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佳木斯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10/16 9:29:09

杨春福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带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近期,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市考察学习,同时深入我市各县(市)区和有机、绿色食品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佳木斯市是全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早在1999年,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绿色食品工程指挥部,实行“绿色食品工程”专项推进。翌年又提出了围绕打好“生态之都,绿色家园”的生态农业品牌,加快绿色食品发展。可以说佳木斯绿色食品产业起步早,是全省首批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试点市之一,并实现了无公害产地整体区域环评。我市及所辖7个县市区分别获得了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县(市)区牌匾和证书。目前,全市已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面积89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5.7,位居全省前列。有机食品企业22家,有机食品标志51个,绿标企业72家,绿色食品标志254个,地理标志13个。有机绿色食品企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8户,5000万元以上的8户,2017年实物总量465万吨,实现产值154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市相比,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1、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追求产量上下功夫,对绿色食品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致使很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识不足,对绿色食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缺乏必要了解。

    2、成本和收益不对等。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生产者要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一些额外劳动,但在经济效益上,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与普通产品没有多少差异,体现不出绿色食品价格上的优势,从而使绿色食品生产者的额外劳动得不到补偿,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企业认证的积极性较差,出现了部门热,企业冷的现象。        

    3、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一些企业还是处在传统的销售方式,特别是在网络营销已经全面风行的今天,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宣传企业、宣传产品、宣传品牌,网络销售发展缓慢。并且很多参加展会的企业只是应付,没有充分利用好展会应起的作用,优质产品得不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4、有机、绿色食品标志数量增长缓慢。我市有机、绿色食品标志从开始到现在每年认证的数量不少,但每年都有弃标现象,造成数量增长缓慢。以2015年为例:新增有机标志2个,绿色标志24个,而有机食品弃标5个(汤原鸿钰米业3个、汤原金富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绿色食品弃标4个(莲江口农场粮油公司1个、富锦富华粮食经贸有限责任公司1个、富锦市宏胜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究其原因:一是办标成本高。认证一个有机标识国家收费近4万元,认证一个绿标(大米)收费1.34万元(企业自建基地环评费还得再增加1.2-1.5万元)。二是绿色、有机标志每年的维持费用过高(有机标志每年近4万元;绿色标志每年使用费1800元,每3年续展费1.34万元),企业难以承受。三是有机、绿色食品优质不优价,相比普通农产品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四是地方政府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缺少相关扶持政策。

    5、政策扶持弱于其他地市。几年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市都加大了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哈洽会为例,哈、齐、牡、大庆等市每年哈洽会都拿出几十万到100万元的资金支持绿色食品展销。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每年正常列入财政预算的绿色食品工作经费为20万元。牡丹江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绿标认证补贴、质量监管、市场营销、基地建设等工作。哈尔滨市对取得一个地理标志的主体标志补贴50万元。目前,我市没有制定补贴政策,也没有相应的经费纳入预算。

[FS:PAGE]

    6、人员少,平均年龄偏大。我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有人员8人,从2001年成立至今,人员始终没有变化,从年龄上看,40岁以下1人,40—50岁2人,其余均为50岁以上,其中具有“三品一标”认证资质的工作人员只有2名,而且年龄偏大,加上近几年自身工作也有些欠缺,导致了我市绿色食品工作与哈、齐、牡、大、绥的差距拉大。而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实有编制12人,50岁以上1人,30—40岁2人,其余为30岁以下,其中有3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

    三、下步工作重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抓好绿色食品工作的多次指示,今后我市绿色食品工作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速提升“三品一标”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和调动行业协会、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三品一标”的认知度和认证标志的积极性。将我市的优质米、林下经济、畜产品、食用菌、特色经济作物等都打造为绿色有机产品。全力打响“佳木斯大米”、“桦南紫苏”、“佳木斯黑木耳”等地域品牌,尤其加大力度,多申报佳木斯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加强培训工作。

    2、加强绿色有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抓住国家推动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认证工作,引导加工企业自建绿色、有机食品原料基地,建成一批原料质量优良、数量满足龙头加工需要的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3、强化市场营销。一方面,利用国内外大型会展平台,组织生产经营主体“走出去”,开拓我市绿色有机食品域外市场,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闯市场、创品牌;另一方面,在我市探索举办绿色有机食品大型展会,辟建绿色有机食品展示馆。同时,加强域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等形式,搞好域外市场规划布局,在域内现有农贸市场、物流园区、大型商超,建立佳木斯绿色有机食品专区或辟建大型绿色有机食品专业市场。

    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投入品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我市绿色有机食品的品牌信誉。健全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

    四、工作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都制定了绿色食品发展实施意见,其中“三品一标”补贴额度各有不同,但发展方向都是一个目标,就是促进“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一是建议市县两级设立专项资金,对地理标志、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品牌营销、质量监控、食品安全检测、区域环评等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尽快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有机、绿色食品认证,鼓励县(市)区申报国家级大型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鼓励有机、绿色食品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宣传、推广、策划,提升有机、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

    2、解决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市每年按国家、省主管部门要求必须参加的大型全国性和区域性展会4次,加上其他展会10余次,完成省、市目标考核需要经常深入县(市)区企业推进督导、现场检查、跟踪落实等工作,这些方面需要专项经费支持。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抽检、年检、深入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宣传服务、技术指导等项工作也都需要经费保障。建议将发展绿色食品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3、加强队伍建设。绿色食品工作知识发展更替快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及时透彻,从而真正将国家政策和农业科技转化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建议加强人员配置,把能力强,懂业务,年轻化的新鲜血液输入进来,解决绿色食品工作人员年龄偏大问题。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专门机构,增设编制人员,保障绿色食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FS:PAGE]

 

(作者系佳木斯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