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桦川县老科协 水稻秸秆还田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0/3/10 12:45:03

第一章    水稻秸秆还田及“花达水”搅浆技术

水稻秸秆富含植物营养,是培肥地力的重要资源。水稻谷草比大约为10.951,按产量600 kg/亩计算,秸秆量为0.9 kg/m2,还田后提升地力效果显著,降低土壤粘性,提高宜耕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烧秸秆是违法行为,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同时损失氮、碳营养,秸秆焚烧后硅元素将变成水稻无法利用的二氧化硅,地力越烧越薄。只要提高思想认识,及时解决机械配置和整地方法,秸秆还田很简单,地力提升后增产的同时可以降低肥量,利国利民。

1 秸秆抛撒

秸秆还田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抛撒,二是泡田整地,只要实现均匀抛撒和花达水搅浆,既不会漂稻茬也不会出现谣传的病害加重等问题,多年还田的地未出现病害加重问题。

只要秸秆长度10 cm左右且抛撒均匀,对后续各项作业和秧苗生长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收获时粉碎抛撒不合格,秸秆长或成堆、成趟会使搅浆困难,成堆的秸秆影响插秧和缓苗,如果水多则会漂稻茬。

常见的收获机车类型有久保田688988、沃德锐龙,沃德320,雷沃ZL50LF40,谷神F40RG40RG503098GN50GN60,福田Z5230等机型,其中久保田和沃德锐龙的秸秆粉碎抛撒效果最好,这个机型的抛撒器是螺旋排列的定刀式,与普通机型的对称排列的甩刀式抛撒器相比抛撒距离远而且幅宽。一些老旧收获机割幅宽、喂入量大、马力小、抛撒器设计不合理,秸秆抛不远、打不碎,在田间成堆、成趟分布不匀。这样的机车要保证抛撒质量可以缩窄割幅、留高茬、降低收获速度,最好更换新型收获机或抛撒器。如果没有带抛撒器,也要在整地前进行地面秸秆粉碎作业,使秸秆细碎在田间分布均匀。

2 秋整地方式

土壤条件适合翻耕的地块建议水稻秸秆还田后以秋翻为主,深度18 cm左右,耕层浅或日渗水量不足1 cm的,应翻到20 cm。如果黏重土壤水分高因田面泥泞打滑无法翻耕,推荐采用新型防缠草旋耕机,旋深15 cm左右,缠草少,作业后秸秆分布均匀。

3 春季搅浆平地

无论是翻还是旋,春季搅浆都要把秸秆搅拌到泥中,防止残茬漂浮影响插秧和增加人工捞稻茬费用,同时创造适宜水稻根系的耕层结构和1.5厘米的泥浆层。建议推广“旱整平、浅搅浆”技术,在春季化冻10 cm时旱整平,可采用机械耢平或激光平地,不推荐在水整地时整平田面,以免破坏耕层结构。泡田之前施底肥,提高整地质量。

3.1 泡田:泡田时少上水,这是关键环节,田间上水到土块高度的1/2--2/3即可,要等到秸秆泡软后,一般要泡5天以上,等水渗到土块下1/3处时开始搅浆,也就是田间呈花达水时搅浆。水多秸秆不能完全搅拌到泥里,会出现秸秆漂浮。

3.2 搅浆: 搅浆平地机速度用慢2或慢3档位,把稻茬均匀混拌在泥里。搅浆后田面呈“胶泥”状,可以有零星的花达水,但最好不要全田有水层,有水层易出现秸秆漂浮影响插秧,需要人工捞稻茬。秸秆抛撒不匀或秸秆量大的地块,如果搅浆一次之后仍有很多秸秆在泥面上,可以用慢4档位再找平一次,把秸秆全部混拌到泥里。

尽量减少搅浆次数,次数多泥浆层厚,影响插秧深度。多次搅浆土壤结构过于细腻致密,通透性差,后期易出现根系早衰,影响产量、成熟度和出米率。

3.3 耢地: 搅浆后用刮板或直径15 cm以上的钢管做成的耢子耢平泥面,这样秸秆不会漂到泥面上。达到寸水不露泥的效果并耢出2 cm左右的泥浆层。耢地超平后要根据具体土壤类型和手指划泥面合拢效果确定沉浆时间,土壤含砂较多沉浆时间过长会出现板结,黏重土壤沉浆时间要长一些。

