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建言
2016/10/12 9:15:41

郊区老科协冯镇江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由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重点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主要是以产量目标为主,努力增加农产品社会供应量和安全保障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已经产生了显著变化,早已不是满足够吃、吃饱问题,而是要吃好、讲品质、讲安全、讲养生。由此导致一方面出现大量农产品过剩滞销,另一方面对农业上的许多新兴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这种供需双方结构性的扭曲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突发问题和矛盾。如果不对农业的供给侧进行结构的适应性改变和调整,不仅不能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导致资源浪费,也无法解决供需之间的不对接问题,无法实现农业增长的消费需求拉动,因此把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非常及时正确的战略决策。

    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2400多亿斤,实现“十二连增”。但与此同时,粮食库存量、进口量同样出现增长局面,暴露出粮食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时间的明显矛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粮食连续增产,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面临库存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下跌等问题。

    如何破解?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这三大任务既是着眼于解决当下农业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内含了农业长远发展的改革路径。

    一、去库存。农业的“去库存”主要是针对我国粮食常年高位攀升,有明显的“生产过剩”症状,粮价却居高不下,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转而寻求进口农产品或是其他替代品,造成国库中的农产品堆积如山,新粮难储陈粮难出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我们长期施行的农产品收购补贴政策着重于农产品产量的安全保障,使生产者对市场需求变化的依赖弱化,生产与市场脱节,导致产品积压,宝贵的资源和环境遭受损耗浪费。这需要我们科学调整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农业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从长远来讲,农业的“去库存”需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着力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其重点有两方面:一是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消费升级需要,在提高和改善农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如调整品种结构,实施标准化生产,采取限产栽培技术措施,开展品牌农业创建,创新营销模式等。二是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融合起来,拓展新功能,培育新产品,创新新业态,延长农业价值链,满足对农业的多功能消费需求。当前从产品上,主要是减少玉米,增加大豆种植。

    二、降成本。各级政府要从供给侧的四大方面采取措施,一是直接将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减下来,与此同时把使用农家有机肥增上去,借此将“三降”落到实处,政府要依据各乡镇村屯的实际去减增指标,通过“一减一增”降低农民种地成本。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资金,政府采用经济和行政办法加以管理,对因实行“一减一增”给农民带来的劳务增加和产量下降而带来的损失给予补偿;同时,对于定额的增减量,各级政府,特别是乡政府和村委会要实施严格的监督,减与增指标不达标者均给予经济惩罚。二是政府对农用物资的化肥、农药、除草剂、汽柴油实现定期的动态最高限价,倒逼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促使农用物资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薄利多销。三是政府要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效益上精准发力,首先开展降低农用物资生产企业成本行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六类成本,且要周密部署,强化落实。四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FS:PAGE]

    三、补短板。农业短板有多方面,我只强调注重创新和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科技创新能够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要进行农业组织创新,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基础要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耕地流转集中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

    要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各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努力。

    我国农业依然以小农经济的小生产为主体,务农人员数量多,文化层次较低,农作物品种和工艺措施较为单一。因此,农技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但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编制不足、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专业、补充人员难等问题。从推广体系层面来看,乡镇一级仍然是短板,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于技术的需求。”

    建议在高等农林院校中,实施完全免费农业教育,换届并争取解决农林院校生的供需矛盾,政府也要为农林院校定向免费生提供或指定就业去向,引导他们到区、乡、镇等农业一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