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乡村“五个振兴”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方略,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特色和现时需要,展现了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也就是说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人,都需要有人才,乡村振兴更是如此,尤其是当前在我国大多数乡村都处在低水平发展中,资源贫乏,文化落后,技术短缺,更有的地方人们思想观念陈旧,不思进取。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乡村人员大量外流,造成空壳村,老弱残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日,我们到汤原县香兰镇庆丰村,新建村和汤原县鹤立镇红伟水稻研究所进行科普培训,他们那里的发展变化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更加证明了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
汤原县香兰镇庆丰村是一个纯水田村,靠近汤旺河,水资源丰富。全村有6495亩耕地,276户。2016年人均收入9200元。
几年的时间庆丰由一个后进村变成先进村,就是得益于由以村党支部书记初志国带领的村党支部,村委会一帮子人努力拼搏而取得的。2015年,庆丰村在初志国的带领下,创立了庆丰水稻种植合作社,村里有168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同年,合作社用社员的融资和银行贷款,把400亩岗坡地改造成水田。从而使庆丰由水旱兼作村变为纯水田村。经过两年多的奋斗,庆丰水稻种植合作社资产由创建之初的10万,迅速增加到300多万元。由于合作社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合作社3200亩水稻田只需12个人管理作业,其余股东改做它业,又另增加收入。残老的贫困户有稳定的收益。由于初志国的业绩突出,2016年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
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位于汤原县与伊春市浩良河镇的交界处,是以旱田为主的村。全村729户,2737人,在汤原县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村。以前要说新建是大破村一点不为过,人员懒散,生活贫困,是一个花钱靠贷款,吃粮返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在过去一段时间这个村曾有个“雁过拔毛”的绰号。由于从佳木斯,汤原去伊春必须经过新建村,因而有极少数村民就在这儿打起了歪主意,他们手持勾杆,绳子等工具躲在暗处,见拉物资的汽车一过,立刻冲向前,勾杆绳索一齐抛出,把车上拉的东西拽下来,抬的抬,扛的扛,扬长而去。可以说只要在进了新建村,几乎没有漏掉的。
现在新建村彻底改变了面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极大的改变,人人辛勤劳作,户户有致富项目,文明家庭,文明人比比皆是。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9800元。夕日的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村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因为这个村有以陈玉林为党支部书记的领导的结果。
汤原县鹤立镇新安村的职业农民金红伟和他所建立的红伟水稻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职业农民方面人才的重要性。
金红伟家住汤原县鹤立镇新安村,高中毕业后就在家从事水稻种植。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始终对水稻种子培育默默工作着。十年前县科协领导去他那里考察时,发现了他,并且建议他建立水稻研究所。专门从事水稻种子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十年来,他从最初在自家的45亩承包田上小打小闹,发展到现在有1500亩种子田的“公司+农户”的联合体。他的公司吸纳了两个乡镇200多户。他先后培育推广了30多个适合于寒地栽培,品质优良,产量高的良种。深受当地稻农的欢迎,他的成果受到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的认可。本人也被晋为高级农艺师。
2016年金红伟和农户总收益500万元,自己收入50万元。更为叫人赞叹的是,他不但自己发展了,还带动了周边25户村民脱困。
许许多多事实告诉我们,人才的作用是致关重要的,往往是用好一个人就会打赢一场战争,就会使事业得到发展,就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福。
上述三个事例看来幅射面,影响力都不大,可以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点点滴滴,但它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来培育,践行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呢?怎样才能选好人才,留好人才,用好人才呢?
1、政策的支撑。
政策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在现今农村人才流失和大量缺乏人才的情况下,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纪律约束很重要,但并不能替代政策。政策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的保证,是实施的手段,有了好的政策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励人们进取的斗志。要用政策吸引人才,到艰苦困难地方去工作。
目前,在农村实行的“老三位”由国家“开支”,退休后给补贴,乡村教师和公务员工资待遇予以倾斜,同时,对乡村干部和“派驻”人员在提拔使用方面予以照顾,对乡村振兴战略有贡献的人和单位,企业实行奖励等,无疑都极大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资金的助力
在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市与乡村一体联动,把乡村发展纳入其中时,在资金使用时要有目的往乡村倾斜,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扶助上要舍得花钱,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劳动技能,对他们的事业大力扶持,资金予以支持,变输血为造血。
3、培养使用的倾斜
据调查,现今黑龙江在外读书学成人员,绝大多数不回本地了。这样说,不是人家就不好,在外地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相对来说这就是造成了本地人才的流失和稀缺。为此,首先,要加大力度,培养出不走的人才,使他不想走,不能走;其次,要给人才展示创造适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还是家乡好,不愿走;第三,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培养;第四,在人才培养选拔上要破除“家族”“圈圈的”“家天下”陋习。坚持党的用人标准,能者上,无能者下。给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4、舆论宣传的导向
人们常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对社会每个成员都是须臾不能离开的。因而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中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使为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事深入人心,树正风,造声势,宣传和引导人们注意“三农”,关心“三农”,关于乡村振兴人才作用的发挥。引导人才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作者系汤原县老科协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