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精准扶贫 重在“实”字
2018/1/24 10:17:21

张雪娇

强化精准扶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重在一个“实”字,即贫困户识别要按实际,做到精准,不符合标准的坚决排除在外;各方面脱贫信心要实打实的足,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组织领导要实,不只是开开会、讲讲文件了事儿;脱贫措施要落在实处,不搞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这四方面缺一不可,否则很难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识别贫困要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楼大厦平地起,靠的是埋在地下的地基。精准识别贫困户是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容不得半点马虎。识别不准,所有后续的工作都是在做无用功。将非贫困人员纳入到贫困户当中,不但会引起民怨,也直接导致后续工作量加大,浪费国家资源用到不需要的人身上;将贫困人员忽略在外,达不到扶贫的目的,违背国家扶贫初衷。各级扶贫工作者,特别是镇村级工作者,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一要吃透政策规定,将政策熟记于心,做到用之即来。二要严格遵照标准,按规则识别贫困,不偏亲向友,杜绝双重标准。三要顶住舆论压力,不怕挑事的百姓,不畏说情的“权贵”。

二、脱贫信心要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味的将工作往难处想,人的思维将走向死胡同,开展工作也会举步维艰。作为亲身体验过扶贫工作酸甜苦辣的乡镇工作人员,我深深的体会到信心对工作在扶贫战线的同仁们是多么重要。一线扶贫工作量大、压力大,需要吃透上级繁多的要求、规定;需要顶住百姓各种舆论压力;需要顶住家人不满的抱怨;需要完善各种资料档案;需要统计各种报表等等,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树立强大的信心,扶贫工作就赢了一半。自己树立信心的同时,更要帮助百姓树立脱贫信心,对扶贫政策及有关要求进行大力宣传,做到耐心细致、家喻户晓,加深人民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心,帮助百姓摆脱“我贫困,我能干什么”的心态,树立“只要肯干,一定能脱贫”的志向,这样,我们的脱贫工作就完成了一半。

三、组织领导要强

    一方面上级政策要避免朝令夕改。出台政策规定之前,要加强研判,避免跟风,别的地区适合的规定标准,不一定适合本地区。朝令夕改不但增加基层工作量,而且不利于政府树立威信,会让基层无所适从。另一方面要加强队扶贫一线的组织领导。扶贫工作多面对的是农村居民,村干部素质和能力有限,乡镇要加强对各村的领导,派精干镇干部到村指导扶贫工作,传达扶贫政策精神,乡镇干部把握政策方向,村级干部把握民心民情,这样才能搞好工作。

四、脱贫措施要实

精准扶贫落在实处是要帮贫困户增收脱贫,纸上谈兵脱不了贫,空有志向也脱不了贫,只有实实在在的干事、谋发展,才能脱贫。总的原则是分类实施。

不同贫困家庭、贫困群众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根据实际推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才能提高扶贫成效。坚持精准扶贫,就要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对扶贫政策进行科学分类,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可以通过产业扶贫、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等,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对于因灾、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的人口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实现脱贫;对于因突发情况造成返贫的群众,努力做到当年核查、当年救助、当年解决问题;对于贫困村,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等,逐步实现整体脱贫。具体要做到三动:

一是实施政策牵动。充分利用国家、地区扶贫开发项目,扶贫金融贷款,带动乡镇、村干事、创业。二是实施产业拉动。通过新建、扩建原有产业项目,落地新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例如,2017年我镇新建设食用菌小区一个,新建木耳大棚29栋,通过大棚租赁分红和贫困户入社务工,可带动贫困户48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推动光伏发电项目落地,每个村建设300千瓦的小型基站,每个基站年纯收益可达15万元以上,带动250户贫困户脱贫。三是实施能人联动。通过能人带动、推动、联动,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方向不明、动力不强和信心不足等问题。其实老百姓有很多想法,但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抵御风险能力很低,通过能人牵头干事,帮助贫困户分担风险,能够极大地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我镇兴华村党员张福宏的福宏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扩大经营,鼓励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德胜村党员曹志敏吸纳9户贫困户加入绿田粮食种植合作社,利用小额扶贫贷款45万元,发展高油高质绿色有机大豆450亩,预计年利润可达20万元左右,年底可带动9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能人带动效应不可估量。

[FS:PAGE]

精准扶贫,功在当代,立在千秋。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盲目蛮干不行,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实干、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切重在一个“实”字。只要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骨头我们都能啃下来,打赢这场歼灭战。

(作者系汤原县老科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