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老科协科教文卫协会
(2017年3月13日)
县十七次党代会后,县老科协科教文卫协会会长赵万余组织教育、文化、卫生界老专家一行八人,深入革命老区村——悦来镇敬夫村,以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为主旨,围绕全县精准扶贫中心任务和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活动。县老科协副会长贾立军也参加了这次调研活动。
这次调研以视察、汇报、座谈等形式,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敬夫村精准扶贫工作和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建设情况。在调研中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白铁柱工作情况汇报及村“两委”成员的发言。敬夫村在精准扶贫和老区红色文化建设上的一些作法,让参与调研的老专家耳目一新。敬夫村能在精准扶贫、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建设,乃至全村各项工作上之所以不甘示弱,勇争排头,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一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有一个经验丰富,工作开拓,事业心强的好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白铁柱。群雁高飞头雁领,一把手的作用至关重要。三是有一个红色文化理念的引领。革命烈士敬夫出生地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不忘初心,为家乡建设与发展,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四是有一个敢于创新的工作意识,在精准扶贫上能够从科技扶贫、文化扶贫两个方面抓落实,创造性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经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敬夫村在精准扶贫和红色文化建设上,认识高、作法新、效果好。下面,就敬夫村精准扶贫工作、红色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情况及调研意见,综述如下:
悦来镇敬夫村是抗日革命老区,是抗日将军敬夫烈士的出生地,也曾是全县经济排名末尾的贫困村,近几年,在党支部书记白铁柱的带领下,靠敬夫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励,靠科技支撑起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力争发展,摆脱了贫困,成了闻名全县的小康村。
敬夫村现有570户,2060口人,20名党员。耕地面积9000亩,林地面积285亩,人均收入10500元。
全村确定脱贫189户,400口人。至2016年底已脱贫  136户,290口人。规划至2018年达到全部脱贫,做到不落下一个贫困户,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不扯全县脱贫摘帽的后腿。
敬夫村在精准扶贫上,不仅依赖政策和产业项目扶贫,不仅靠帮扶救济的措施,而更突出的是创造性地提出“两志(智)”扶贫脱贫作法,即扶贫同扶志,扶贫同扶智的相结合,着力以敬夫革命精神激发贫困群众自强不息、敢于担当,以自己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着力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增强贫困群众科技意识,增长科技种田的智能,靠科技发财鼓起腰包来。这就是敬夫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两志(智)扶贫,即科技扶贫和文化扶贫。这也是近几年敬夫村由落后变先进中所验证的成功经验。敬夫村不靠一味“输血”,而是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产生“造血”功能,实现根本性脱贫致富,达到精准扶贫的要求和目的。
敬夫村在扶贫扶志上,大力弘扬敬夫烈士的革命精神,建设了敬夫烈士宣传阵地,通过宣传栏图展,英雄事迹宣讲等形式,着力教育群众学英雄、继遗志、长志气,不当懦夫懒汉,为自己不过穷日子,为不让先烈蒙羞,撸起袖子从头干。穷则思变,敬夫村的一些曾似二流子的懒汉都有了新的变化,有的已经脱贫成了富裕户。如村支部书记白铁柱包扶的杜百明是村里有名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贫困群众,虽然家里支个小食店也很不景气,生活上没着落,白铁柱便经常挤济他,没钱给钱,没粮拿粮,但还是“稀泥扶不上墙”,有俩钱都瞎抡了,生活上依然很贫困。一天,杜百明在店里被抢劫的歹徒捅40多刀,在他生命垂危的紧要关头,白铁柱开自家车掏自己钱送他去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经抢救花销3、4万元,保住了性命。杜百明住院期间,白铁柱一边护理他,一边不失时机地和他相谈交心,讲敬夫精神,讲做人的道理。敬夫烈士的英雄事迹感染教育了他,白铁柱的爱心义举感召了他。杜百明痛哭流涕,发誓以先烈为榜样,重新做人。现在,杜百明改头换貌,走上了正道,外出务工,年收入5、6万元。杜百明在外打工,家里的事成了白铁柱的家事,他经常去看望杜百明的母亲,没粮送粮,有病送药,逢年过节送肉送水果,比亲人还亲。杜百明弟弟要盖猪舍养猪,白铁柱全力帮助,抓猪崽、找畜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杜百明在外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扶志一人,脱贫一家,影响了全村。