4  秸秆全量还田后的栽培措施

4.1 水层管理

秸秆全量还田后大部分秸秆是在生长季的前2个月分解,而此时也是水稻分蘖的时间,秸秆和肥料分解会产生有害气体,水层管理应采取“浅—湿—干”的方式充氧壮根,除施肥和化除需要保持水层以外,不宜长时间淹灌,防止有毒气体损伤根系,提高抗倒伏能力,防水稻早衰。分蘖期水层落干到脚窝无水为宜,分蘖末期可重晒至田面有裂纹,结实期“浅—湿—干”灌溉直到黄熟初期排干。

[FS:PAGE]

4.2 施肥

秸秆还田后微生物分解需要氮素,草甸土正常施肥比例一般为2.411.21.5,全量还田可增加尿素2 kg/亩左右。只要经常充氧壮根,不会出现因秸秆腐解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秸秆腐解后形成的有机质营养平衡、全价、缓释,还田后土壤肥力明显改善,是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首要措施,连续还田几年要重新取样测试土壤养分确定是否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比例。

  

第二章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

适应寒地稻区种植的11片叶、12片叶水稻品种。禁用未审品种和越区引种,公顷用种量75公斤左右。

1.1 芽种生产技术

1.1.1浸种

25氰烯菌酯悬浮剂浸种, 100千克稻种用25劲护悬浮剂3325ml,加水100120千克,浸种温度1112℃,浸种时间710天,浸种积温80100℃,取出后直接催芽即可。

龙粳3146、糯稻品种或烘干种子要延长浸种时间2天~3天。不同品种所需浸种积温有差异,应分开浸种。浸种时溶液中除药剂外不能再加其它物质,以免影响芽率。

浸好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皮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米粒成粉末,没有生芯,浸好种子捞出后即可直接催芽。

1.1.2集中催芽

25℃~28℃适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时间2024小时左右;当种子芽长达到1.5mm1.6mm时,再注入18℃~20℃温水,使其接近外界温度即可出箱。催芽的种子含水较高,应进行避光低温晾芽,表皮干燥后播种,不可在日光下晾晒。

2 秧田准备

秧、本田比例以170100为宜,即每垧本田需秧田100平方米~150平方米,育秧600盘~700盘。采用插前寄秧的方法要比传统的起盘直接插秧多10的育苗面积,应降低播量,增加盘数,保证秧苗够用,保证每穴株数均匀。

大棚两侧要挖好排水沟,床面高出地面30厘米,排水沟要排水通畅。平地做床容易出现地温低,根量小,出现“老小苗”,影响株高和根系。扣棚时间310日前扣完,床面土壤细碎,床面干燥。做到:平、直、净、碎、干、松。秧田不能长期闲置,每年都要进行旋耕种植豆类作物培肥地力,闲置的苗床板结渗透性差,地温低,根生杂草多,对育壮苗非常不利。

2.1 置床处理

置床平整后进行调酸、消毒和施肥,土壤pH值高于5.5时每100㎡用77.2固体硫酸1kg2kg,使置床pH值达到4.55.5。每100㎡施尿素2kg,磷酸二铵5kg,硫酸钾2.5kg,均匀混拌在5cm土层中。每100㎡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L2.0L,兑水5kg10kg喷施于置床上消毒。

2.2 床土配制

提倡秋季在本田中取土隔年使用,秋季过筛备用或春季趁冻用粉土机粉碎后拌壮秧剂,闷7天后摆盘。也可把已经隔一年的营养土在秋后均匀铺在苗床上,第二年3月上旬扣棚,待床内土壤化冻敛土成堆,过筛拌壮秧剂闷7天后摆盘。新开水田如果前茬有长残农药,要采用基质育苗或从没有长残农药残留的地块取土。

按照水稻壮秧剂使用说明将床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57天,堆好盖严,防止雨淋和挥发。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可用77.2固体硫酸调至规定标准。毯式盘用土量为2.62.8公斤,壮秧剂设计的用量是按每盘3公斤土计算,应按实际用盘的土量酌情减少壮秧剂用量,毯式盘减少10左右,防止肥害、药害,一些壮秧剂中含有化控剂更要使用低量,不可加量使用,防止出现矮化苗。不能把壮秧剂撒在营养土上,易造成化控剂药害。

2.3 摆盘装土

置床整平后不能过度镇压,过塇时轻压。过度镇压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水分渗透,不利于根系发育。为防起苗带泥,摆盘前可用纱网铺在置床上,在纱网上摆盘,淘汰打孔地膜衬底。新开水田的苗床地如果有长残农药影响,要铺35厘米的没有长残药剂的新土,防止根系扎到置床受药害。

