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退休教师的几点体会
桦川县老科协   刘艳芳
       当前的扶贫工作中有“智”、“志”扶贫之说,即“智力扶贫”和“志气扶贫”。但无论智力还是志气,都是人的素质问题,我把这个问题统一到育人上来。人育好了,素质提升了,智力和志气就都有了。人人都有脱贫致富的能力,达到全民脱贫,小康社会将不日实现。当然我这样说,不是说我们当下的国民素质不够高。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时期,高技术含量的建设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融入这个洪流,人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把个人的素质提升得更高。所以我标题中的用词是“提升”而不是“提高”;“国民素质”前面用“新时期”来限制。说明在当今形势下提升国民素质的必要性。于是,今天我的体会,就从育人的角度切入。我的观点是:努力提升国民素质,人人有责。我的这个提法,最本初的意思是想说,提升国民素质,家长有责。但又想到我们人人都是家长,或者可以说我们人人将来都有可能成为家长,就用了“人人有责”一说。
       我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话题,是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的体会。这次又提起这个话题,是缘于我三月末的一个经历。
       由于教体局老科协分会计划与县职教中心联合开展一次活动:红色教育进校园,三月末的一天,赵万余会长带领我们几个成员到县职教中心商谈筹备工作。我们几个分会成员都是老教育了,并且我是从职业教育走出来的,职教中心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我的老同事,所以我们的商谈在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商讨的过程中,也谈及了学生的教育问题。主管教育的副校长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情况。前不久,因为一个学生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老师批评他拒不认错。无奈之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求援。家长还不错,很快就来到了学校。可是不想这个学生一看到家长来了态度更强硬了,一副有恃无恐的神态,而家长来了之后也根本就没有做什么正面的工作,反倒帮着自己的孩子辩解,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说到这儿我先荡开一笔:以往的孩子犯了错误一听到老师要找家长,便马上认错,因为他知道如果家长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是挨一顿骂,就是挨一顿打,肯定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可是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娇惯唯恐不及,哪里还有什么教育?因此,听到这位副校长的话,我说:我们国家现在还缺少一所学校。在座的各位都愣愣地看着我。我接着说:缺少一所家长学校。我所以这样说,是有着充分的理由的。
       我从教三十六年,从初中到高中,又从高中到初中,见过很多如上的例子。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为此也都很无奈。每每谈论起来,都为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担忧。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好的家长,是很难培养出好孩子的。家教的缺失会使孩子的教育断层,造成孩子人格的缺失,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素质,这一点我们在座的几位领导都有同感。今天在这里,我就想以家教的问题为重点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树人却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育人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尤其是家庭的几方合力才能完成。
        1、父母的言传身带非常重要
       说到素质,我查了字典:素质就是人本来的性质。“人之初,性本善”。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给了他本来的性质,那么他后天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和教育,这将决定孩子的人生走向。古人认为“养不教,父之过”。而今的孩子多数是由母亲带大的,所以我们有时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说:他的母亲人品好,这个孩子也差不了。一说到哪个人素质差,都会随口说一句:没有家教。是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他们的文化、思想、品质及为人处事,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孩子的素质。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教育远没有影响来的快。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受教育是一种心理被动,而受影响则是一种心理主动。家长对子女的影响就像是雨下到了地上,是一种渗透。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每天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印记。父母勤劳,孩子也会勤劳,父母有孝心,孩子也会孝心。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父母的人品、性格就会在他的身上折射出来——父母的影响,决定孩子的素质和人生走向。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前面我们说过,独生子女时代,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宠爱下,孩子们已经被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在娇惯有加、教育不足的环境里,孩子们长成了一个个的任性人。吃穿除外,其余的一切事情也都由孩子作主。喜欢做的事就做,不喜欢做的事就不做。只能听表扬,听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好。至于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一概不知。就更不要说有什么良好的行为习惯了。学前的六年里,孩子们基本是这样只有骄惯没有教育的教育真空中渡过,任性早已养成。以至于有不少的家长在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和老师说,这孩子您给管吧,我是管不了。试想,如果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家长就能有意识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善与恶,教育孩子孝敬老人,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会起到多大的作用。何必象现在这样,把所有的教育都推给了学校,包括孝敬父母,也要学校进行专项教育,我觉得不仅是家教的失败,更是父母的悲哀!家教,不可缺失!家教尤其重要。因为家教的缺失会带来孩子人格的缺失,学校的教育虽然说可以做为补救,但孩子心底的不良痕迹是很难根除的。孩子们听不得逆耳的话,更不要说正确对待挫折。所以才会有马家爵的事件发生,才会有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才会有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跳楼的事件屡屡发生。真是触目惊心!
