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老科协  任月华
农村科普工作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因此,农村的科普工作是老科协组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多年来,老科协组织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但是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正在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对传统农业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作为农业县的老科协如何主动适应互联网+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创新思维,找准为“三农”服务的切入点,探索农村科普新模式,是老科协工作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一、创新思维,确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
创新正成为当代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新思维的“新”主要体现在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的“新”,解决问题方案的“新”或者思维成果的“新”。面对现代农业的新形势,农村科普的理论、机制、内容、形式都需要创新,必然要求老科协组织要有创新思维,运用新思维研究确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
首先,老科协组织的领导要学习互联网+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互联网+农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从计划、生产、销售、服务、金融各环节改造、优化、升级传统农业产业链、重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把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成为新型高效的生产方式,是升级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这样的升级改变是历史性的,是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从而认清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历史性变革,突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用互联网思维研究、探索,制定服务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同时应组织基层分会组织和会员,特别是乡镇分会和会员及涉农部门的会员学习互联网+农业的有关知识,明确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其次是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农村的现状和“互联网+农业”现状。据调查了解,现在农村一方面,互联网+农业正在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另一方面存在着农民获取“互联网+农业”信息的能力偏低,“互联网+”服务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那么老科协组织应当从利用新型经营主体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助力培育新农人,助推企业,惠及农民上切入,确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利用新资源,创新老科协科普新模式
传统的农村科普主要是专家讲解、统一咨询、科普资料发放等集中宣传为主,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为主,这种科普工作覆盖面窄,传播成本高,政府投入不足,没有让社会和企业参与科普之中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科普的需求,创新农村科普模式势在必行。
创新农村科普新模式各地都在探索实践中,笔者提出的“科研+企业+老科协+农户”应当是方便运作,效果明显的一种新模式。
在运作的方式上,首先是老科协组织发挥自身联系与协作,桥梁与纽带的优势作用,选择适合做科普工作的龙头企业建立老科协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符合标准的龙头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是有信息化设备的培训场所,有科研团队和专家队伍,有相应规模的试验场地和示范基地,对成熟技术进行示范,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第二步,通过各乡镇分会组织作用,联系农户,为企业对接农户。利用企业具备的资源对农户进行科普培训。第三步,以点带面,根据各区域农村、农业、农民不同需求和特点及产业发展优势,逐步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科技培训基地,扩大农民受训面和受训效果。
桦川县老科协为探索“科研+企业+老科协+农户”科普新模式做了尝试。
在这种模式中,农民获得了实用、方便、快捷的农业科技服务,科研单位、专家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效益,老科协组织收获了社会效益,达到了回者都满意,在田友种业建立基地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举办了两期培训班,第一期水稻科技培训结束后,企业主动提出举办第二期培训班,培训大田作物。企业还为科技服务开通了直通车,根据农民反映的共性问题,企业带着专家直接到现场解答指导,个别问题通过专家企业与农民的微信群及时解答。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普及科技知识的切实有效新模式。
二是,根据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发展现代农业急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县老科协依托桦川县 “互联网+农业指挥中心”,通过乡镇分会组织农民会员到中心参观培训,感受“互联网+农业”给传统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利用中心有50多台电脑的培训室,聘请了职业中学的微机教师,向农民会员讲解电脑和手机操作技术。让农民学会从手机上看到市场信息,获得有关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农业投入品购买的服务等。通过“中心”专业讲解员的讲解和演示,让农民直观地了解到“互联网+”基地标准化、溯源、服务、电商五大平台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农业指挥中心”的培训,农民会员获得了互联网知识体验式学习,促使农民学网用网。也起到了农民受教育这个短板,在一定程度上被移动互联网技术弥补。
三,拓展农村基层分会组织,吸纳新型会员,推进农业科普工作
老科协农村基层组织在三农服务中特别是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县级老科协在乡镇建立了分会,也有的乡镇建了村级分会,吸纳了“农民专家”“田秀才”,服务的农户都是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又由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上乡镇分会领导成员流动性大,老科协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在削弱。因此我们必须用新思维、新理念去思考研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农村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主要有4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专业大户:主要从事某种单一的农产品初级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大于分散农户的生产规模。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生产主体的企业化经营单位,产业链较长,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
农民合作社:是一种农户之间互助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分工明确,产、加、销都有专门的团队。
龙头企业:经营内容可以涵盖整个产业链条,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
为了加快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今年5月份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用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地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新型农业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新型农业主体的出现与发展,为老科协拓展充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了机遇,老科协可以吸纳新型农业主体中心科技人员做会员,聘任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县乡老科协组织领导成员,也可以具备条件的企业或合作社建分会,这就拓展了农村基层老科协组织,增加了活力,更有利于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开展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现代专业农民。
例如桦川县老科协在田友种业建立培训基地不到半年的时间,通过9个乡镇分会为企业组织了200多人参加水稻和大田作物科技知识的培训,农民受益,企业也受益,企业认识到老科协组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县老科协将企业的总经理聘任为县老科协领导成员。吸纳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做会员。
几点启示:
经过粗浅的理论探讨和初步的实践探索,构建农村科普新模式有以下几点启示:
1、传统的科普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是不争的事实,老科协要面对新形式,不断探索,实践科普理论、机制、形式、内容上的创新,老科协在农村科普新模式的构建中起到引导助推的作用。
2、科普新模式的长效机制,应当是产业化动作,是产业化发展和公益性事业发展互相促进,不再以政府投入为主,而是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化动作,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公益”和“产业”双轨运行的农村科普模式将是目前适应新农村发展的创新模式。
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微博、微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农业科技,突破了传统农业推广方式,这也是新科技推广有效途径。
我国正在加速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也要加速,老科协同样要助推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
4、老科协要把农村科普工作落到实处,关键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乡镇编制有限,应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农村老科协基层组织,同时积极争取与各乡镇党政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主动与各涉农部门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科普新模式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