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一片丹心为助学-----记于福林同志捐资助学先进事迹
2017/5/8 9:30:02

  田增岐

于福林是富锦市锦山镇畜牧场退休的老干部,共产党员。2004年3月被富锦市关工委聘为“十大员"。多年来,他共计资助贫困生14万余元。锦山镇近山村农民马青林的儿子在2004年考上了大学,当于福林了解到孩子因缺少学费不能上学时,就将自己承包的一垧多地让马青林白种了两年,收入1.5万元,解决了学费问题。董良臣家中生活困难,两个孙子念不起书,小学的课程没有学完就辍学在家务农。于福林每月捐助200元,使两个孩子重返校园。还有程秀实、刘喜恩、卢士等贫困家庭子女,都在于福林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

2005年市第一中学应届毕业生、单亲家庭子女魏莫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准备放弃上大学的梦想。经过市教育局、市关工委牵线搭桥,于福林联系上了魏莫,资助5000元学费,使她如期走进了大学殿堂,如今魏莫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每当谈及于福林老人,她总是充满感激地说:“于爷爷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今天我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也要像于爷爷那样,讴歌并践行这个世界的真善美,揭露并鞭答这个世界的假恶丑,为人民鼓与呼。”甜甜,是一位姓卢的老年夫妇从垃圾箱里捡回家的弃婴,两位纯朴善良老人将这个女孩养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年迈体弱的老年夫妇再也无力负担孩子的费用。于福林老人从电视报道中知道这一情况后,每个季度都按时将300元钱送到广播电视局,由他们转交给甜甜养父母。一直资助到甜甜读完了小学,现在就读于第六中学。

    富锦市虽然不是贫困地区,但每年仍有少数被高校录取的优秀高考生因家庭经济拮据而无法入学。几年来每当金榜题名的七、八月份,于福林都会来到市关工委表达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想法。市关工委按照于福林的意见与市教育局沟通协商,帮助完成于福林的心愿。

    2006年7月3 1日上午在市关工委办公室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于福林捐资助学仪式,享受捐赠的是第一中学三年二班应届毕业生周越,她以600分的成绩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其父亲是上海知青,参军复员后在富锦制粉厂工作,夫妻已经双双下岗,家庭生活困难。当于福林将装有5000元的纸袋交给周越的时候,会场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2007年8月17日市关工委在富锦一中举行了于福林为贫困大学生捐赠仪式。接受捐赠的贫困生是第一中学三年一班应届毕业生王晓龙和付尧,他们分别以612分和587分的好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于福林向他们各捐赠2000元。在捐赠仪式上,于福林勉励两位学子说:“家庭困难是暂时的,要勤奋读书不要辜负这么好的时代。我这些年做点奉献是在报答党的恩情,是共产党救了我这个孤儿,是共产党让我由奴隶变成了主人,我要尽自己所能,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下一代。”教育局和一中的领导满含深情地感谢于福林这些年来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表示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以回报于福林的崇高精神。市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郭福山说:“几年来,于福林给我们市关工委的工作带来了人文阳光。谦逊、低调,是他一贯风格,或者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作自己份内事业,用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来做,行为可佳可赞。一名普通党员,坚持多年做不平凡的奉献,这种高尚情操不是一般人具备的。他是实实在在地做,不图回报地做。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给灾区的群众和孩子带来巨大的损失,他特别牵挂地震灾区的孩子们。他来到市关工委,请工作人员带领去市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隔天,又来到市关工委,请工作人员带领去市委组织部,以党员的名义捐款1 500元,给那些在地震中倒塌的学校,作为建新校舍的资金,让孩子们重返校园。

2009年于福林把浓浓的关爱送给城里下岗工人的子女。经过市关工委的联系,他决定资助市第一中学高中一年级黄淼同学。该生父母均是下岗工人,生活困难,于福林要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每年资助1000元,直到他完成高中三年学业。 2011年该生以542分的好成绩如期走进了大学殿堂,于福林又拿出了5000元钱,鼓励她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FS:PAGE]

于福林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做出的奉献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和赞许。《中国火炬》、《老年日报》、《佳木斯日报》、佳木斯电视台、《三江晚报》、富锦电视台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几年来,他先后荣获了“全省关爱标兵”、“优秀十大员”、“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