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常隆基碑园
2017/8/2 9:42:19

富锦市老科协  田增岐

常隆基碑园座落在富锦市大榆树镇富民村敬老院内,建筑占地面积1 0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 000平方米。敬老院是一个独立院落,位于富民村东1公里处,周围铺展着一望无际的农田。敬老院只有北围墙砖砌,东、西、南皆绿树环绕。大门朝北,风格古朴。院内西北侧是菜地,东北侧是红砖平房的敬老院,西南是常隆基碑园。

富民村敬老院(陈永欣摄)

常隆基原籍辽宁省西丰县铜苔乡苔壁村人,生于1917年,自幼家贫、讨饭和给地主当长工的经历,造就了他耿直纯朴和勇于反抗的性格,尤其对于日本人侵略中国更是深恶痛绝。1941年6月常隆基被强征为国兵,来到富锦,编入靖安师二团迫击炮连二排四班,驻扎在上街基大营进行新兵训练,曾以自杀抗拒日本教官的残酷打骂。1941年10月移防到海沟大营,1942年4月又移防到五顶山大营。在五顶山大营常隆基看到日军残害中国劳工的残暴罪行,义愤填膺,暗暗寻觅为民复仇、为国雪耻的机会。1943年5月2日常隆基乘日本关东军驻满洲国最高军事顾问、陆军中将楠木实隆来富锦视察五顶山军事要塞之机,用事先暗藏在马粪兜中的手枪将其击毙,冲破重重包围,快马来到富民村江边。在欲渡江去苏联时,被汉奸特务陈丰年出卖,遭追捕的敌人包围,常隆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遂毅然投江殉国。此举成为震惊中外的“五顶山事件”,同盟国电台争相报道。

 常隆基刺杀楠木实隆剧照(杨丰萍摄)

常隆基具体殉难地一直其说不一,为了得到一个权威答案,也为了凭吊英雄殉难的地方,2014年7月28日我驱车来到富民一带江边踏访。富民、富珍等村干部和群众,以及江边渔民非常热情,为我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无奈江水暴涨,这些地方皆淹没在水中,无法现场考察。

常隆基投江殉国地(田增岐摄)

出卖常隆基的陈丰年,1890年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12岁时随父亲来到今富民村一带开荒种地。此人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五毒俱全。1932年日本占领松花江下游后,他向日本人讨好献媚,甘当亡国奴,得到了日本特务机关的赏识,被委任为富民屯伪屯长和特务头目。陈丰年以鱼亮子为据点,专门搜捕苏联谍报人员、抗联人员和反满抗日爱国人士。富锦解放后逃匿到江通栖身,1951年在全国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于6月2日被富锦县公安局逮捕,9月2日万人公审大会后,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陈丰年被押赴刑场现场(杨丰萍供稿)

富锦原是抗日联军的根据地和打击日伪军的主要战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最活跃的地区。1938年日本关东军为了建立后方基地,以便向中国关内大肆入侵,便集中10多万日伪军猛烈扫荡抗联的三江根据地,战斗异常残酷,抗联指战员伤亡很大。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抗联开始组织西征突围,1939年底,战斗在富锦一带的抗日联军陆续撤到大兴安岭地区或者过江去了苏联。与此同时,日本驻富锦宪兵队、关东军情报机构,以及伪富锦县公署警务科特务股等特务机关一齐出动,对富锦的中共党员进行疯狂的大搜铺、大屠杀,使富锦的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处于瘫痪状态。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白色恐怖时期,“五顶山事件”的发生,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富锦人民的抗日士气。

日寇扫荡抗联三江抗日根据地(选自《北满星火》)

常隆基的遗体被陈丰年在松花江下游几十里的地方打捞上来后,日伪军将其心脏挖出来,送到伪满洲国首都长春,同杨靖宇将军的头颅一起保存在长春医学院地下室中。英雄的遗体被投到松花江中,同浩浩的江水融为一体,成为三江大地的千古绝唱。

常隆基牺牲地富民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辽金时代这里是女真完颜部首领金穆宗的得力助手鳖古德部落繁衍生息之地;元朝在富锦设立的万户府以这里的河流孛苦江(莲花河)命名,并在这里设有驿站,一直延续到明代仍在使用。清代这里形成一条大沟,称古比扎拉,满语为“沟河”之意。因这里曾发现过桂叶石片等肃慎人的文化遗存,所以又称肃城大沟。民国时期吉林省地图册标注此沟为古比扎拉河。此沟西自小龙眼,东至莲花河口,汇人松花江。小龙眼同大龙眼两个湖泡分别位于红旗排灌站东3公里处松花江大堤两侧,是富锦松花江畔的重要景观,不但湖水同松花江水同涨同落,而且演绎出了动人的民间传说。遗憾的是这个千古奇观在1998年松花江爆发特大洪水时,因防洪需要填平了。                                       

肃城大沟发源地小龙眼(衣树羽 摄)

莲花河是富锦市与同江市的界河,发源于七桥村东一个被江堤截断的小江叉子,与常年积水的泡沼相连,形成平原型沼泽性河流,流向东北与青龙河汇合入同江境,因部分河段内莲花丛生而得名。原新建乡境内莲花河的荷花尤其繁茂,是北国边陲一大天然奇观。每到夏季,清波潋滟的河面上,荷叶田田,繁花似锦,引来四面八方的游者争相观赏。