播种前5天~7天进行摆盘,顺摆秧盘必须夹在中间。秧盘摆放横平竖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推荐用播土机铺底土,底土厚度22.5cm。盘土要厚薄一致,盘内底土平整是保证播种均匀的前提。盘土薄于2厘米易造成插秧时植伤加重并影响穴与穴的株数不匀,空穴率增加。保证底土2厘米是育苗成功的关键措施。

[FS:PAGE]

2.4 浇水

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或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浇水。严防浇水冲击导致盘内底土厚度不一致。应分次浇,洇透置床,标准是置床上15cm20cm土层内无干土。不能过量浇水,以免影响地温。

3  播种技术

3.1  播期

大棚机插苗播期为410日~18日。地号面积大可适当提前。

3.2  播种

棚外气温达到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要匀速作业。播量准确,落种均匀,无空穴、漏播、重播、压摞等现象。

3.3  播量

每盘播芽种120克~125克。中苗播芽种4400/盘(种子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cm播芽种275300粒。

3.4  干籽丸化播种技术

干籽丸化技术是利用化学保水剂吸附水分满足种子萌发前对水分的需求,有的产品是用生物菌剂为种子提供生长素,促进种子萌动。省去了浸种和催芽过程,减少了种子养分的消耗。虽然浸种催芽可以争取80100度的积温,但养分损失比干籽播种多。干籽丸化播种要注意底水要浇透20厘米左右,地膜要盖严。一般出苗要比催芽种子晚3天左右,出苗过程中要每天观察,发现缺水要揭膜补水,以免造成出苗不齐。

3.5覆土

播种后先用调种器(木杆绑鹅毛翎)调匀芽种,再用压种磙(木磙)将种子压入土中。覆土厚度0.5cm0.7cm,覆土用的营养土不能加入肥料、壮秧剂等。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3.6保温增温

水稻播种后覆地膜,出苗期遇到冷害时,应采取增温措施,禁止在棚内用电,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如需用电要用防水设备并由专业电工操作。如果用炭火或液化气炉增温,应在棚的两侧及中间开通风口,防止缺氧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影响幼苗生长。禁止使用煤油灯或易产生烟雾的柴火增温,防止薰黑棚膜。一但发生冻害,在太阳没出来之前早揭棚膜或苫盖遮阳网,让幼苗与外界温度一致并缓慢升温,防止棚内急剧升温造成叶片失水枯萎,形成不可逆的冻伤。出苗后防冷害推荐喷施12遍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剂,如益普等生物菌剂。

4 秧田管理技术

4.1 监测温度

育秧大棚内应摆放二支温度计测量置床和棚内温度变化,前期温度计离床面10厘米,有地膜时要在膜下设温度计,出苗后温度计摆在苗叶尖下1厘米处,每天早中晚监测三次,随温度变化调整通风量。

4.2 秧田管理“五个”关键时期

4.2.1种子根发育期

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约需7天~9天。要求见绿通风,棚内温度不超过32℃,水分管理要保证旱育,湿度过大白天撤膜蒸发散墒,晚上再盖上地膜;发现出苗顶盖现象,或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要用树条敲落顶盖,局部露种处要适当覆土,用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出苗不齐的要根据墒情白天散墒或补水,晚上盖好地膜。秧田出苗80以上,在早晨8时前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段揭膜阳光灼伤秧苗。

4.2.2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天~7天。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出苗后每天要坚持低温练苗,早晨5点半在大棚背风面开小口,降低湿度,利用低温锻炼秧苗。晴好天气自早7时至下午3时,要打开棚头和棚中间的通风口,炼苗防徒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或遮挡阳光使苗床缓慢升温,防止骤然升温造成不可逆的冻伤,叶片枯萎。

在出苗后喷施含SOD酶的生物菌剂(如“益普”)防冻害,增加根量。缺水时每次少浇,盘土湿润即可,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

4.2.3离乳期

4.2.3.1温度: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约需10天~14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特别是2.5叶期,棚温不能超过25℃,防止早穗现象发生。

管理重点是要多设通风口大通风练苗,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2.5叶期遇到连续高温天气,可以用遮阳网降温。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遇冻害,也要提早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

[FS:PAGE]