敬夫村在扶贫扶智上,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了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大讨论,让农民也明白一个理,靠老把式赶旧马车赶不上趟了,要想不受穷,过上好日子,必须尽快搭上科技这辆“大篷车”。于是,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村干部参加农广校函授学习,农民参加“科普之冬”培训。村里还通过建立水稻种植和养殖业协会,建立县老科协敬夫村分会,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建立农民科普小组,建立农民科普图书室,组织干部和种田能手走出家门远至辽宁参观考察学习,大张旗鼓地树立表彰一批科技示范户等等有效方式,在组织上、宣传上、措施上抓科技扶智的落实,以提升人们对“靠科技进步,走脱贫致富路”的认识,增强参与科技扶智的主动性,让科普知识入心入脑,也“过腹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现在,敬夫村已经脱贫转富的原贫困户中有53户,是村“两委”干部扶贫扶智扶起来的脱贫户,如贫困户庞敬军家地少缺钱,白铁柱帮他串地,请农业专家种植新品种甜玉米,当年收入3万元,当年脱贫。白铁柱本着把“农民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村干部成为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的理念,使庞敬军成了致富带头人,成了村干部。庞敬军走出贫困,回过头来又帮助贫困户李德朋脱贫。李德朋七十多岁,老俩口无依无靠,庞敬军帮他扣大棚,科技种菜,一年下来收入过万,老俩口有吃有喝了。妇女主任刘英君组织贫困妇女学习编织技术,一年培训三次,现在已有15名编织工艺品的骨干,15名骨干就是15户脱贫致富户。白铁柱还充分发挥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科技辐射拉动作用。敬夫村老书记、科技种田大户陈永林建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2000多亩。在他的引导下,一些贫困群众加入了合作社,成了科技种田户。现在有20多户脱贫过上了好日子。实践证明,扶智扶起来的贫困户,有造血功能,脱贫不反弹,有的户甚至成了村里的冒了尖的暴发户。在种植业上,敬夫村引导农民建立参与百里绿色水稻长廊建设,抓高科技水稻良种示范项目,签绿色水稻种植订单6000亩。还把桦富公路两侧2400亩井灌水田作为水稻科技示范园区,承担佳木斯市无公害和A级绿色食品水稻试验项目。组织村民旱改水500亩,扩大了示范园区规模。在示范园区建设之初,水田地块有些分散,多个农户承包。达不到规模化生产,不利于科技的推广和指导。白铁柱就与村“两委”就逐户做动员工作,实施优惠政策,实现了土地合理流转和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使科技示范园区达到了“六个统一”:就是统一订单、统一地块、统一优良品种、统一大棚育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市场销售。在农机装备上,发挥村里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科学安排生产计划,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作业质量标准和机械管理制度,采用高质量、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并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示范园区建设,极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而且使农业科普工作更深入人心,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敬夫村科普惠农也因此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的肯定,白铁柱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普带头人。
敬夫村在精准扶贫和红色文化建设上思想前卫有创意,作法创新有效果,参加调研的老专家表示满意和赞许并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一、敬夫村扶贫扶志(智)是精准扶贫的创新思维和举措值得鼓励、宣传。建议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深度调研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利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
敬夫村科普“大餐”,“过腹增值”的提法与作法很新颖,很有指导价值。
二、敬夫村敬夫红色文化建设的构想方向对头,县委有关部门应给予支持。在兴建敬夫纪念馆的同时,很有必要向北打通敬夫路,在沿江景观带上与冷云烈士广场相对应规划建设敬夫烈士广场。县宣传文化单位也应组织创作演出力量弘扬冷云敬夫两位桦川土生土长的共和国英雄,形成一种精神,一张名片,为“五新”桦川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