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森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按照省市“乡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的总体部署,经过乡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了农村面貌的新变化,但也感到现状不容乐观,环境整治任重而道远。
一、环境整治变化明显,存在问题相对突出。
经过整治:一是乡村人居环境大有改观。从村落看,街道有序,房屋排列列整齐,各户独立小院,又修筑围墙大门,房屋粉刷很好。在防雨保温方面,强于往年。房屋前后小菜园种植品种较全,精耕细作,长势良好。二是精神文明充分体现。如街舞秧歌队、小剧团纷纷建立,把优美的、活泼、健康、文化活动呈现给民众。三是附属建设逐步健全,如户外淋浴、标准厕所。电式炊具、家用电器等。四是清洁饮用水方面,各村都安装自来水,保证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人民群众的心理充满了获得感;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环境意识淡漠,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由于满足现状、贪图安逸意识在作怪,清理生活垃圾行动不力。有的人旧有的的“破大家”意识严重,有的砖瓦房十分漂亮,而庭院农机具及其生产设备停放的七横八竖,鸡、鸭、鹅,粪便满院都是,有的人家用几根木杆做支架,周围挂上化肥袋子就是厕所。生活垃圾,随便乱倒,道口道旁成了垃圾场。街道两旁蒿草丛生,没有人清理。还有的人还没有养成打扫庭院和清理街道的良好习惯。镇党委和政府进行检查和督促,环境卫生有所好转,但过一阵子又恢复原来状态,对治理的成果不能保持。以上情况究其原因是延续了过去农村的旧风气,无论物件的摆放还是家庭布局,包括农家小院的规划,都以随便为标准、方便为由。或者说,世世代代的老办法、老样式、无需改变,如果真是要转变成美丽宜居的标准,有的人还认为“多此一举”,不乐意接受。在调研中接触几户农家户环境不太好的农户,他们认为宜居好,但是费钱,费工费力,他们口称我这么过来的也挺好。可见宜居环境建设,面临最大的阻力是就旧有的、陈腐的、固守的、安逸的观念,持这种态度的比重至少占农户的-30左右。
2、生产垃圾乱扔,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在管理方面又存在失控,造成了人们不以为然的潜在危机,有的农户农药瓶随意丢弃,地上水中含有毒物质,加剧毒气毒液残存在河里或村屯周围。从2018年开始,镇政府下大力气治理农药瓶乱扔现象,也只是把农药瓶集中在某一处进行掩盖,形成面上污染变成点上污染。现在还没能力解决农药瓶无污染处理问题。农药瓶集中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污染,但污染源还是存在,农药瓶集堆放地随着雨水冲刷,残留的药剂随水渗透地下,流进河流,随风漂含空气中,人呼吸进入肌体影响健康。流入河流,对水生动植物繁衍都有影响,有的甚至造成某物种灭绝,如某山村有一条水清透底的小河,原来河中生存着鲫鱼,山细磷,泥鳅等鱼类,生有林蛙,哈什蚂等蛙类,有大量长臂虾(拉咕夹)。由于群众习惯到河旁汲水兑释农药,把农药瓶扔在河岸或河水中,造成农药对河水的污染,鱼和蛙急剧减少,长臂虾已绝迹。家畜喝了这种河水也会不程度中毒,患病。
3、畜禽分辨处理不当,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由于沿袭旧有的传统的饲养方式。人畜混居现象也普遍存在。除了旧有的饲养方式之外。由于土地限制,资金缺乏等因素有的村民在宅基地里猪、鸭、鸡、羊等等,邻居们不好意思提出批评,而饲养主也没有隔离的意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农民创办各项产业,其中畜牧业是一项重点产业,据统计,全镇有黄牛饲养量近5千头,猪3.5万头,家禽60万只,羊6万余只。畜牧业发展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造成严重的人居环境问题。畜牧养殖户极多数把畜禽舍建在宅院内,有的近百头牛舍,2百余只羊舍建在居民区内。牛、羊出入村屯满街道都是恶臭的粪便,畜舍内清除的粪便露天堆放在住宅区内,臭气散放空气中,早晚可嗅到畜便的臭味,阴天下雨臭味更浓。附近住户都不能开窗通风,蚊蝇滋生,从畜舍的粪便上飞到住户的饭桌上,把病菌带给居民。雨水把畜便浸泡成酱紫色带着难闻的气味和大量病菌流到底洼处的邻居院落,河流里。有的疾病是人畜共患,如口蹄疫,炭疽病,羊肝菌病等,据调查有一个村就9人患上羊肝菌病,其中有6人是夫妻共患。
