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抗日圣地对锦山----抗联十一军建军地考察记
2017/3/24 10:41:18

在黑龙江省富锦城南20公里处的平原上,一座圆圆的孤山矗立在寥廓的蓝天下。由于这座山位于富锦城对面,故称对锦山。山不太大,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也不太高,主峰只有162.2米。可是,正应了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句经典,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山,因抗联十一军诞生在这里而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屈指可数的圣地。

对锦山陈永欣摄)

2010年5月,我受中共富锦市委组织部和党史研究室的委托,在组织部电教室陈永欣和长安镇党委负责人的配合下,来对锦山进行革命遗址普查。东日新村党支部书记黄学明接待了我们。黄书记时年70岁,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脚穿一双破旧布鞋,右腿裤管挽在小腿处。一看就是一个朴实敬业的村干部。做了30余年村干部的他,对对锦山的历史了如指掌,说起抗日联军在对锦山的往事头头是道。

陈永欣与东日新村党支部书记黄学明(田增岐摄)

在黄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沿着曲曲弯弯的乡路来到对锦山西部的高岗上。只见对锦山两座南北并列的漫圆状山头突兀而起,郁郁苍苍;山下大地平坦如砥,一望无垠;高岗西部卧着两道南北漫岗,逶逶迤迤同南部平原相连。正是5月播种的季节,大地地成垅,田成方,一片片绿油油的小苗充满生机。

对锦山西的漫岗(陈永欣摄)

黄书记瞭望着对锦山说,当年这座山树高林密,山周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沼泽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了广招汉族人来此开荒种地,在对锦山南麓修建了清圣宫,老百姓称锦山庙,庙里供奉关公、菩萨、龙王等。庙四周栽种杨柳、杏李、樱桃等树,风景秀丽,香火鼎盛,整日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来此求神拜佛的人们络绎不绝。

黄书记所言极是。我曾在《富锦文史资料》上看到有关锦山庙的记载:据说清晨和傍晚,在乌尔古力山的卧虎泉边能听到对锦山清圣宫的钟声,所以,富锦第六任县长孟广钧在《虎山咏泉》诗中咏道:“对锦翠丛藏古寺,卧虎泉边闻钟声”。于是,对锦山就成为20世纪30年代富锦闻名的风景名胜“对锦叠翠”所在地。

黄书记望着对锦山前的大地说,由于这一片土地肥沃,锦山庙香火不断,所以来这里安家落户的人越来越多。他指着山西的漫岗说,当年闯关东农民于长武、宋连生、黄成国、于贵显、丁福等就先后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农家大院。这些农家大院都建有院套,有的人家为防匪患,院套四角建有炮楼。丁福是这些人家中的大户,给他当长工的人很多,其中长工李德福由于哥们多,在今东日新村处形成了李家半截街。一时间对锦山这嘎达成了物产丰饶,人烟稠密的地方。抗日初期这里便兴起了红枪会,成为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活动地。抗联七军成立后,这里便成了七军主要活动区,七军参谋长崔庸健化名金志刚,多次率领部队驻扎在这里。崔庸健就住在于贵显家。这里很多人家都给崔庸健的部队溜过马。1936年祁致中带领抗联独立师的部队转战到富锦后,便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交通站。

从黄书记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对锦山一带不但是一个物产丰富、群众基础优越的地方,而且是抗日部队的大本营。这可能就是抗联独立师选择这里做为抗联十一军成立之地的原因。

抗联独立师是在明山山林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山山林队是山东省菏泽县曹家庄人祁宝堂于“九一八”事变后,同桦南县驼腰子金矿7名工人结盟起义组成的反日队伍,因报号“明山”,被群众称为明山山林队。1934年加入了赵尚志领导的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在赵尚志、冯仲云的启发教育下,祁宝堂改名祁致中,以表致力于中国革命之意。1935年经汤原游击总队政委夏云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祁致中参加革命队伍后,以富锦的七星砬子为后方基地,活动于富锦、宝清、依兰、桦川等地,打击敌人,扩大队伍。1936年1月在汤原县吉兴沟召开的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大会上,祁致中的部队加入了抗日联军,队伍发展到500余人。5月20日,祁致中的部队在依兰县三区二道河子被改编为抗日联军独立师。

祁致中(富锦博物馆供稿)

祁致中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他重视抗日根据地建设,1936年夏天,在富锦七星砬子建立了密营、被服厂、兵工厂和军政学校,并在经济上资助北满党组织。1937年 6月,原吉林自卫军营长、时任伪满富锦县头林警察署署长的李景荫反正起义参加独立师,任参谋长,使独立师如虎添翼,成为战斗在三江平原的一支抗日生力军。鉴于这种情况,6月2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帽儿山召开的省委扩大会议上决定将独立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北满联军总司令部还任命祁致中为联军下江办事处主任。祁致中和独立师官兵闻讯十分振奋,一方面壮大队伍,将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另一方面充实军政干部,完善部队建制,吸纳张进思(张进思在去独立师途中牺牲)、于天放、张中孚等知识分子到部队工作。经过一系列准备,改编独立师的时机已经成熟。1937年10月抗联独立师决定在对锦山举行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的会议。

