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什么是科普
2019/11/18 10:08:20

概论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科普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科普工作。其后,在各部门、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科普场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设有科普专项经费,以支持科普活动。中国的科普经费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等,都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之中。

折叠管理机构

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相对集中型的。为统筹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科普活动,使各部门都重视科普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科技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1996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为组长单位,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的国家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中央、国务院和群众团体中有关科普工作的部门组成。随后,中国各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联席会议制度,这对于有效动员各种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在国务院各系统中,各部委的科普职能都是依据其主要职能而展开的。

科技部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下设立了科普处。该处的职能是:起草国家科普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国家重大科普活动、完善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等。

教育部下设机构中,基础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师范教育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等依据自己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卫生部涉及到的主要职责有:开展全面健康教育、指导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实施、指导医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等。

农业部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部下设的科技教育司负责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业部还积极支持中国农学会的科普工作。

折叠活动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虽是一个群众性科技团体,但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科学技术普及。建国以来,它通过组织科普活动,为中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明确规定了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它担负着科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的任务。

[FS:PAGE]

在中国科协机关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部,主管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

中国科协所属167个全国性学会,其中138个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成立于1979年。在22直属事业单位中,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从事科普事业的有14个。全国已建县级以上科协2881个,学会65482个,企业科协10674个,大专院校科协328个,街道科协4191个,乡镇科协、科普协会32511个。科协机构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有系统的最完善的科普组织。

中国科学院也是中国科普工作活动的重要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是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高科技人才密集、科研设施先进的优势,加强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动员和组织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多种形式宣传科技知识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宣传。为充分发挥自身智力和设施资源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普及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中科院科普办公室,负责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工作,并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下设妇女发展部,其涉及到的科普职能有:指导各地妇联组织妇女文化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动员和组织妇女参与扶贫、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指导各地妇联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巾帼建功" 活动等。儿童工作部涉及科普的职能有:开展女童工作,促进女童发展参与推进校外教育,协调、推动全社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青团等部门都有专门的机构设置负责职工和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工作。

科普立法

2002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9年,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科学普及

有了明确的公认的定义,才容易知道论述的基础,才容易得到一致的结论。

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读者自行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科学的过程,被称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听者去验证,只希望听者接受讲述观点的传播形式。

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

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讲科学,应该叫启蒙教育,多用于在儿童还不知道基本科学验证方法的时候,讲述科学知识。这不适用于理论交锋之时,此时主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才是经得起推敲和实验证明的标准的科普读物。

由此定义出发,象时间简史一类,没有严格推理过程,盲目把一些"科学家"结论推给大众的做法,不是科普,最多算做启蒙,也就是给不知道相对论,或不理解相对论的人看的,而科普读物,要象教材那样,对每一个实验论据,都要讲清前提条件,预计结果,实验结果,这才能让读者去验证。

我们学校的教材是最常见的科普读物。用这个科普的定义,才是可验证,可重复的科学定义。"科学家"是没有严格定义的,科普读物也不需要科学家去写!

有人这样定义科普:"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爱因斯坦就用这种方法"普及"他的相对论:"一个人坐在火炉旁五分钟,他感觉象过了一个小时一个男人与他喜欢的姑娘聊天,一个小时,他感觉过了五分钟。所以说时间是相对的。"确实采用了公众易于理解的说法,但这是错误的!科学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定义的时间,就是相对时间,否则就不是科学时间。科学精神,就是质疑一切的态度,不论话是谁说的,只有不出现例外情况,我们才承认它是科学的。这个定义,刚好与我定义的启蒙相近。参见百科词条:启蒙、启蒙教育。

[FS:PAGE]

科普日

折叠背景

全国科普日,是为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而开展的活动

全国科普日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

2002629日,我国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

2003629日,在《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为在全国掀起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热潮,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自此,中国科协每年都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在全国开展科普日活动。 2005年起,为便于广大群众、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活动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 一直以来,全国科普日活动都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特别是中央书记处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自200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以来,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每年都莅临全国科普日北京活动现场,与首都各界群众一起参与科普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全国各地主要党政领导也都参加当地的科普日活动。

2009年底,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中国科协党组工作汇报的时候,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办好全国科普日活动,并且提出"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都要继续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进一步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大型科普

中国的大型科普活动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

科技活动周是中国重要的科普活动之一。2003年虽然遭受SARS疫情影响,但全国科技周活动仍如期在网上进行。主题是"依靠科学,战胜非典"

国家科技周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全国各省市有关科普活动的机构都采取行动来宣传科技,促进公众与科学的对话。每年的科技周国家科普联席会议都通过协商形成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各部门再来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主题为"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200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15-21日在全国展开。2004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重点宣传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关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主要的活动包括在北京举办"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大型主题展览及大型科技游园会、在河北西柏坡举办"科技富民"大型科普活动、在黑龙江举行"振兴东北,服务三农,科技列车龙江行"大型活动等。

科技周、科技月等综合性科普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影响却非常广泛。通过定期举办大型科普活动,调动了科技人员进行科学传播的积极性,推动了公众对科技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社会影响。

同时,配合重大国际和国内节日,国家各科普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国际气象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植树节、国家节能宣传周等,各有关单位根据节日的情况,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宣传舆论工具,以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或大型文艺演出的方式来宣传相应的科学知识。

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则更加强调实用技术的传播。自1996年以来,各地在每年的春冬季节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后组织了10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提高文化科技素质。

在这些活动中,都穿插着科普讲座。据统计,仅在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系统就举办讲座近9万次,参加人数达到300多万人次。

"由于政府部门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环境。"--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到过世界许多地方,在比较了中外科普工作的条件后,对中国的科普环境表示由衷的赞叹

"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中国科普工作发展要求而研制生产的,目的在于向偏远地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科学技术咨询,举办科普展览。

[FS:PAGE]

科普大篷车具有车载科学技术普及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传教育、科学技术影视片播放教育、赠送科学技术普及资料书籍、流动科学技术普及宣传舞台等五项功能,被誉为"流动的科学技术馆"

科普大篷车于20011月投入使用,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开展了大量科普活动,受到了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2002年,"科普大篷车"在全国17个省、市、区行驶,在各地举办了约10万场科普报告和讲座,听众数千万人次。

2002年,中国又推出了面向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科普列车",主要开展科普展览、报告会、讲座、农业技术咨询、医疗技术培训、致富经验传授、科普电影放映等活动。

20025月以"传播科学文明,服务老区人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从北京出发,沿京九北京-香港九龙铁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14个县市开展宣传服务活动。200210月,以"传播科学文明,促进西部开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则从北京驶向西北,为内蒙古、宁夏、甘肃等3个省、区铁路沿线9个县旗、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服务。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特色教育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科普的发展历程

1.前科普阶段近代科技革命--19世纪中叶

此时期人类科学活动刚摆脱神学"婢女"的地位,科普借助于知识传播和技术传授活动来进行。

2.传统科普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上半叶

随着经典力学、电磁学的成熟与完善,三大定律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学说的相继发现,近代科学各门类理论体系逐步建立。科普活动活跃起来,涌现出大量热衷科普的科学家。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说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

3.现代科普阶段20世纪上半叶--现在

以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公众理解科学"活动为标志,将人类科普事业带入了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