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林下经济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2018/10/23 9:21:21

李广兴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西麓,地势东高西低,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东、中部属于山区半山区,林地面积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6,林下经济资源丰富,共有6大系列、20多类上百种。近几年来,桦南县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依托浅山区农业县的地域优势,把林下经济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稳步推进,规划实施了“3663”计划,即3年内投入6000万元扶持资金,创建60个示范基地园区,全县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30亿元,打造了以大榛子、沙棘果为特色的林果产业;以黑木耳、香菇为特色的林菌产业;以紫苏、中草药为特色的林药产业;以有机山野菜为特色的林蔬产业等四大产业,形成了以发展大榛子为牵动,以发展林菌、林果、林药为支撑,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格局,为林下经济产业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奠定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但也应当看到,林下经济产业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深加工能力弱、市场品牌不响等问题,仍处于发展成长阶段。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产业旺则乡镇兴。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规模化,实现产业化,也是桦南优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务实之举。

一、 基地建设是林下经济产业化的基础

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化,基地建设是基础。近年来,一批乡村科技领军人才带领农民成功地发展了紫苏、黑木耳、大榛子、沙棘果等产业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着力推动适度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建设标准化基地,为实现林下经济产业化打好基础。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无力办成的“水、电、路、网”问题,景观、功能服务区附属设施建设问题,生产经营基础服务问题。近年来,桦南加大了林下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建设了林下经济基地道路、机井喷灌、景观设施等一大批项目。其中,在孟家岗镇群英村投资建设了标准化集中育菌基地,现在基地每天都在生产,育菌日生产量从以往6000袋增加到2.2万袋,可满足全村育菌需求。

二是加速土地流转集中。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实施规模化种植,县、乡(镇)政府林业、土地等部门要加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土地流转中的难题。特别是相关政策要及时兑现落实,让农民放心,使土地按国家政策有序流转、或加入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生产。目前,全县已发展黑木耳2.5亿袋、紫苏15万亩、浆果林1.8万亩、坚果林1.3万亩,形成了种植规模。妥善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为土地承包户和使用户创造了双赢局面,也为农民脱贫致富拓宽了渠道。

三是改善种植生态环境。由于农民在耕种中长期大剂量使用农药、化肥,已经造成了土壤成分破坏。土地板结、农药残留现象严重,生产出的农、林产品威胁人们的生活安全。发展无公害林产品产业,产销木耳、猴头、蘑菇、松籽、榛子、山野菜 蛤蟆油 蜂蜜等林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对于人工种植果蔬类产品必须实施无公害种植,就是不上化肥施用农家肥,不用除草剂实行人工除草;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要加强对周边水源、大气的监测治理,防止水和空气污染,改善种植生态环境,生产安全食品,让人们吃得放心。实施林下经济产业化,我们应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培育、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经济增长、环境优化和资源培育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是实施科学化种植。科学种植就是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按照特定方式、特定操作规程组织生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变粗放种植为科学生产。孟家岗镇群英村136户农民种植黑木耳4千万袋,总产值1.2亿元,木耳户人均收入超8万元。带动周边12个村共计300多户,形成黑木耳产业。由原来的露天地摆发展到垂直挂袋,采用木耳生产新技术,省时省力,便于管理,产量高、质量好、效益更好,产品远销省外8地市。2018年,桦南县以发展中药材产业为重点,以国有林场、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为依托,引进技术指导,建设高标准中药材交易中心,进而形成在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中药材市场。

[FS:PAGE]

在林下经济产业化建设中,桦南从基础建设抓起,以建设标准化基地为牵动,以点带面,辐射推广,重点巩固发展了黑木耳示范基地20个、大榛子示范带及示范基地6个,香菇生产示范基地14个,绿化花卉苗木基地4个,杂粮基地5个。打造1000亩紫苏生产示范基地10个,强势推动了林下经济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