       当然,也有很多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家长,她是一位母亲,她很重视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她都是在陪读。但她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她经常向孩子询问班里同学的各种情况,知道哪个孩子家里生活贫困,她就在周末的时候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去看他那贫困的同学。有时领着他们去玩,有时给这个同学买新衣服、新书包。她这样和我说,我得让我的孩子有爱心,做一个善良的人。听到孩子说和某个同学有点小矛盾,她告诉孩子,咱们是男生,要有胸怀。班里有劳动任务,她会告诉孩子,你多干点,劳动最光荣。她的孩子在她的精心呵护下,现在已经上了高中,品学兼优。我觉得这个家长特别值得称道。不管她的孩子将来能否成才,做为家长,她做了她应该做的,她是最合格的。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都应该为这样的家长点赞!应该向这样的家长学习!
        做老师,不易!做家长,不易!做孩子,更不易!因为他们在没有接受到必要的教育时候,就被人们用受过教育的标准去衡量,所以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对自己孩子施以援手,及时施教。牢记“孟母择邻”的故事,给他们创建绿色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呵护他们一路平稳地健康成长,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这样做,大而言之为了提升国民素质,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小而言之,是为了我们自己。
        3、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育绝对不可能由学校单独来完成。家庭小社会。孩子们每天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有很多活动都是连续性的。有很多的新知识、新道理的学习应用、行为准则、养成教育,都是在家里和学校里共同 完成 的。老师每天要求孩子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如何,做人道理理解得如何 ,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反馈,所以家长与老师之间,必须要保持密切 的联系。及时发现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成绩 、不足,及时鼓励或订正,才能确保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家长经常与老师联系的学生,成长进步得比较快,反之,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到了学校就算完事,平时也不和老师取得联系,把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立体教育变成了平面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家长要正确理解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和帮助,不要一听到自己的孩子挨了批评就火冒三丈。要和老师及时沟通了解情况,知道孩子错在哪儿,及时地疏导、劝诫,让孩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免再犯。即使老师的批评有不对的地方,家长也应尽量做孩子的正面工作,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家长不要怕孩子受委屈,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就缺委屈。能受得起委屈,才能练出心胸。我们说,教养是什么?教养就是让自己受委屈。否则,孩子一挨批评家长先不高兴了,不做正面的引导,却当着孩子的面去指责老师,追究老师的责任,这就助长了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气,久而久之,致使孩子不明是非,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我前文所举的职教中心的家长就是鲜明的例子。这几天我看了一篇博文《困在厕所里的老师》,博文有点儿偏激,但也确实道出了老师的不易和个别家长的强词夺理。
       二.、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教育孩子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作为父母 ,我们是孩子最早接触、最早模仿的对象,是对孩子影响最深 、影响最大的人。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家长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那么,家长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最近我读了一篇博文写得很有道理 ,这里我将这篇博文的基本观点与大家分享。
       这篇博文出自黑龙江省教育厅的网站。博文说,家长要做“四有父母”,即“有修养”、“有原则”、“有格局”、“有远见”。这里我将博文的基本观点与大家分享。
       1 、父母修养好,孩子有教养。
       教育源自于生活点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正如卢梭所说:“人的教育 在他出生时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因此,若想孩子有教养,父母首先要有修养。父母如果好骂人,孩子很难不骂人;父母孝老爱亲,孩子肯定会有孝心。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一对不合格的家长。前一段时间电视播出一条消息:一个小学生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孕妇,就撞了过去。把孕妇撞倒在地。别人指责他,他说,我就是想看看她摔倒后会不会流产,因为电视剧中演的是孕妇摔倒就会流产。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个熊孩子的不分是非,责任在谁呢?我认为在于家长。
       父母以身作则的品质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品德是否高尚,处事是否得当。这一切的意义对孩子而言,要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一句詻: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修养。
        2、父母有格局,孩子才会优秀。
       什么是格局?格局,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构架,它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决定孩子世界的宽度。
       曾国藩曾经说过:“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你有大的格局,孩子才会走得长远。
       父母对孩子,不能只有养,更要有育,对孩子的关心不能只放在吃穿用的物质层面 上,更要在精神层面上关心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看世界的态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被理解“赚大钱、买大房子,光宗耀祖”,更不能停留在为了谋生上。父母有格局,才能打开孩子的未来。
        3、父母有远见,孩子的未来才会宽广。