二、对农居农村宜居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和管理,引导居民更新观念。可以说,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是随着当代条件、思想意识、审美水平而决定的。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农村的生活条件急速变好,这对长期处于向往温暖型的村民有些措不及。如有的村民搬上新楼,但室内布局乱凌乱。有的村民平房宽大庭院很好,但是规划不科学,有的村民只追求吃穿方面。而忽视在环境方面建设,而使庭院堆砌凌乱等等。停滞在当前物质方面的满足。缺少对更美环境、居住条件的改善这是制约人居环境的最大阻碍。简言之,一是必须把村民从“破大家”的陋习中解放出来,改变习性。重新设计居室庭院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参与其中,以检查评比、典型引导等方式方法进行思想引导,必要时以法规宣传执行。二是新型模板的示范。农村人居环境用什么标准设计还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实力和民众意识而定。模版示范或来自于影视中适合本村的居民环境或附近周边的比较好的宜居村屯为样板,让村民有一个效仿目标,而不是单纯的,从宣传到宣传,从理性到理性。实践证明没有制度性的检查督促而单纯靠宣传,那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成立人居环境分解出各个项目的检查组、督导组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具体体现。
2、提高村民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宜居环境建设的大行动。调研中发现,有的居民一提起宜居环境建设,就依靠上级拨款或雇人干活,把宜居环境建设看成别人来建设,自己擎现成的。比如挖路边沟,各家不愿意干。连门口儿栽花种草,也希望村里雇人干,种种现象表明,宜居环境建设如果靠雇工既不能发挥的村民去创造美好,更不能调动村民的爱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乡镇村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劳动力的总量,发动村民在闲暇时间完成宜居环境建设的任务。
3、建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检查制度。一是村干部包户制度改,变宣传大帮哄和检查组走过场的现象,二是制定切中时弊的制度,以三个阶段(近、中、远)进行科学设计,进行评分检查,三是适当集中财力解决重大项目,包括向上级争取资金、捐助承包者投资等等。四是宜居环境建设与长远建设相结合。防止重复建设。如游乐广场、河边公园、花游景点等等都需要纳入三期目标建设之中,第四引进新的科学技术。聘请专家设计图纸,并请科学规划专家等从根本上进行总体设计,同时引进园林栽培技术、公共设施建设技术等。根据农村本地特点。既要美观大方,又要节约资金,体现农村风貌。比如家庭的设计要有乡村特点,不能贪大求洋,以经济实惠为主。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欢乐祥和的宜居环境。在依据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只抓物质方面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根据对近百户村民调查发现,村民们认为生活太单调了。生活条件好了。好像缺点什么,有的村靠打麻将消费时光。要根据村民的文化程度、习俗及爱好、应该有序地开发文化术科普等项目。主要方式是:一是强化以乡镇为单位的文艺特长培训。二是村级建立协会如象棋、书画、扑克、养花、诗词、球类、麻将协会,(不赢钱的)组织村民活动。对于特长不显著的村民可在左邻右舍成立了唠嗑儿小组,每月或半月一集中。谈大事、新闻或科技生产方法等,三是建立文艺队、舞蹈队、秧歌队等可以组织人力编写剧本。歌词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建立图书馆展览馆,培养本村科技宣传员,以学到看到的农业技术,再向农民宣传,在这项工作中“村两委”担负着组织指导、综合评比等功能,每年对表现好有成就的协会或个人给予表彰或鼓励,真正营造出一个风清气正,文明向上的好格局。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人们旧有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位,这些活动的开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实现目标管理。要营造一个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认真负责、调动全民积极性的一个良好氛围,真正让村民看到成效,收到实惠。这样,才能建设成文明优美,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系桦南县老科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