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景
百年海关话沧桑——记拉哈苏苏海关兴衰
2016/12/21 9:30:22

在同江市通江街北端路东有一处欧式砖混 结构建筑,这就是闻名省内外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拉哈苏苏海关旧址。关于拉哈苏苏海关的建立时间和原因,现在存在两种说法。现在比较流行而同江人民能耳熟能详的是“庚子赔款”说。即1901年,西方列强以武力威胁,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向各列强赔款白银共计九亿八千多万两,以关税为抵押,在黑龙江省一代增设三处海关,即:哈尔滨、三姓(今依兰县)、拉哈苏苏(今同江市)。拉哈苏苏海关即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据记载,海关旧址建于1910年(宣统二年),当时由英国人负责,有总办、外事长,签子手、文书、技师、花师等英、日、俄、中等国籍人员30多名。海关负责沿江上下三十华里,检查过往船只,验收货物,按价收税。

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学者吕一燃先生所著《俄国强占拉哈苏苏与中俄交涉》一书及其它学者研究发掘得出的结论。在清代,沿松花江居住的主要是赫哲族人,同江市当时就有——赫哲人聚居的部落名为拉哈苏苏,拉哈苏苏海关即由此得名(拉哈苏苏为赫哲族语,意为老屋和废墟之意),由于清朝长时间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致使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后,沙俄开始逐步侵占我国东北领土,黑龙江也由我国内河变成中俄界河。沙俄为实现占领我国东北的野心,趁清朝甲午战争失败,国力衰微之际,采用贿赂,诱惑等手段,1896年与清政府签定《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该条约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换取了清政府允许俄国建筑一条穿过中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通往府拉迪活斯括克(海参崴)的铁路线,沙俄运用同样手段又与清政府签定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并由此以运送铁路建筑材料的借口,获取了松花江航行权力。俄罗斯得寸进尺,不但俄船随意开入松花江行驶,并强占松花江沿岸要地盖房屋、码头、驻扎军队等。俄国在拉哈苏苏的占地设关就是其中一部分。1898年开始俄国擅自在拉哈苏苏采占地段周围挖壕。堆放铁条,修盖房间,实际上早在1896年俄国人就乘我国东北边陲空虚,越过国界,擅自在拉哈苏苏设关征税,并未向清政府揭报,1902年才引起清朝政府注意,虽然多次照会俄方,但均未得到俄方答复。1905年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此时,俄国在拉哈苏苏修盖兵营,驻扎俄兵,并设有轮船码头,电报局、水利局、医院和税关。1906年清政府在拉哈苏苏建立临江州。1908年临江州与俄多次交涉,直至19091月,俄国才撤去设在拉哈苏苏的税关,把江关人员和警察撤回,电报局、水利局归还于中国。1916年俄国又在拉哈苏苏新修兵营一座,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1918年中国政府驱逐俄兵,收回了拉哈苏苏俄占地,至此俄在拉哈苏苏所占地全部收回。

拉哈苏苏海关1932年因日本侵入同江而迁入内地。19585月,同江口岸开放,海关复关,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同江口岸不宣自闭,海关也停止了工作。19865月恢复建关,改为同江海关,现在同江口岸已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口岸。

拉哈苏苏海关旧址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它昭示后人,只有走富民强国之路,才能使我们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拉哈苏苏海关旧址现在由同江海关进行修复,并建立了海关广场,此地已成为同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旅游场所。同江市老科协协会会长姜钟晓同志的一首七律诗,较形象的总结概括了拉哈苏苏海关的兴衰历程,现附录如下:

七律一首

              海关旧址联想

拉哈苏苏老海关,

列强入侵证如山。

丧权辱国不能忘,

振兴中华重任担。

同江建县过百年,

如今已成大口岸。

南联北开是通道,

兴边富民谱新篇。

 

               同江老科协  崔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