东北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亲自主持改编工作。改编后的抗联十一军共一个师,下设3个旅,9个团,1500余人。军部设参谋部、政治部、经济部、教育部(含宣传)、秘书处和副官处。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白云峰任参谋长,张中孚任秘书长,薛华任副官长,崔振寰任经济部长,李长山任军需处主任,陈模任情报科长,陈森任军务科长,李景荫任一师师长,于天放任随军军校教育长兼一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张兴德接任政治部主任),宫佩卿任随军军校教官。一旅旅长张建国,政治部主任杨子岐;二旅旅长胡文起,政治部主任王济舟;三旅旅长姜宝林,政治部主任李学忠。一团团长叶万海;二团团长刘万;三团团长高继贤;四团团长周富;五团团长王广来;六团团长王庆荣;七团团长孙永山;八团团长韩庆贵;九团团长阚中章(1939年春隋德胜任团长)。

李兆麟 (富锦博物馆供稿)

抗联十一军成立后,斗志昂然,锐气方遒。第一仗就击溃了富锦日伪自卫团的向阳川孔团和二龙山周团,清除了敌人两个据点。接着全军在五顶山下同日伪军2 000余人展开激战,创下了东北抗联史上规模较大的战例。11月,军长祁致中率军部、二旅和七团向同江、抚远进发,开辟第二战区,计划利用同苏联接壤的优势,与抗联四军、七军联合创建完达山根据地,开展持久战;一旅和三旅在富锦、宝清、桦川、集贤开辟第一战区,其中一旅仍留在桦川、依兰原独立师后方基地活动,李景荫率一师师部和四团活动在富锦地区。

李景荫 (李伟伟供稿)

第一战区的部队在富锦相继开展了小梁店(又称梁家店)、黑鱼泡、张小脚林子、张兽医窝棚等战斗,并与抗联六军、七军联合开展了花马前甲大甸子、花马北山、飘筏河之战。这几场战斗,几乎将富锦城外敌人的据点全部摧毁。十一军成为抗联纵横驰骋在三江平原的一支劲旅。

可是眼前这个曾经虎踞龙盘的慢岗,已看不到农家大院一丝一毫的踪迹。黄书记说,为了隔断抗日联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1938年后,日寇制定了《三年治安肃正计划》,疯狂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强化“保甲制度”,组建集团部落,将慢岗上的农家大院全部烧毁,人家全部驱赶到今东日新处,积聚成日新村。

日寇在三江地区大讨伐(选自《北满星火》)

对锦山的这个遭遇,反映了抗日联军当时的艰难处境。日寇实施归屯并户的“集团部落”政策后,割断了抗日联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缺衣少粮便成为抗日联军经常遇到的大难题,战士们忍饥挨饿,冻死饿死成为常事。而且,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关东军。在这种情况下,抗联十一军损失很大。1938年初,军长祁致中过界去苏联求援被扣押5月政治部主任金正国牺牲,1939年7月2日祁致中回到国内,在同赵尚志一起攻打嘉荫境内的乌拉嘎金矿时被错杀。张兴德、崔振寰、胡文起、王济州、姜宝林、李长山、叶万海,以及兵工厂厂长胡志刚等领导人相继牺牲,被誉为神枪手的四团团长周富因病去世。部队大量减员,到1939年初,部队只剩下百余人,分散编入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第六支队、第九支队,浴血奋战在海伦、庆安、绥棱等地。11月十一军剩余的几十人奉命在于天放、张中孚率领下过界去了苏联,编入东北抗联教导旅。这支在富锦大地上诞生的抗日部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开始了新的斗争里程。

 

东北抗联教导旅部分将士(选自东北烈士纪念馆)

考察结束,我们回到东日新村。黄书记说,日新村在1979年5月8日的一场大火中仅剩两栋房屋,后来村民在废墟上建成了东日新村和西日新村。东日新村被中共富锦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村。2014年,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共富锦市委市政府将东日新村村中3条南北道改造为1 200延长米的水泥路,8条东西道改造为4 825延长米的砂石路;为81户农户每户补贴7 500元改造了泥草房;在村中建成一座1 4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抗日圣地东日新村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对锦山下。

东北抗联教导旅部分将士(选自东北烈士纪念馆)

考察结束,我们回到东日新村。黄书记说,日新村在1979年5月8日的一场大火中仅剩两栋房屋,后来村民在废墟上建成了东日新村和西日新村。东日新村被中共富锦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村。2014年,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共富锦市委市政府将东日新村村中3条南北道改造为1 200延长米的水泥路,8条东西道改造为4 825延长米的砂石路;为81户农户每户补贴7 500元改造了泥草房;在村中建成一座1 4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抗日圣地东日新村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对锦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