      《论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战国策》里有这样的话: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远见,将教会孩子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抉择。我们都听过我国宋代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的故事。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他的父亲仅仅陶醉于孩子的聪明,每天领着到到十里八乡的去炫耀,最终让仲永和一般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两样。有远见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的长远打算。让孩子活得开心快乐,绝不是让孩子处于散养状态。让孩子生活得快乐 ,也不等于孩子的生活中只有玩。学习与快乐并不是矛盾的,一个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唯成绩论,以“成王败寇”的理论简单粗暴地评价孩子,反而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现孩子的长处,会引导 孩子不断地完善自己。父母有远见,孩子未来的路就会更宽广。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在农技高中时教的那些学生们。每当我想起他们,就是一阵阵的感动。这些孩子当时所以到农中读书,一部分是没考上一中,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初中毕业他们报考了中专结果没被录取,当时的政策是小中师漏是不允许上一中的。即使如此,这些孩子们也没放弃求学的机会,相约来到农中读书。这些孩子们很要强,学习也很刻苦,只是当时农中的升学指标很少,每年只能有一到两名同学能走进大学,少的时候一个指标都没有。我所教的九二届的学生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后悔。他们毕业后,有的自费上了大学,有外出打工,绝大多数还是务农。但是当他们自己做了家长,就很是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鼓励孩子读书,在一次大型的同学聚会中,他们向我报告,他们的孩子几乎是百分之百都上了大学。当然当时最令我感动的还不是我的学生们,而是他们的家长。明知孩子升学无望,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他们上学,你能说这样的家长没有远见吗?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是很拮据的,可是他们还是给孩子们以支持。现在,他们的孙子们都成了大学生,这是他们的奠基工程做的好。这些家长虽然都是农民,但绝对是有远见的农民。
  4、父母有原则,孩子有纪律。
       父母的爱可以无条件,但一定要有原则。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是祸害。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在原则的框架之下进行。一味的疼爱即成溺爱。尤其是面对如今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应该让自己的爱沿着原则的渠道流淌,而不是随意泛滥。这样才能教育出有纪律、道德感强的孩子来。并且孩子赿小,父母赿需要理性,赿要坚守原则,赿要有原则,早早在孩子心里留下原则的痕迹,就相当于早早为孩子的人生划定了方向。千万不要错过了孩子小的时候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面对孩子的一个个的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勇敢地说“不”,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因为爱而去纵容,去破坏现有的规矩,而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孩子去改正错误。久而久之,孩子的头脑中就建立了是非观念。当然,这样做也要把握尺度,既严格,也不失去爱。
       许多的家庭都有这样的通病:父母也想教育孩子,可是当孩子的要求没被满足而又哭又闹的时候,就失去底线,缴械投降。因此,想让孩子守规矩、讲原则,家长首先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当家长针对自己孩子制定了一些规则后,就要严格遵守执行,不能轻易破坏规矩。
       博文的最后 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身上折射出父母父母 的品格、修养、原则、格局。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明白: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个提升自己的过程 。完善自我为孩子做出榜样,比一味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效果更好。
      以上是博文的基本观点。这篇博文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怎样做“四有父母”,为我们做好家长指明了方向。不过我这里还想补充如下内容:
        1、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识 的培养而忽视了人品的教育 。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让家长们都感到了危机——孩子如果不好好读书,那么将来就会被时代淘汰出局。于是,乡下的孩子在幼儿园时代就进城读书,县城的孩子到市里或省城去读初、高中;家长利用周六、周日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样努力的结果,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是有所进步,但却疏忽了对孩子的思想、人格的教育。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便一俊遮百丑,什么要求家长都能满足。家里孩子说了算,家长倒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结果可想而知,大学考上了,人品却是一张白纸。当年的马加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马加爵,学霸啊!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中考状元,国家奥林匹克竞赛物理二等奖,全省三好学生,云南大学高材生,仅仅因为假期和同学打牌发生口角,便谋杀了四个要好的同学。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这就是人格不健全的铁证!我们做家长的千万要引以为戒,这样的孩子,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不仅无用,反倒成了祸害。一个人要想经久不衰,靠的是人品。如果一个人的短板是人品,那他就不会走得太远。我们千万要认识到这一点。
        2、  农村的部分家长要摒弃读书无用的观念。
       在我接触的家长中,有一部分这样的农村家长。他们认为现在孩子读书也没什么用,即使读了大学也不分配工作,除了回家种地就是打工。所以,孩子自己想上学他就供,不想上学,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就回家了。干上两年农活,就找对象结婚了。现在一些四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是这种情况的产物。从表面看,这种做法合情合理,但是家长们细想一下,如果当时大家能鼓励孩子好好读书,上高中、上大学,那么孩子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孩子是不是比初中毕业就务农、就打工的效果更好?孩子整体素质提升了,能力强了,自己能致富了,村里是不是就会少了一个贫困户?孩子学得了知识,学到了技术,国家是不是就多了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或者是大国工匠?孩子再做了父母,是不是就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才?如此良性循环下去,我们所有的国民的素质会得到全覆盖的提升,就都能适应国家飞速发展环境,助力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那么民族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指日可待!所以,我建议这一部分家长,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观念,鼓励孩子好好读书,能上一中上一中,不能上一中就上职业中学。现在我们国家的技术人才很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很大,孩子们在职业教育中会学到很多技术,这都是我们的国家需要的。更何况,我们县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每年的升学率都在90以上,通过职业教育上大学是很容易的事儿。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十九大期间、今年的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多次强调,国家将考虑普及高中教育的问题,国家将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问题,提倡工匠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我们为生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感到幸福,有这么好的条件,家长们还等什么?好好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吧!为了你孩子的将来、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赶快行动起来吧!
