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抚远市老科协 水稻秸秆还田、整地关键技术
2020/2/19 10:59:41

   -----抚远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华淑英

秸秆还田优点:水稻秸秆富含植物营养,是培肥地力的重要资源,还田后提升地力效果显著

降低土壤粘性,提高土壤宜耕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水稻产量。

焚烧秸秆缺点:损失土壤中氮、碳营养,秸秆焚烧后硅元素将变成水稻无法利用的二氧化硅,地力越烧越薄。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包括,水稻秸秆粉碎均匀抛撒、水田翻旋整地、田间渠系建设、泡田搅浆、水稻插秧及本田管理等主要技术环节。

一、秸秆均匀抛撒

水稻秸秆均匀抛撒是实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基础。如何实现水稻秸秆均匀抛撒,采用哪种方式抛撒,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1、直接抛撒:水稻收割的同时进行粉碎抛撒。在收割机动力能满足抛撒作业需要的情况下,可实现秸秆均匀抛撒。少部分老旧机型、动力不足的,可采取25-30厘米高留茬收割作业减少收获时喂入量或降低收获速度等方式,也能保证秸秆粉碎均匀抛撒。

2、二次抛撒:水稻收割作业同时,不能确保秸秆粉碎均匀抛撒的,在水稻收获后用水田打茬机进行二次粉碎抛撒作业,二次粉碎抛撒作业时,要控制行走速度确保粉碎抛撒均匀。二次粉碎抛撒装置以螺旋定刀式排列的效果较好。

3.无论采用哪种抛撒措施,必须保证抛撒均匀,不能成条、成堆,秸秆长度小于10厘米。总之,要千方百计保证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抛撒田面,达到作业标准。

二、 整地因地制宜

整地是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关键。水稻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后,在秋季采用翻旋结合的整地方式为宜,即深翻一年旋耕两年。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整地,应根据土壤条件而定。

1、深翻整地:秋季秸秆粉碎抛撒均匀后,土壤水分达到适宜耕翻状态时(土壤含水量在25-30),采用440等型号水田犁,进行秸秆翻埋整地作业,翻深1822厘米。要求翻垡均匀严密,不重不漏。翻耕作业时宜采用双向梭形作业,减少堑沟。翻后要旋一遍,达到田面平整,旋深10-12厘米。

2、旋耕整地:秋季一些低洼或排水不及时土壤较粘地块,秸秆粉碎抛撒后不适宜深翻作业,可采用旋耕整地作业。旋耕整地要求耕深13-15厘米,不重、不漏。在旋耕机的选择上,目前以通轴型旋耕机较为理想,整地作业标准高。

3、对土壤含水量大、质地粘重不能翻旋作业的地块,第二年春可直接“打白茬”作业。春季搅浆平地——花达水搅浆

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少上水,从埂上观察水面仅占田间1/31/2左右,水层高度接近垡块高度下1/3左右时或呈花达水状态时,秸秆和土块全部泡透时,把秸秆搅到泥里,防止漂浮。

三、泡田科学用水

泡田是实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控制上水量,应保持“花达水”状态。

1、渠系:水田渠系必须实现单排单灌,串灌无法保证每个池子的水量都在“花达水”状态。

2、泡田:泡田的关键是掌握好上水量和泡田时间。翻旋地块上水量一般为全田平均土块高度的2/3,田面保持“花达水”状态,一般需3-5天可泡透。泡透后,水位在土块1/3处时开始搅浆作业;可打白茬地块上水泡田,以不出现秸秆漂浮现象为宜。泡田一般需5-7天,泡好、泡透后,田面保持“花达水”状态时进行搅浆作业。

四、搅浆坚持标准

搅浆是实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核心,目的是使水稻秸秆搅入泥中,不影响插秧作业。

1、翻旋地块搅浆:搅浆是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水稻插秧质量和保苗。搅浆须在田面“花达水”状态下进行作业,确保秸秆不漂浮。通过搅浆把水稻秸秆全部搅入泥中。搅浆整地深度在13-15厘米,搅浆最理想效果是大部分水稻秸秆在距泥浆表层6 厘米以下,与泥混合呈胶泥状态。搅浆作业要确保秸秆搅入泥中,高质量完成。搅浆平地后达到“寸水不露泥”,同时保证田面能够形成不低于2厘米的泥浆层。搅浆后沉浆时间根据土质确定,一般5-10天。

2、打白茬:没有翻旋的地块直接上水泡田,但要避免水稻秸秆漂浮聚堆,一般需5-7天泡透。泡透后进行打白茬作业,作业深度一般在13-15厘米,把秸秆打到耕层下部,一般需作业2次,搅浆作业要细致、到位,不能漏搅,确保残茬搅入耕层下部。作业后保持田面平整,并形成2厘米以上的泥浆层。一般沉淀5-10天后即可插秧。

[FS:PAGE]

可以秋季收获后直接进行搅浆,效果更好,杂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