要坚持低温练苗,每天早上35点大棚两侧开20厘米宽放潮气,锻炼地上地下协调生长,提高秧苗素质。

4.2.3.2水分:“三看”浇水: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及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严禁浇大水,防止淹渍,根系发育最低温度是12℃,水多低温缺氧,影响根系发育易出现青枯病。要保持盘土潮湿,不能淹渍,每次少浇,缺水即补。培育健壮根系首先要保证“旱田”状态,盘土含水70左右,潮湿为宜。此时PH高的土壤宜采取调酸措施,建议采用撒调酸土的方法,然后少浇水,防止因调酸浇水多造成湿育苗,影响根系发育。

4.2.3.3 防病:离乳期(秧苗2.5叶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和青枯病,青枯病是因根量小吸收的水份满足不了蒸腾所需造成叶片打绺现象,发生时很难解决,要在前期低温炼苗,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不能浇过头水,防淹渍、增土温、增加根量。2.5叶期有打绺现象要把迎风面挡上,在背风面通风,防止过堂风造成棚内湿度下降过快加重青枯。可采用含SOD酶的生物菌剂或“地福来”海藻肥喷施增加根量,不建议用激素生根,防止激素药害。

立枯病是秧苗抵抗能力弱,由真菌侵染造成的。秧苗1.5叶期用30恶霉灵每平方米3毫升~4毫升加水3千克喷施一次;或3甲霜·恶霉灵水剂,每平方米15毫升~20毫升加水3千克。调酸可将硫酸拌土撒在床上,再浇适量清水冲洗调酸,严防浇水过多。

4.2.3.4 灭草:在秧苗1.5叶期,稗草2叶期前茎叶处理。淘汰秧田播后封闭灭草,防止封闭除草剂药害发生。

水稻11心期,稗草1.5叶~2叶期,每100平方米用10氰氟草酯乳油6毫升~9毫升兑水叶面喷雾,如果苗床有阔叶草,可在喷施氰氟草酯7天后用48灭草松水剂25毫升兑水叶面喷雾。

4.2.3.5 追肥:出现明显脱肥的秧田可以追肥,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g/盘,即硫酸铵5g/盘(尿素2g/盘),将硫酸铵(尿素)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防化肥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秧苗2.5叶期茎叶喷施磷酸二氢钾300+酿造米醋100ml150ml/+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剂(益普)防冷害,兑水15L20L/棚喷雾。秧苗叶色深浓的不可追氮肥。

4.2.3.6 调酸:在秧苗1.5叶期,每栋大棚(360m2)用77.2固体硫酸0.3kg0.5kg拌细土20kg,均匀撒在苗床上,再喷适量清水洗苗一次,最好和秧田追肥结合进行。

4.2.4移栽前准备期

中苗3.1叶~3.5叶,时间3天~4天,控水蹲苗壮根,但不出现打绺现象。做好插前“三带”,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g150g,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在秧苗移栽出棚前12天,每100平方米用森得保(阿维.苏)5毫升,或10酷毕(乙虫腈)40毫升,或70吡虫啉(艾美乐)46克,或25噻虫嗪(阿克泰)68克,兑水叶面喷雾,预防和减轻本田潜叶蝇危害。带生物菌肥: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剂。

4.3 基质育苗

目前水稻育苗对旱田土壤造成巨大破坏,取土困难,基质育苗面积逐渐增加,既解决取土难又能育出健壮秧苗。基质疏松,根系环境温度高,根量大、缓苗快、分蘖早。材料有蘑菇菌糠、膨化或发酵稻壳、作物秸秆等,摆盘时底土厚度要在2厘米以上,确保根系发育空间。

基质的共同特点都是疏松,保水能力不及土壤,因此基质育苗浇水与土育苗不同,底水一定要浇足,防止芽干。出苗期间要天天查看地膜,发现缺水及时补,出苗后要少浇勤浇。出苗后要及时观察生理吐水(水珠),水珠少要浇水,中午叶片打绺要补水。

见绿放风,出齐苗后要及时放风,早晨35点在背风面开小口通风降湿,低温练苗,促进地上地下协调生长。阴天白天也要通风保持与外界温度协调。

出现脱肥现象可用叶面补充营养(与基质配套的肥料或育苗专用肥)。基质育苗根量大,超龄秧在插秧时植伤重,要在叶龄达到3.1叶时及时插秧。

[FS:PAGE]

