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桦南县老科协
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2017/8/30 10:18:14

——桦南县老科协 曲树森 张树文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农民经济组织。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县较早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截止2013年12月,桦南全县就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13个,千万元专业合作社15个,覆盖瓜菜、种植、养殖、农机、农产品深加工等43个产业门类,入社会员1.3万户,带动6.2万户,入社农户年均增收8500元。它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创办过程中,也面临着困难、问题和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是跨向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和社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能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向现代农业迈进;另一方面,为农民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沙乡红丰村“鸿盛土地流转合作社”2015年3月注册成立。依法选举成立了理事会,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乡老科协会员李春阳担任。入社户数240户,入社土地面积8500亩,社员参与率达80。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思路,给入社农户发放股权证。通过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重点推进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合作社的重要作用是带动农户促进土地流转,更快地形成以种田大户为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大户对接企业和市场接轨,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全村原有耕地10500亩,整合前有305户分得土地,地块是1290块。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土地整合,打包流转,土地变为120块,发展千亩方块田2个(大豆、马铃薯各1个),由28个种田大户集中经营。合作社负责提供籽种化肥选购,大型农业机械系列有偿服务,农业科学技术的咨询与指导,以及对接市场销售等。土地入股的农户,30名劳力在合作社干长工,400人到省内外劳务输出,每人每年按2万元收入计算,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近千万元。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于激活农村经济,抵御市场风险,使农民们真正得到实惠,发挥专业合作社科学种管新的农业主体作用,有着深远意义。

金沙乡“金丰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于90年代初,前期发展中屡受挫折。2000年初,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县烟叶公司帮助建标准烤房20栋,打电机井4眼,配套农机具5台套,提供育秧盘等物资,补贴整地费用,派技术员全程指导;烤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大到近千亩,每年解决剩余劳动力近千人,土地入股的农民每年分得红利,效益十分可观。

由此可以看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具有强劲的优势和活力。一是借助专业合作社平台,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消除了农民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弊端,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扩大了增收渠道。三是农民在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生产中,学会了专业科学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四是政府的扶持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力指导,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着土地流转难、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技术人才“缺”。现在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少,特别是缺乏科技领军人才,领办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才更是严重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都是从事种、养业多年的农民,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不懂生产经营,往往是别人种啥我种啥,自己会种啥就种啥,缺乏科技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科学化生产要求。一个千万元的农机合作社,大型成套的农机设备齐全,土地流转已成规模,只因缺乏科技人才管理而流产,对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感到痛心么?

[FS:PAGE]

二是乡村干部“急”。有的乡村干部不注重农村实际,不领会国家扶持政策的精神实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用行政思维领导经济工作,不经过专家论证、不经过风险评估,实施形象政绩工程,盲目扶持成立了所谓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 因土地形不成规模,导致机械闲置,崭新的高配置的配套农机具变成了废品。自筹部分全是靠借贷或者高利抬款,每年仅付利息就达几十万,不仅给国家和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是入社农民“怕”。 部分农民对加入农业合作社顾虑重重。有的以为入社就是“归大堆”合伙干,甚至以为是回到大集体时代,从而怕失去土地经营自主权;有的对合作社缺乏信任感,宁可自己经营或转包可靠的人,也不愿入社,怕担风险。事实上,农民怕是有道理的。某村干部领办合作社,国家和个人共投资上千万元,因科学管理不力,赔得倾家荡产,村干部为躲债一走了之,老两口几亩地入社后血本无归。某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入股投资建大棚,一场大风摧毁了十几栋,好不容易筹集起来的几十万元顷刻间成为泡影,无力恢复生产。由此可见,农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在双重风险面前是如此脆弱。没有科学务实的能人领军,没有专业技术人才的严格管理,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没有品牌市场营销的宽阔路径,就没有农民合作社

还有个别人创社动机不纯,组织农民凑人数,创办合而不作的“空壳社”。 目的是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套取补贴资金。有的乡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合作社84个,但真正挂牌,有主营项目,有运作模式的只有12个,其余72个全是空壳合作社。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没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管理,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没有品牌市场营销的宽阔路径,就没有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土地形不成规模,也就难以集约经营,何谈进行现代化生产。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的几点建议

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建立农村合作组织,施行大型机械化生产,符合三江平原实际,发展方向对头。但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科学规律,稳步实施,有利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利国利民的多赢之举。如何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集约经营,应考虑以下几点:

1、深化办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性大额投资项目上,要严格把关,规范审核。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前期工作做细做实,防止防止弄虚作假及其它人为因素,给国家和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尽快启动土地流转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聚焦发力,多措并举、因村施策,妥善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弊端。利用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发展合作生产,以利于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

2、树立面向市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选人机制。办好农村专业合作社,关键在于选好带头人。要遵循合作社章程,由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的领导人选。特别是要把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经验丰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公正无私、敢于担当,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选用到合作社经理层面上来。所谓土地流转难,本质上说,不是农民想不通,而是农民心里不托底。只要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说话实、办事正,信得过、靠得住,土地流转就能化难为易。因此,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选拔合作社带头人要严谨科学。要拓宽渠道,面向市场选人。通过外聘、回请、下派等方式把能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选用到合作社中来。要把乡、村干部与合作社经理、董事长的选用严格区别开来,切不可界限不清、职权混淆。否则,势必给农民带来灾难性损失。

3.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创新科学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县域经济资源优势,诚招龙头企业带动,解决农民种植业工头粮尾问题,加速发展有机水稻、紫苏等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农技、农职高中等智力资源优势,经常对农村专业合作社技术、管理层面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技能。充分利用电商优势,建立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FS:PAGE]

4.建立规范化服务体系,创新专业合作社品牌机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专业合作化生产与市场接轨,政府要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化服务体系。一是在资金用管方面:要建立健全国家专项政策性资金投放使用监管机制,不投人情资,不搞形象政绩工程,保证到位不流失,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发展合作社,可以解决合作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不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保证农民入社后的各项收入稳定。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按市场需求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合作社管理层来。要采取多门类同时办班学习的方式,培养合作社急需人才。三是在品牌创建方面:要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引领,以创建市级示范社为驱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名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识和生产认证。要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以买得好倒逼种得好,推动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

 

 

                         2017年8月28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关于老科协作用发挥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