二、龙头牵动是林下经济产业化的关键。

几年来,桦南林下经济迅速跃起。紫苏、黑木耳 、香菇、大榛子、沙棘果已由原来的分散零星种植走向规模化生产,农民在产业化发展中获得了巨大效益。孟家岗镇西平村青年农民佟春生10栋大棚,挂袋20万个,产木耳1.3万斤,其中1万斤批发给牡丹江一带商贩,每斤35元 ;精包网络直销3000斤,每斤50元。扣除生产成本,纯获利10万元,是种植粮食效益的20倍。驼腰子镇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紫苏种植带动全县形成规模,全省面积最大,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农民卖原字号产品的问题还突出存在,“产、加、销”脱节,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没有经深加工,不会进入市场销售 ,就失去了巨大的利益空间。因此,必须把高科技龙头企业牵动,作为林下经济产业化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抓实抓好。

一是把名优企业落户桦南作为林下经济产业化的重点来抓。近年来,桦南引进了黑龙江蓝谷、华腾、绿野紫苏等有限公司,解决了部分林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中的难题,牵动了全县黑木耳、紫苏等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证。

华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民营企业。项目总投资2.3亿元,占地40万平方米。木耳菌订单式生产,不仅辐射全县,还销往全国各地,计划筹建木耳栽培大棚400栋,现已投产200栋。目前正是采摘期,采摘黑木耳雇工300人,平均每天支出人工费3万元,全年用工支出300万元;菌种生产用工150人,年支出工资400万元,全年用工支出总计700万元。

 二是把强化品牌建设作为林下产业经营体系的关键来抓。改变生产模式,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加大白瓜、紫苏等特色种植产品地理标志宣传力度,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中国“南瓜之乡、白瓜子之乡、紫苏之乡”地标3个,国家认证的绿标 14 个,正式有机标4个,转换有机标10个。

市场对特色林产品的认知靠品牌,打造品牌靠质量,也要靠营销。叫响品牌,才能占领市场。段淑霞,46岁,普通农家妇女,业界号称段大侠。20岁时闯市场。活络的头脑、丰厚的市场经验积累,她瞄准了干菜业,先后自筹资金40多万元买了机器设备,主打美国豆角“架豆王”干菜,带动全县大户10户,小户超百户,面积近千亩。她的“大侠干菜”品牌特亮,足不出户,坐家销售,供不应求。年赚多少钱不知道,只知她每年雇工支出就达40多万元。

三是把创新林产品流通体系作为走向市场的核心来抓。桦南林下产品黑木耳、紫苏、大榛子、沙棘果等已经形成规模。由政府搭建平台,成立名优产品行业协会;以专家、能手为骨干形成营销集团,共同面对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作用,推进特色农产品进驻电商平台,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林产品营销体系,不但种得好,还能卖得好,以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桦南在营销体系建设中抓住了能人销售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加之各种媒介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李忠民,桦南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潜心研究14年,开发出营养代餐粉四大系列、一百多个产品,获国家专利三项。他眼光敏锐、视野开阔,以自己独特的营销方式,把桦南的小杂粮、中草药系列餐品打入了全国各地的高端市场。他的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不但没花国家一分钱,而且2016——2017年度还向国家纳税1.3亿元。李忠民的执着创业、勇闯市场精神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黑土地飞出的金凤凰”,也成为桦南营销业界的一个品牌。

[FS:PAGE]

三、创新服务是林下经济产业化的保证。

没有创新服务,林下经济产业化就难以实现。桦南坚持把构建林下经济产业化作为打造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政府统筹运作,专项推进,组织实施了林下经济产业化规划。集中政策、财力、科技优势,通过社会化服务打造了林果、林菌、林药、林蔬四大产业,在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是创新资金服务。着眼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际,完善《林下经济产业扶持办法》。改变过去分散单一投入模式,统筹整合相关领域资金,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大户、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给予重点投入。加快融资创新,通过林权抵押和农企联保,扩大借贷覆盖面。借助扶贫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缓解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难题。

二是创新技术服务。引进行业旗舰型企业,通过高科技研发,补齐林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科技人员奖励机制,对实现产业化的溢出成果给予奖励,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组织农、林相关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到产业基地,对各类种植进行面对面指导;不具备条件的,可外聘专家施行技术服务。

三是创新营销服务。引导农民不但会种,还要会卖,建立能人营销奖励机制,对产品深加工、精包装,树品牌。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农、林等相关部委的认可,打造全国林下经济——紫苏产业大县,大榛子产业第一县,食用菌产业重点县。这些金字招牌落户桦南,将对桦南林下经济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桦南县老科协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