5  耕作技术

5.1 本田规划

实行单排单灌,灌排渠分开,条格田宽50m,格田面积8亩~10亩。实现田、池、路、渠、林综合配套,便于机械作业。

新开水田要做小池,排灌系统必须齐备,不建议当年急于扩大单池面积而使动土量过大,影响整地质量。有长残农药的地块要用水洗田12次,排出的废水要集中在田边沟内存放10天以上再外排,以免对地下水或自然水系统造成污染。

泡田水只上到土块的1/2左右,不能上水过多,防止漂稻茬。

5.2秸秆还田  

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可循环利用的硅元素,焚烧秸秆会使硅元素氧化成不能再利用的形态,秸秆还田才能使各种营养循环利用。秋收时机车必须带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以内,抛撒分布均匀。收获后结合翻地或旋耕进行秸秆还田,收获抛撒时,严防秸秆积堆,整地作业要求扣垡严密,旋耕的地块要保证深度和混拌秸秆均匀度。为加速秸秆腐烂速度,可增施尿素30kg45kg/hm²或喷施秸秆腐熟剂“功倍”,这种腐熟剂既可以加速秸秆腐烂,又能增加根量,提高抗倒伏能力。老旧机型马力不足的,可留高茬或缩小割幅。一侧抛撒器可加装秸秆甩盘提高抛撒质量,也可用地面秸秆粉碎装置。

5.3  耕作制度  

以翻地为主,旋耕为辅。翻地深度18cm22cm,旋耕深度14cm16cm;翻地要求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不留生格。黏重土壤水分大时可采用新型防缠草旋耕机整地,提高旋地混拌秸秆的效果。

5.4 春季整地

推广“旱整平、浅搅浆”,春季在旱整平(旋耕或平地)基础上施肥,按测土施肥的配方计算每个池的施肥量,用撒肥机在旱田状态下均匀撒肥。施肥后放水泡田,土层只上到土块的1/22/3左右,不可过多,水多会出现漂稻茬现象。泡田3天~5天秸秆泡透后进行水整地。采用仿日式搅浆平地机,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cm,表层有细腻的泥浆层2厘米,下面是具有渗透能力的塇土层利于根系发育。搅浆时田间必须呈“花达水”状态,水多才有漂稻茬现象,搅成“胶泥”后所有的稻草全部混拌在泥里,再进耢地超平。搅浆时采用慢23挡,池角或秸秆较多的地方可用慢4挡再搅一遍,确保秸秆均匀混在泥里,搅浆整地深度12cm左右。尽量减少水整地遍数,防止泥浆层过厚,沉淀时间15天以上。缺水时及时补水不能落干。

5.5 沉淀标准

水整地沉淀后,田面用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确保插秧后能固定秧苗。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度。

6  插前施肥与化除

6.1 施肥原则

全年总的施肥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施肥总量为化肥商品量550kg600kg/公顷,推广使用生物肥及硅肥,二九一农场地区建议 N:P:K 比例为2.32.511.21.5。根据不同生育期特点,施肥分为基肥、返青分蘖肥、调节肥、穗肥。

6.2基肥在水整地前或最后一次水耙地前施入,混拌在10cm12cm耕层中。氮肥占全年计划用氮量的3040,基肥建议用尿素7580 kg/hm²;磷肥100基肥全层施入,建议二铵120150 kg/hm²;钾肥占全年计划用量的70,建议硫酸钾120 kg/hm²以上。秸秆还田的地号要增施尿素30kg45kg/hm²,促进秸秆腐烂。

6.3插前封闭除草

6.3.1 慈菇、莹蔺等杂草多的地块,建议采用乙氧氟草醚和噁草酮,目前市场上的噁草酮含量不同,应根据说明书载明的用药量和方法使用,推荐使用25的噁草酮。为解决多年连续使用磺酰脲类农药产生的抗性,建议轮换用药,采用乙氧氟草醚、或丁草胺等药剂,如60丁草胺1200毫升/公顷或30莎稗磷750毫升/公顷。

6.3.2防治泽泻和稻稗为主的杂草,每公顷60马歇特乳油1.52升,甩施法施药。喷雾器甩施法施药:每亩用水量15升,摘掉喷片甩喷。

施药时35厘米水层,施药后710天,换新水插秧。

以上配方距离插秧或寄秧的时间应在7天以上,如果为防治慈菇加入西草净、朴草净、乙氧氟草醚的配方应距寄秧或插秧10天以上,防止出现药害。

[FS:PAGE]

