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边草》《塞外风》的诗心荟萃
富锦市诗词楹联协会  张家繁
2020年元旦
诗言志,表心声,志在高远;诗抒情,赋比兴,情在笃深。纵观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勇勐先生2015年编辑出版的《边草》《塞外风》两本诗词集,深为作者难能可贵的诗意人生所钦佩、所感染。“花香自有群蜂聚,草碧任凭万马驰”
“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诗润桑田千倾绿,词抒塞北百花香”。两本诗词集收录作者1183首作品,倾注了作者与诗痴心不改,笔耕不缀,身在田园耕作与诗不解的情缘,心在诗情画意中浸润流连,处在红尘滚滚中摸爬滚打,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做出努力,为诗词艺术添砖加瓦。作者作为广袤黑土地上的现代职业农民一份子,经历了务农、村官、乡镇工作再回到田园的生活历程,这期间,劳其筋骨,勤于研磨,情洒山河田园,语多珠玉警句,在近30年的创作天地里,不断地积累创作经验,体验创作表现技法,注重炼字炼句炼意,不拘于复古,而致力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创作精品力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颂咏。其诗集的思想和艺术特点贯穿于作品中尤为凸显,值得品赏!
一、式合、言当、情真,用诗心培本性、种善田、养浩气,彰显了作者驾驭诗词创作的文化底蕴
作者从小酷爱诗词,不断地收集诗词书籍,背诵诗词名品,研究近体诗律绝作品,博采诸家创作风格,并蓄为用,掌握平仄声韵创作要领,律诗对仗技巧和按谱填词,驾驭诗律词谱创作艺术,融会贯通,读之上口,听之悦耳。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经历和文化沉淀,赏析该诗词集中作品,不仅领略作者讲究格律式合,熟能生巧,给读者以韵律美,更重要的是言当准确,研磨细腻,在用字,遣词,构句方面,谋篇精当,遵循严格的平仄,声韵规则,“寻声律而定墨”“窃意象而运斤”起承转合,诗脉连贯顺畅,炼字炼句炼意章法缜密。作者以情真作为第一要素,情动于衷,“诗之所至,情无不至,情之所至,诗以至之”,将诗作为自己情感的载体,诗中有“我”,洒我真情,这在作品中尤为抢眼,列举一二,尚品味那浓郁的情感:如《暴风雪中行感题》“举步狂风暴雪间,乾坤弥漫进无前。鲸吞岭树拥涛立,马掣琼尘战场翻。夺魄试尝今日险,回头笑傲历程难。身心百炼当豪迈,瀚海萦怀月比肩!”作者选取物象、事象入诗,读来韵律上口,对仗工稳,将暴风雪中的狂、暴肆虐所形成的漫天弥漫,犹如银海涛拥山岭,鲸吞万物;犹如万马风驰荡起滚滚烟尘,翻天盖地。其物象所生成的严冬烟泡天,将山川大野笼罩下的小村庄,一派雪掩苍茫,风啸席卷滔滔,描绘得活龙活现,视现出烟浪飕飕横玉岭,风雪漫漫行路人的艰难跋涉,一种自然景观与生活艰辛的意境,荡起读者想象联想,艰辛之后而笑傲历程磨难所表达诗人战天斗地情怀,给人以“行路难”的启迪与警示。作者构建庞大的风雪物象,以景致的自然表现衬托诗心的大情怀,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遐想与感受。再如《良宵即兴》“疏星如缀水晶遥,霁雪乾坤暮亦娇。喜气逐将云散彻,更携新月向元宵。”作者以春节夜星遥天,雪舞后的年味物象,紫气吉祥,云散暮空,澄露弯月的隐隐景情、人情融入画面的延伸,为良宵美满的尽兴,为欢度元宵佳节的情境延伸融入浓浓的喜气和诗意!
二、味厚、格高、出彩,用诗心抒写自己、认识自己、唤醒自己,培养了作者勇敢、坦率、真诚、刚毅的人性美
纵观作者诸多诗词作品,使我们能够揣摩到作者创作的诗心不虚假,不作假,以真景物,写真感情,将天地万物的自然景象融入心灵的感动与升华,融入味厚、格高的艺术境界,体现了知识的储备,境界的提升,灵魂的投入,逐渐形成了以诗心抒写自己达观渐成的性格,认识社会人生的价值;以诗心锤炼自己敦厚渐成的品行,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以诗心培养自己清朗渐成的心境,传承民族精神的人性美。如作者创作的《山下》:“卧虎山前乍现春,鸟声人语漫相闻。耕犁在野逐来去,又起芬芳一页新。”再如《陌上听邻村播放乐曲》“野旷兼隔水,林疏望亦迷。日夕风续断,跌落数声笛。”这两首作品勾勒了一幅现代农村春耕劳作,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相宜的场景和意境;乡村文化娱乐,恬静舒适的环境,大野摇绿,沟渠纵横,林掩村庄,夕阳风微,时断时续的歌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沐春风而思飞扬,听曲乐而思浩荡的情怀。给读者以诗味醇厚所要表达的意象和意境。作者以“诗贵含蓄”而创作,其意就是情意,其象就是物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思的物象、景象、事象,可称为意象。通过赏析作品,让读者从一个个意象串连组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画境,也就是情境,通过作者运用形象思维构出来的一种真实,蕴含着无限审美情题的艺术境界,达到了诗味醇真,饱含真情,具有强烈感染力。作者以严格的标准创作,在同诗友赵德才的交流中,更加注重创作后的再研磨,再交流,把每首创作的作品都要审视达到“格高”的境界,从愿旨、意境,情感、语言、词采等方面审视格调,追求作品的真实、健康、高雅;从大量作品中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操、品行、修养、学识、志向等方面,都会在诗词中有意或无意地流出来,文如其人、诗如其人,具有高雅的格调和出彩佳作。如《为富锦市一中建校八十周年题颂》(不负厚土)“民风物阜看极边,起凤蛟龙势必然。四海人才出富锦,三江文化自摇篮。花开桃李八十度,颂续歌诗三百篇。五顶山雄堪卧虎,松花水阔任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