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大山深处养蜂人——记桦南县老科协会员“蜂王”林茂森
2016/11/14 11:31:59

完达山西麓,七星峰脚下。在我国第一大人工林——孟家岗林场的茫茫林海中,有一位常年居此养蜂的老者。他就是孟家岗镇退休技术干部——林茂森。

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式的养蜂老人:他,中等偏瘦的身材,寸头短发略显灰白,满脸泛着红晕,长长的睫毛下,目光炯炯。老人家谈吐不凡,满口“智能啊、生态呀、创新哪”等新词儿,走起路来步履轻盈。据说,他扛着五十公斤重的东西一口气能走五百米,八十公斤重的整桶蜂蜜,车上车下装卸灵活自如,只有老伴搭把手即可。老人看上去充其量也就六十出头的年纪,再一询问,今年已有七十八岁高龄。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有着如此强健的身体、清晰的思维和超凡脱俗的气魄,使我产生了许多的不解。看到我一脸的惊奇和迷茫,老人家讲起了他退休后的养蜂经历。

林老出生于1939年,祖籍是辽宁省西丰县。当时正是日寇侵占我国土、杀戮我人民的血腥年代。在伪满洲国的统治下,他的童年是在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中度过的。1951年,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还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冲毁了林老的家园。无奈之中,父母带领他和年幼的妹妹投亲逃难,来到了黑龙江省桦南县孟家岗镇落脚定居,生活至今。

2003年秋,林老从镇政府水利助理的岗位上延时工作四年后退休了。在家赋闲,对平时忙惯了的林老来说,一时还真难适应。

一天,他又漫步来到了所熟悉的人工林。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抚摸着参天的松树,耳边不时传来一两声鸟鸣;脚下的山涧小溪,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漫游;远近的山坡上绽放着成片缤纷的花朵,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着、忙碌着……。林老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欣赏着、遐想着。一个念头在心中油然而生——在这里养蜂,不是自己退休后最理想生活的么?于是他开始琢磨起养蜂的事儿来,经过半年的筹备,第二年春天,林老真的走上了他的养蜂之路。

林老是个不怕困难、肯于吃苦、勤奋专研的人。

记得第一次把蜂群买回放到山上时,既兴奋又好奇,当他尝试着低头靠近打开蜂箱时,不料被成群的蜜蜂蜇了脸。瞬间感到针扎般地疼痛,接着脸肿胀起来,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当晚回家用风清油止痛,第二天一早,脸肿未消,他又上山了。

养蜂是个非常辛苦的活儿,可林老不怕。椴树蜜期,他把蜂群迁到深山老林里,不分白天黑夜,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干粮,住的是透风漏雨的小茅屋;如遇连雨天下不了山,断炊是常事儿;白天蚊虫叮咬,晚上还要防毒蛇猛兽。艰苦的生活没难倒这位硬汉,久而久之,林老反而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找到了深山独处的快乐。

生活上的困难算不了什么,最难的还是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开始养蜂的第一年,林老购买了4群蜂,第二年就发展到51群。正当他满心欢喜时,越冬后死得只剩下2群,一下子损失了近3万元。老伴儿看到林老望着死去的蜂群发呆,劝他放弃别养了,可执着的林老就是不肯,当年又买了8群。为了找到蜂群的死因,避免再遭受损失,他买来养蜂书籍、订阅养蜂杂志,认真学习养蜂技术,研究蜜蜂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不会操作技术,他就爬山越岭到百里外寻名师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的勤学苦练,林老不但掌握了蜂群的管理技术,而且还创造了“壮群高产法”,在周边养蜂的,单产没有人超过林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林老从一个原来对养蜂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找到了退休后成功再创业的生活坐标。每年都有不菲的经济收入,也收获了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喜悦。

林老是个心胸豁达、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人。

经过过十几年的磨砺,林老“蜂王”的养蜂技术在远近出了名,可他并不保守。凡有来请教他的,不论多忙、认识不认识,都做耐心的解释;有约他上门指导的,从不推辞,自己在忙,也要放下手中的活儿,不论多远,都欣然前往,现身说法,直到求助者满意为止。

[FS:PAGE]

自养蜂以来,先后有十多名青年蜂农向他拜师学艺。他把多年积累的“双王繁蜂、单王采蜜、四分之一箱交尾群、割卵脾育王”等先进技术传授给他们。在林老的帮助下,宋太元、左晓胜、赵义臣等蜂农,每人的养蜂量都超过百群。十三名青年总养蜂量已达到1500余群,平均每箱纯获利千元以上,年总收入达200万元。

林老在传授养蜂技术的同时,还告诫徒弟们恪守职业道德,出售蜂产品绝不能掺杂使假、短斤少两,为一己之利而坑人害己;要先学做人,后学养蜂。林老有一个规矩:凡来买蜜治病的,二斤以下一律赠送。

林老和老伴生活简朴,家里生活开销,每一分都算计着花。但在得失面前,他都让利于农,从不计较。蜜蜂采花酿蜜,为自然界林草等植物授粉,提高林草结实率。孟家岗地处山区,本地农民种植的白瓜、紫苏、大豆、向日葵等农作物达八万多亩。每当花期,都租赁蜂群给这些作物授粉,每群蜂给300元,蜜自然归养蜂者所有。可林老从不收农民的钱,坚持义务为农户授粉。有人私下里说他傻,可林老却说:农民在花期请咱放蜂,咱收获了蜂蜜,再收人家钱,不仗义!

林老是个不断进取、创新发展、登高望远的人。

从开始养蜂到现在,经历了十三个春秋,林老的二次创业成功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老伴和子女都劝他别再折腾了。今年九月二十三日是林老七十八岁生日,女儿动情地说:“老爸,这些年您吃了不少苦,咱家也不缺钱,您该休息休息了”。听了女儿的一番话,老伴回想起这些年的坎坷与波折,也有些心酸。可林老却有他自己的盘算。

早在2012年,在林老的倡导和组织下,全镇由九户蜂农成立了养蜂合作社。统一管理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发展势头强劲。当年养蜂量就达到2000多群,年产蜜达28万斤、蜂花粉1000余斤、蜂王浆1200斤;蜂产品在省农产品展销会上展销,成批量地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其它各地。但林老并不就此满足。在实施国家扶贫攻坚战略中,主动扶持8户贫困农民养蜂,赊给种群、赠送蜂具、义务指导。在林老合作社的帮助下,这8户贫困农民学会了养蜂技术,户均养殖30——45个蜂群。2016年每箱纯收入1000元,户均增收3——4万元,户人均1——1.3万元,为早日脱贫奠定了基础。

林老养蜂致富,带动蜂农扩大养蜂产业,得到了周围群众的高度认可。每年都受到县、镇相关组织的表彰。林老说: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精神好、身体好;这把年纪,还有用武之地,都是国家的政策好。我要继续带领蜂农把产业做大做强,服务群众,回馈社会。在“第一个百年”到来之际,为群众都能过上蜜一样的生活出把力,也就实现了我一生最大的梦想。

                        

                                                                                                     桦南县老科协  张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