7 移栽技术

7.1 插前寄秧

在插秧前45天,按每个池的面积计算用秧盘数,陆续把秧苗摆到池边,一般为650/公顷。经过几天的缓苗,起苗植伤得到恢复,插后缓苗快、分蘖早。这种方法可缓解插秧时劳力紧张,插秧时遇雨也能正常插秧作业。泡过的秧片放入秧箱会有少许的堆缩,用秧片的数量会增加,但缺穴少,可减少补苗人工。

寄秧注意事项:一是比传统插秧方法增加盘数810。每公顷秧盘数增加50盘左右,应减播量增加秧盘数。二是寄秧时要与插前封闭用药时间隔10天以上,防止药害。三是寄秧时水深“不没心、不露根”,没心易有药害,露根易有冻害。

7.2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cm左右(呈花达水或薄水状态)。

7.3移栽深度

插秧深度为2cm左右,无倒苗、漂苗现象,利于发新根、早分蘖。

7.4移栽密度

一般栽插密度可选择30×(1014cm24×13.7cm等规格。平方米25穴~30穴,每穴4株~5株,基本苗数100株~140/平方米。

7.5 移栽质量

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叶~3.5叶适龄秧苗,机械插秧做到适时抢早,合理密植,插秧深度2cm以内,要求秧苗栽的正,插秧行要直,每穴苗数均匀。到头、到边,栽插深浅整齐一致,插后及时上水护苗。

8  插秧后本田叶龄诊断计划管理

8.1返青、分蘖期

8.1.1灌溉

移栽后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3叶)叶枕。返青后浅灌增温,水层深度3cm5cm。分蘖期间要及时晾田充氧壮根,排出秸秆腐烂产生的有毒气体。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的80左右,6月中下旬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地表微裂时恢复灌溉。

8.1.2施肥

蘖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分蘖肥要求早施,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扎出新根马上施用,时间4叶期,追施尿素60 kg/hm²左右;第二次施分蘖肥总量的30,分蘖盛期(5.5叶期)追施40kg/hm²左右。

8.1.3插秧后封闭除草

插秧后1520天,水稻彻底缓苗后开展第二次封闭除草作业。

稗草1.5叶左右、阔叶杂草(狭叶慈姑、泽泻、雨久花)萌发前,甩喷法施药,每亩用水量15升,施药时田内保持3厘米~5厘米水层(以不淹没心叶为准),保水5天~7天,缺水缓慢补水,防止药水被推到进水口对面的池埂边造成药害。及时观察田间草情防止用药过晚,影响灭草效果。

8.1.3.1 稗草1.5叶期以内可采用酰胺类杀稗剂,如丙草胺、马歇特、苯噻酰草胺等,要一个池一个池喷施,不能跨池施药,避免池与池用药量出现误差。如果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药害,需要抗药。

8.1.3.2 稗草1.5叶~2.5叶可采用阿罗津、必利必能(嘧草醚)甩喷法施药,水层3厘米~5厘米,保持57天。

8.1.3.3 稻稗可采用噁嗪草酮(去稗安)于水稻移植后57日,直接用瓶甩或亩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也可用阿罗津、马歇特、必利必能(嘧草醚)进行防治。

8.1.3.4 野慈菇、莹蔺、稻李氏禾等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可采用双环磺草酮、双唑草腈、灵斯科、双联抛(双环磺草酮与双唑草腈的大颗粒剂)进行防治。

灵斯科可以叶面喷雾,对稻稗、慈菇效果理想,对莹蔺和稻李氏禾无效。田间莹蔺为主要杂草时可用达将特(丙草胺+硝磺草酮)、嗪吡嘧磺隆、丙嗪嘧磺隆。

8.1.3.5 水绵:磷肥基施深施或采用侧深施肥;注意磷肥不能表施。合理选择除草剂,每公顷用10吡嘧磺隆(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50克~300克,甩喷法施药。插前还可用也可采用丙炔噁草酮。插秧后要用间歇灌溉方法,经常晒田防治水绵。药剂选择三苯基乙锡铜、三苯基氢氧化锡、解淀粉芽孢杆菌等。除分蘖盛期和用药、用肥期间保持水层,其它时段为浅—湿—干,分蘖结束要及时晒田防水绵繁衍。水绵发生重的地块可以采用功倍等生物菌剂提高防治效果。

8.1.4叶面防治杂草

分蘖期:每公顷50.0二氯喹啉酸(神锄)可湿性粉剂500克~800克+有机硅助剂。稻稗多的地块可采用春跃(秋跃)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仙露(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

