高,效率低。农机装备投入产出比降低,浪费现象特别严重。本文就汤原县现有农机装备结构现状与供给侧要素进行分析探讨,使农机装备结构,数量的配备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关系相平衡,农机装备投入与田间机械化程度达到最佳经济点,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效能,实现高效、优质、安全、低耗,对今后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汤原县农业机械化现状
(一)农机装备拥有量在持续增长。截止到2016年9月全县农机装备拥有总量达到 59964 台(套),其中:动力机械27937台;(包括大型轮式拖拉机15983 台,履带拖拉机 101台,小型拖拉机5678台;各类联合收获机2124台;插秧机4156台)。农具拥有总量32072台(套);(包括耕整地机械 19768台(套),种植机械12233 台(套),其他机械26台(套))。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转变,过去中小型农机具(30马力以下)占70,现在开始逐年下降,大中型农机具提高到30。
 (二)农机装备总投入逐年增加。2016年9月通过农机统计调查测算,全县农机装备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2008年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 1.21亿元(国家投资比例较少)。平均每亩耕地农机装备投入1700元/亩。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投资标准。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7万千瓦。平均每亩耕地配套动力0.27马力/亩。已远超出发达国家水平的2.7倍。按照 发达国家水平,每亩耕地配套动力仅在0.07—0.1马力/亩,但是就机械装备技术性能、动力性能和技术先进性远远落后,我们的农机化水平仅仅是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机装备已经进入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
(三)、耕作方式由单一的平翻作业向深松、旋耕、免耕联合作业转化。基本建立了“三·三”轮耕制度,使耕作方式更加科学合理。田间机械化由部分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转化。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田间生产,整地、播种(含插秧)中耕植保基本实现机械化。
 (四)、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截止到2016年9月全县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6,其中:整地机械化达到100,播种机械化94,中耕机械化100,收获机械化90。
 (五)、农机合作社建设。截止到2016年9月全县共计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14个。分别有9个旱田合作社和5个水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装备总投资达到1.10亿元,国家补助资金0.66亿元。农机装备总量556台,入社农户1593户。合作社占地面积1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从业人数912人。
二、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与农户经营的矛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户营农业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大型机械难以完全发挥作用。汤原县平均每1.5个农户就有1台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如果让其加入合作社,处理这些机具存在很多难题。因为这些财产占农户家庭财产相当大比例,加入合作社机具无法处理和消化。
(二)、农民对土地规模经营后存有疑虑。绝大部分家庭土地流转后没有活干,如果自己经营还可赚回部分劳动力收入,大部分农民没有一技之长,没办法打工,还有一部分农户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人照顾,只好在家种地。农民害怕入社后失去土地经营权,或者入社后一旦有风险无法弥补。比较起来还不如自己经营有把握。
(三)、农民过份的依靠土地求生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状况的差异,农民生产生活没有社会保障机制,缺乏种植业以外的其它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经商办企业、输出劳务风险大,不敢离开土地,仍然把土地当作最基本的谋生依靠,由此制约了土地的流转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四)、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装备结构虽然发生重大转变,但是仍然是中小型农机装备占主导地位,中小型农机具(30马力以下)占70,大中型农机装备仅占30。以拖拉机为例:全县拖拉机拥有量为 21762台,其中:100马力以上的仅234台,全部为农机合作社所有。45—100马力4292台,20—45马力10004台,20马力以下5678台,手扶1192台,履带拖拉机101台。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型拖拉机实际占有比例为77.5,大中型仅占22.5。另外,农具部分除结构不合理,更为严重的是机具的技术性能差,作业项目单一,工作效率低,故障多作业质量差,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技术要求。
 (五)、农机装备资金投入过大浪费现象严重。全县农机装备总投资约30亿元。平均每亩耕地农机装备投入达到1700元/亩,农机装备重复投入,造成资金不必要的占用与浪费。以汤原县为例:全县耕地总面积177.6万亩,如果每亩耕地按照投入1000元/亩,全县共需要农机装备资金17.76亿元,这样就有12.24亿的资金白白闲置。如果参考国外的农机装备配备标准0.07—0.1马力/亩,我县已经是国外的2.7倍,而且农机装备标准仅仅是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
三、推进农机化发展对策
(一)、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推进农作物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加强全程机械化配套工程建设,实现玉米、水稻和大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维持农机具拥有量动态平衡,做到旱田、水田均衡发展,有计划发展农机合作社,全力推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机械化,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质量,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水平。
(二)、控制农机具拥有量。全县农机装备拥有总量控制在63000台(套),其中:拖拉机拥有量控制在21000台;农具拥有量控制在34000台(套);联合收获机总量控制在3000台,水稻插秧机拥有量控制在5000台。农机装备拥有量稳中有降,争取每年增加45马力以上拖拉机1000台(套),淘汰45马力以下超年限使用的拖拉机及配套农具10000台(套),保持农机具拥有量动态平衡。  
(三)、发挥农机补贴补贴政策作用。推广技术性能先进、使用性能安全可靠、科技含量高环保型的农机装备。旱田重点推广使用100—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水田以45马力以上及配套农具为主,逐步推广80-100马力的水田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以提高水田的机械化作业质量。争取每年补贴购买农机装备400-500台,每年争取国家投资500-600万元。建立农机装备报废更新补贴制度,通过政策引导,逐步淘汰中小型技术性能差的农机装备,更新大中型技术性能先进的农机装备。
 (四)、加强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结合“十三五”规划合理布局,结合种植结构的调整适度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旱田、水田均衡发展,每年建设2-3个农机合作社。旱田合作社投资规模500-1000万元,水田合作社投资规模300-500万元。每年争取国家投资1500-2000万元。五年计划争取国家投资6000-8000万元。
 (五)、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和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农机深松整地以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凡是进入省农机管理指挥中心,安装GPCS监控设备的大型农机拖拉机都可以参加深松整地和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按照省里规定给予补贴。此项作业以GPCS监控平台所记录的实际数据为准,旱田全面实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和“三、三”轮作制度。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首先看到了汤原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大型及技术先进的拖拉机较少,中小马力以下的居多;大型深松整地机具和精量播种机具较少,小型常规的农机具居多。农机装备总资金占用不合理,全县农机装备资金达到30亿元,已超出国外农机装备资金的2倍,但是,装备水平却远落后与国外,资金占用浪费严重。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与农户经营的矛盾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汤原县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何实现农机装备结构合理、资金占用达到最佳以及集约化规模经营,保持农机具拥有量动态平衡,解决好农机化发展改革供给侧与农业机械化战略的矛盾,控制农机具拥有量,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有计划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鼓励,让绝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不再以土地求生存,通过整合各类农业补贴,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减少农民多土地的依赖程度,只要政策对头农业机械化一定能够有步骤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汤原县老科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