        2、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鼓励孩子好好读书的同时,家长个更要注意个人素质的提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没有影响得快。家长的文化底蕴、生活习惯等等,都是孩子成长的参照,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有这样一篇博文,题目是《失败的父母都有这三个共同物质,占一条孝能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很多人都看过,我觉得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但还是有借鉴的价值。博文列举了三个家长的坏习惯:
        1、对孩子严格,对自己却异常宽松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自己三年五载都不会翻阅一本书籍,却天天死盯着孩子,希望孩子疯狂的爱上阅读;自己从早到晚都拿着手机玩,却容不得孩子玩一分钟手机;自己成天脏话连篇,却凶巴巴的教育孩子要文明用语;自己一回家就像大老爷,躺在沙发上什么事都不做,总吩咐正在做作业的孩子一会儿干这儿,一会儿干那儿……
      对孩子严格是好事儿,但如果父母不能做一个言传身教的人,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无疑就是一个错误的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而来,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想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自己就必须在方方面面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2、消极对待生活,满满的负能量
       现在一些孩子之所以叛逆不听话,其实很多原因都是因为父母平日里对生活总是一副很消极的态度。不少家长在工作或者感情上受挫了,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进行情绪发泄,于是就喜欢给孩子灌输各种自己的不如意,逼得孩子也开始厌恶某个人或者整个世界。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不应该是消极懈怠的处事之道。正能量的灌输往往能够带动孩子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而负能量的灌输往往只会消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热爱。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的过程中,才会努力突破自我,成就最美的自己。
        3、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异常重要
        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不能否认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却错误的觉得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只要能够负责把学习这一件事情做好就万事大吉了。于是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连起床、穿衣、吃饭等事情,家长都巴不得帮孩子代劳。像家务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很多家长更是不忍心让孩子参与进去,美其名曰:“孩子学习太苦了,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其他的事情交给父母就好了。”
       学习成绩只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孩子还应该有童年,还应该有玩乐的时间,还应该有体验生活的机会。不能把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局限在学习这一件事情之上。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那么不仅仅是孩子的悲哀,也会是你们整个家庭的悲哀。
        博文的结尾说:失败的父母都有这三个共同物质,占一条就能毁掉一个孩子,望每个父母自省。博文的观点难免有些以偏概全,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是啊,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感染着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较差劲,那么证明家长在这方面也是存在一定欠缺的。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并不容易,尽管如此,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该从自身的修养等方面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现在,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远景规划,对教师的文化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日新月异。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答记者部中,学前教育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高中教育即将普及。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县的教育事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在2017年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检查验收中,成绩优异。可见我们的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现在,我们县的教育形势更是催人奋进,全县上下的师德师风建设轰轰烈烈,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活动已经大面积铺开,“国培计划”、“跟岗培训”等活动正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全面提升着教师的业务能力,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相继展开。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多么幸福啊!所以家长们更要积极配合,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一切,为孩子营造全程的、立体的、绿色的教育生态环境,在国民素质的提升中,培养出更多的新式农民、科学家、大国工匠,让我们的孩子们都健康成长,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建设者。
       为了我们共同的伟大目标,家长同志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