[FS:PAGE]

水稻7.5叶期,大约62025日。防治大龄稗草或难防治阔叶草如慈菇、雨久花,要采用茎叶处理方法:48灭草松水剂每公顷2500毫升~3000毫升+24150毫升,用24氯和灭草松防治阔叶杂草时要保持水层,不重喷、不漏喷。尽量在625日前阔叶草小时用药,24氯使用时期为分蘖初期至分蘖末期。

慈菇多的地块推荐使用灵斯科丹(氯氟吡啶酯)叶面喷雾防治慈菇,同时可兼防稗草,可有效降低慈菇基数,是目前防效最好的药剂。也可以采用双唑草腈或双联抛(双环磺草酮+双唑草腈)大颗粒剂防慈菇。氯氟吡啶酯不能防治莹蔺和稻李氏禾,如果有这两种难防杂草需要采用丙嗪嘧磺隆、双环磺草酮进行防治。

稻稗插秧前推荐用噁草酮,插后推荐用噁嗪草酮、莎稗磷等。

叶面处理必须用扇形喷头,不能用圆形喷头;喷药时间上午8点之前下午5点之后,风力小于4/秒,气温在27度以下。

8.1.5防虫

潜叶蝇——培育壮苗、带蘖移栽,防止秧苗徒长,带药下地,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水稻移栽一周左右进行田间调查,水稻开始返青时用药,在幼虫初发期,61日左右,每公顷用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300公斤,喷雾防治。或70艾美乐90g120g/hm²加2.5敌杀死 300ml450ml/hm²,或25阿克泰90g120g/hm²,兑水7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

负泥虫:在幼虫米粒大小时,2.5敌杀死225ml450ml/hm²或2.5功夫450ml/hm²,兑水75升弥雾机喷雾。

8.2生育转换期管理

8.2.1调节肥(接力肥)

11叶品种7.18.0叶龄(12片叶品种为8.19.0叶龄),大约为62025日,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建议尿素2025 kg/hm²。

8.2.2生育转换期的植保

此期水稻出现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等。可采取节水控灌措施,加强晒田充氧壮根、喷施叶面肥、增产菌、有机生物肥。

8.3长穗期的管理措施

8.3.1长穗期的灌溉

主要是节水控灌充氧壮根,此期不宜重晒,方法为浅--湿--干,晾至脚窝无水即覆新水。10叶伸展至抽穗,7月初~7月下旬,在减数分裂期以前实施间歇灌溉,灌水深度为3cm5cm,自然落干至地面无水,再补水3cm5cm,如此反复。进入减数分裂期,若有17℃以下低温,适当加深水层,同时喷施含有SOD酶的生物菌剂(如益普生物菌)防障碍型冷害。剑叶叶耳间距正5cm以后恢复间歇灌溉,至始穗期实施浅—湿—干。为防止井水温度过低,一次性上深水反而会造成障碍型冷害,建议在7月中旬水稻进入减数分裂期前逐渐加深水层,至始穗期结束,之后仍进行浅—湿—干灌溉。

8.3.2长穗期的施肥

长穗期施肥的主要环节是在抽穗前20天,倒数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11叶品种9.1叶~9.5叶,12叶品种10.1叶~10.5叶)时,一般在7月初,如遇减叶情况应根据水稻实际生育进程追施穗肥。

施肥量为全生育期施氮量的和全生育期施钾量的30,施肥时要做到三看:一看拔节黄,叶色未褪淡不施,等叶色褪淡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萎,如有枯萎,说明根系受损,先撤水晾田壮根,然后再施穗肥;三看水稻有无病害(稻瘟病),如有病害,可先用药防治再施穗肥。穗肥一般为尿素50公斤/公顷左右,钾肥70公斤/公顷左右,可根据田间长势、地力、密度、减叶情况进行调整。

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天~3天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日~3日施用。增减1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

8.3.3长穗期的植保

8.3.3.1稻瘟病。水稻11叶品种在9.19.5叶期,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可选用45咪鲜胺600ml750ml/hm²或40三环唑悬浮剂600ml750ml/hm²或5的春雷霉素1200ml1500ml/hm²,飞机喷雾喷液量20L/hm²;弥雾机喷雾喷液量75L/hm²。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每公顷900毫升~1125毫升。

[FS:PAGE]