  莲花河(衣树羽摄)

2014年7月28日我到莲花河发源地考察,陪同的七桥村会计任庆福告诉我,当地人称这里为赵凤林泡子。站在大坝上放眼望去,只见赵凤林泡子水草丰茂,野鸭成群,清粼粼的河水在东南树林处折向东北,一路向与同江交界的原新建乡境内流去。

莲花河发源地(田增岐摄)

莲花河发源地有个小古城,是元代设在这里的驿站,称古比扎拉,俗称官家店古城。明初这里形成一个较大的部落,分布在多个村屯里。官家店古城附近的弗多罗衮寨遗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扈尔汉和安弗扬古二将军第一次征讨萨哈连部和松花江沿江各屯寨时的驻兵之地。可见此地是一个历史悠久、风云变幻之处。富珍遗址的发现可为佐证。

据《北方文物》2013年第三期《黑龙江省富锦市富珍遗址调查与试掘简报》介绍,2011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富锦市东堤二期风电场工程考古调查勘探时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线索,在距富民村5公里的富珍强排站大坝外发现了富珍遗址。

富珍强排站(田增岐摄)

遗址东南2.8公里为富珍村,西南2.3公里为为长有村。遗址所在地位于一条东西向沙岗上,海拔55米,东西约1 000米,南部约400米,沙岗高出周边地表约1~2米,高出松花江水面约2~3米。经省、地、市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地表陶片密集区域进行两处2米×2米的试掘,虽然发现遗物数量不多但陶片纹饰丰富

富珍遗址出土陶片(选自《北方文物》2013年三期)

据专家初步推断,应为西汉至东汉时期遗址。这说明,汉魏时期这里就已经是富锦先人繁衍生息之地。正是这厚重的人脉在这里导演了一幕幕彰显沧桑巨变的历史剧。

据清史记载:1629 年天聪三年11月,松花江下游的呼尔哈人归降了皇太极后,皇太极为了瓦解他们庞大的部落群,把投降的呼尔哈人分散到10个屯落,其中一部分人驻牧在古比扎拉。1642 年崇德七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将军)沙尔虎达等率兵来此,对归而不顺的呼尔哈人进行兵伐,在沿江诸部寨展开了一场血腥之战。沙而虎达以武力从古比扎拉“虏人丁1024口,马600有奇”,“斩首428 人”,“顺者俘,顽者杀,无遁者”,把古比扎拉荡成废墟。从此,此处成为无人之地。事隔200多年,直到1879年光绪五年清朝钦差大臣吴大澄带领三姓副都统长麟选择富克锦协领衙址,踏察沿江诸屯寨时,古比扎拉仍是无人居住。由于这里是松花江下游锁钥要冲,又是女真人开疆拓土之地,1879年(光绪五年)清政府在此设立了河口卡伦,派赫哲兵驻守。1904年(光绪三十年)拓垦立镇,称古比扎拉屯,1946年改称富民村,19563月建乡,归向阳川区管辖,19615月成立富民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20012月19日经省政府同意,富民乡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并入今大榆树镇。

2010年7月15日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学会、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海晏和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在富锦联合摄制电影《百合的故事》时,其主要场景即选在富民村富民小学教室内。该教室原为平房,2012年原地改建为三层教学楼。     

   拍摄现场(《百合的故事》剧组供稿

1984年8月富锦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常隆基这位彪炳史册的爱国志士,在富民村东敬老院西南部建立了常隆基纪念碑。碑为砖混结构,高1.45米,宽0.6米,厚0.16米。纪念碑正面朝北,上刻“爱国志士常隆基殉难地”10个大字,背面镌刻常隆基的生平事迹。落款为“富锦县人民政府。”

原常隆(龙)基殉难地纪念碑(杨丰萍摄)

1989年10月在富锦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搭救过常隆基的原富民乡富士村村民高锡璞的女婿、时任东山采石场场长马玉新,亲自组织施工,用乌尔古力山优质整块花岗岩在原地重新为常隆基建立了纪念碑。纪念碑4层基座,均为大理石砌筑。基座正面阴刻时任富锦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文孝的题词:

忆爱国志士常隆基

           男儿壮志冲霄汉   身居虎穴志愈坚

           枪击顽凶敌丧胆  青史留名天地间

卧虎含悲呼壮士   松水长流慰忠魂

纪念碑碑身正面朝南,上为白云、山岭、房屋图案,题词仍为“爱国志士常隆基殉难地”,落款为“富锦市人民政府”。 碑顶背面雕刻用白云、江水、帆船组成的“赤胆忠心”图案,下面阴刻志士生平和光辉事迹。

  常隆基殉难地纪念碑陈永欣摄)

现常隆基碑园已形成完整的风景小区。纪念碑四周栽植苍树翠柳,东、南、西三面环绕着人工小河和湖泊,河上建有双顶、四角、六个廊柱的“朝阳亭”;湖岸柳树浓郁,芳草萋萋;湖北岸假山顶的松树林中,坐落着古香古色的六角凉亭。

朝阳亭(陈永欣摄)

由山下沿着16步台阶走进凉亭,只见山上山榆吐绿,刺梅盛开,放眼望去,环境幽静,风景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常隆基碑园现已成为富锦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名镇名村的重要景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来此瞻仰、旅游、观光。

假山凉亭陈永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