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县老科协王宝林、崔国志
    为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有序推进我县现代循环农业建设,建立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将种养加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依据我县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本着典型引路、突出重点、探索路径、形成模式的思路,探索形成我县实施种养加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循环经济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的模式。我县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抢抓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推广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
    2.循环经济是实现高品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正向有机、绿色、营养方向转变。中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我县农业要实现向供给侧方向发展,就必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实行稻草→肉牛→粪肥→水田→水稻→稻草的循环模式,既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改变土地耕层变薄、土壤酸化的问题,还能助推有机水稻和牛肉等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形成农牧结合自然循环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良性的科学发展。
    3.循环经济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中央和省市已经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一号工程”,要求实施精准扶贫脱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我县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脱贫目标,就必须依托农业生产大县和农业基础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战略,通过发展稻草养牛,带动贫困户参与到水稻种植、稻草打包收储、肉牛养殖等稻草养牛产业中来,从而促进贫困户种植增收、养牛增收、打工增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二)可行性
    1.发展机遇难得。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肉类和奶制品在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逐步提高,市场需求呈刚性增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以“两牛一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实施意见,为我县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2.资源禀赋良好。水稻、玉米等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到115万吨。我县地处北纬46.7度,气候冷凉、环境优良,有利于疫病防控,适合畜禽规模养殖。土地开发较晚,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各种养份含量较丰富。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3条,总水面20万亩,灌溉用水符合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要求,可以作为生产有机水稻的灌溉用水,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全县绿色水稻认证面积达100万亩。
    3.种养基础坚实。水稻种植有90多年历史,汤原大米久享盛名,“汤旺河”牌大米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畜牧养殖基础良好,农民养殖经验丰富,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在肉牛产业发展上,由原来的放养、散养模式过渡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光明乳业、四海集团、维维集团、大北农、盛世凯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水稻收储、精深加工,乳制品加工,奶牛、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等方面能够为实施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4.经验可以借鉴。省农科院已经组建了有机水稻种植、稻草打包发酵、肉牛饲养管理、粪肥发酵、益生菌生产等专业技术团队,在桦南县曙光农场、呼兰区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具备成功经验,我县已与省农科院签订了院县共建合作协议。江苏省太仓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稻草打包发酵养羊的成功模式。韩国在发展自然循环农业方面起步较早,水利、农机和养牛科学配套,稻草养牛产业链条完整。国内外农牧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县可以进行试验推广。
    二、发展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为方向,按照生态循环、绿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我县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吸纳国内外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高新科技成果,设计集创新性、示范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融合。
    遵循四个原则
    1.典型引路,建立模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树立切实可行的示范典型,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通过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典型示范、模块复制,推动现代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秸秆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推广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建设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和高档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明显差异和独特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体系,培养消费群体,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能力。
    3.注重标准,集成配套。全面建设完善种植、养殖、农机作业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各种科学方法,从种植、收贮到养殖全部机械化,实现田间渠系、农机作业与畜牧养殖科学配套,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对农牧结合循环经济长远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注重开拓市场,创造盈利空间,建立非农业资本进入、现有龙头企业扩张投入、个人合资合作开发、金融信贷大力支持、政府积极扶持的循环农业产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抓好五个示范
    (一)抓好优质肉牛养殖示范
    水田种植集中连片的乡镇要以100公顷水田与300头肉牛场为1个循环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做好肉牛稻草养殖循环单元的建设规划。鼓励、引导肉牛养殖合作社、水稻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将循环单元建设在水田附近,便于稻草打包作业、贮存、运输和粪肥还田。大力推广稻草打包发酵、TMR全混日粮、肉牛冻配、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实现标准化科技应用模式。
    (二)抓好有机水稻种植示范
    改变肉牛稻草养殖循环单元周边水田原有的水稻生产方式,禁用农药化肥,利用发酵粪肥还田,采取水稻有机秧盘和可降解覆膜除草、生物制剂除虫等方式,力争通过2-3年生产出有机水稻,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切实解决农业“三减”难题。
    (三)抓好机械化作业示范
    引导支持现有农机合作社转型、新成立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草业公司从事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在现有机械设备能够满足水田整地、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集草机、稻草打包机、固定式饲草配合搅拌机、粪肥还田撒肥机等农用机械,实现农机作业、水稻种植与肉牛养殖科学配套。
    (四)抓好引资引技合作示范
    积极与省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组建有机水稻种植、稻草打包发酵、肉牛饲养管理、粪肥发酵、益生菌生产等专业技术团队,推广水稻有机秧盘和可降解覆膜除草、稻草打包发酵喂牛、粪肥发酵还田等技术。继续招商引资建设肉牛繁育、养殖、屠宰及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积极培育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保障全县肉牛的屠宰加工销售;联络洽谈韩国企业或投资经营者到我县投资,进行示范带动,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五)抓好试点典型示范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导向、资本进入、合作共赢的原则,支持有意愿、能干成的工商资本、种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
    做好三项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我县农牧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中省直单位和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及大型养殖场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主任由畜牧兽医局局长担任;有机水稻种植推进组设在农技推广中心,组长由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担任;农机配套推进组设在农机总站,组长由农机总站站长担任;肉牛养殖推进组设在畜牧兽医局,组长由畜牧兽医局局长担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上级肉牛养殖、扶贫开发、农机补贴、活体抵押贷款等扶持政策,实施种养加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有关政策要求,县财政、发改、农业、畜牧、农机、扶贫和环保等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和养殖单元对上争取国家和省相关专项政策资金扶持。金融部门要按照《黑龙江省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指引的通知》要求,对圈舍、设备、活体等抵押物给予贷款。县财政局要积极配套上级相关政策,对稻草发酵打包、粪肥还田等全套农机设备给予50补贴,但每一全套农机具最高补贴50万元;对稻草养牛产业活体抵押贷款给予年利率50的贴息;对稻草养牛每个循环单元使用的益生菌按年用量30吨的50给予补贴;在新建牛舍用地方面给予支持。
    (三)形成工作合力
    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推广工作。财政、监察、发改、国土、住建、环保、农业、农机、水务、畜牧、金融、保险等部门负责做好相应职责工作,各乡镇负责做好本乡镇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从而形成大力支持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通过上述发展对策,我县将以水田集中连片的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2016年,建成6-10个肉牛稻草养殖示范点;到2017年,肉牛稻草养殖循环单元发展到50个、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到2020年,肉牛稻草养殖单元发展到400个,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实现农田水利设施、农机作业与肉牛养殖产业科学配套,形成自然循环有机农业,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