8.3.3.2水稻鞘腐病。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用40咪鲜胺600750ml/hm²或5的春雷霉素1200ml1500ml/hm²或50扑海因(异菌脲)悬浮剂1050ml1500ml/hm²。飞机喷雾喷液量20L/hm²;弥雾机喷雾喷液量75L/hm²。

8.3.3.3细菌性褐斑病。11叶品种水稻在9.19.5叶期、孕穗期、齐穗期,用5的春雷霉素1200ml1500ml/hm²,或14胶胺铜水剂1875ml2550ml/hm²,或2加收米液剂80100毫升/亩。

8.3.3.4水稻褐变穗病。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5多抗霉素1200ml1500ml/hm²或+50扑海因1125ml/hm²。飞机喷雾喷液量20L/hm²;弥雾机喷雾喷液量75L/hm²。

8.3.3.5水稻纹枯病。剑叶露尖10.1叶、孕穗期、齐穗期,用24噻呋酰胺375ml/hm²或30爱苗225ml300ml/hm²,5多抗霉素,飞机喷雾喷液量20L/hm²;弥雾机喷雾喷液量75L/hm²,也可用含有戊唑醇的药剂防治。

8.3.3.6水稻胡麻斑病。水稻孕穗期、齐穗期,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g/hm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hm²,或50扑海因(异菌脲)悬浮剂1050ml1500ml/hm²,飞机喷雾喷液量20L/hm²;弥雾机喷雾喷液量75/hm²。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均能防治水稻胡麻斑病。

多病兼防。水稻剑叶露尖、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防治褐变穗、稻瘟病、纹枯病、鞘腐病、秆腐菌核病、胡麻斑病选用5多抗霉素(或扑海因)+拿敌稳、爱可、稻胺醇、禾技、满穗等复合药剂。

推荐:孕穗初期、孕穗末期、齐穗期

75 拿敌稳15g/+3多抗霉素80mL/亩( 2加收米80mL/亩)

2 稻胺醇50mL/+3多抗霉素80mL/

2加收米80mL/+25咪鲜胺60 mL/+3多抗霉素80mL/

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稻瘟病、纹枯病、鞘腐病、褐变穗、秆腐菌核病、胡麻斑病选用加收米+拿敌稳、爱可、稻胺醇、满穗等复合剂,飞机喷雾喷液量20L/公顷;弥雾机喷雾喷液量75L/公顷。

8.4结实期管理措施

8.4.1结实期的灌溉:主要是养根保叶。乳熟期要间歇灌溉,即灌3cm5cm浅水,自然落干至地表无水再行补水;腊熟期,间歇灌溉,灌3cm5cm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再行补水,直至腊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抽穗后30天以内,不可停灌,防止撤水逼熟。

8.4.2结实期施肥:叶色正常情况下,不需施肥。剑叶明显褪淡,脱肥严重处,抽穗期补施粒肥,用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8.4.3结实期的植保:防治穗颈瘟、枝梗瘟、粒瘟及其他穗粒部病害,与喷施叶面肥、水稻促早熟技术相结合进行。防治办法同上。

9 收获技术

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多数穗颖壳变黄,小穗轴及护颖变黄,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适期。机械割晒:水稻蜡熟期。割茬高度12cm15cm。放铺角度与插秧方向垂直。要横插竖割,要求放铺整齐、不塌铺、不散铺、不顺綹,穗头不着地,防止干湿交替,增加水稻惊纹粒,降低稻谷品质。

机械直收。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开始收获。割茬高度15cm30cm。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籽粒含水量16以下。收获综合损失3以下,小于2。保证秸秆粉碎抛撒装置作业质量。

10 整地技术

10.1秸秆还田

收获作业时,机械设备配带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一侧抛撒设备要加装秸秆甩盘,也可改装成全幅抛撒设备。平行定刀或甩刀的抛撒器必须更换成螺旋定刀式。如果抛撒不匀,要在收获后用地面秸秆粉碎机再次作业,确保秸秆细碎均匀,为整地创造条件。老旧机型马力小,为提高还田效果,前期可留高茬,后期可缩小割幅。

10.2整地方式

建议以翻地措施为主,翻深1520厘米,扣垡严密,秸秆埋入土中,地表残茬少。如果土壤黏重或墒情不适宜翻地,可采取旋转耙作业方式,旋地深度15厘米,建议用通轴旋耕机提高整地和混拌秸秆效果。

[FS:PAGE]

注:技术要点中所推荐的药剂及药量,请广大种植户根据实际情况及药剂生产厂家及含量,按使用说明书科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