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郊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2018/11/12 9:33:03

牟国杰 李作军

佳木斯市郊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两岸,辖6乡5镇、7个街道办事处、97个行政村、14个农林牧渔场,幅员面积1748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区面积的93.2,总人口31.4万,其中农业人口15.5万人,2014年全区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41.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9.3 亿元,畜牧业总产值19.5亿元。根据市老科协的部署,区老科协组织区农业局科技人员对近日全区重点乡镇进行了实际调研,形成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乡村战略振兴的调研报告。

一、种植业调整情况

按照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郊区确定了重点发展粮、经、饲作物的总体思路,我区积极引导农民调减大田作物,扩大蔬菜、红树莓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蔬菜瓜果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31万亩,其中红树莓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2.25,达到4969亩,蔬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5,达到3.87万亩,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生产、红树莓种植、休闲采摘为主体的城郊型农业发展格局。以城市“菜篮子”为核心,重点建设了七大蔬菜园区和八大蔬菜生产基地,全区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含复种指数),涌现出了一批绿特色蔬菜品牌,其中何朝俊大白菜、三联油豆角、兴华寒地葡萄、万庆番茄等蔬菜品牌,年可向市场提供绿色蔬菜0.3万吨;以红树莓为核心,重点发展了北药、生姜、黄花菜等一批特色种植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以休闲采摘观光农业为核心,重点建设了大田良种场蔬菜采摘观光园区、莲江口晓丽葡萄采摘园等4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

1、蔬菜生产形成一定规模。围绕郊区的地域优势,我区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始终把蔬菜生产放在农业生产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绿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投资1450万元,新建蔬菜生产棚室700栋,全区蔬菜生产棚室达到4526栋。重点建设了长青四合生姜园区、大田良种场蔬菜园区为主的七大生产园区。同时建设了沿江乡大白菜生产基地、万兴村番茄生产基地、三连村油豆角等八大生产基地。2017年底在郊区大田良种场建设现代蔬菜园区一个2018年春与广州客商合作,种植大棚1600亩香菜,预计效益108万元,

2、特色种植发展势头良好。了培育我区特色农业的核心产业,区委、区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到尚志、辽宁等地考察红树莓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红树莓产业的号召,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红树莓产业项目工作。出台并下发了《佳木斯市郊区红树莓种植补贴办法细则》,对发展红树莓产业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散户每亩补贴1000元;联合连片种植每亩补贴1300元,主要对美丽乡村试点村,以集体为单位种植面积达到50亩,每亩补贴1300元。同时规划建设4个冷库,每个冷库补贴150万元。为使红树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大田蔬菜生产园区,新建120亩红树莓种苗扩繁基地,为我区红树莓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红树莓因其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早已被发达国家消费者认可,成了风靡世界的“黄金水果”、“水果之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市场年缺口100万吨。红树莓种植项目具有投入低、见效快,一次性投入,多年收益的特点。以家庭方式种植红树莓第一年一次性投入1900元/亩,第二年少量挂果,基本可以收回成本,以夏莓为例第三年达到盛果期,亩产2000斤,莲江口镇巾帼树莓合作社订单收购价为4元/斤,亩产值8000元,扣除成本亩纯收入可达6100元。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经济效益。

3、休闲农业初步形成格局。沿佳滨路以大田良种场蔬菜园区、民兴农家乐小菜园、敖其湾龙源水寨及赫哲民俗风情景区、大来岗林场生态旅游区为重点景区,建设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目前大田良种场菜园自助采摘,已建成120个小菜园,为提高大田良种场蔬菜园区标准化建设水平,我区投资15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5亩的林下浆果展示区,累计栽植观赏荷花2000株、栽植红玫瑰、黄玫瑰、红王子锦带、葡萄等绿化苗木4120棵;民兴村农家乐旅游项目,现已成立3家特色餐饮,今年新开设一家赫哲特色餐饮;影视城上下水管线、用电、亮化等基础设施已完善,木质结构完成维修,停车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来岗林场葡萄采摘项目、梅花鹿苑,花卉景观观赏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

[FS:PAGE]

    二、农业产业调整情况

    几年来,我区紧紧依托环绕城市的特殊地域优势,一方面加大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三大作物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另一方面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效融合,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与生产基地、生产农户的有效融合,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生产农户的有效融合等几种主要模式,强力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1.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截止2014年底,郊区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45户,其中以水稻、玉米、大豆加工为主的企业达到36户;以蔬菜等经济作物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企业9户。我区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实现企业与农民经济效益的双赢。尤其是以冬梅豆粉、宏伟淀粉、联喜猪肉、谷实科技、垦农种业等一批农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农户1.5万户,建立了30万亩紧密型原料生产基地,辐射带动面积约50万亩以上。一是依托13家种业公司,引导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种子生产基地30万亩,年可提供水稻良种12万吨,建设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其中垦农种业集团依托周边几家水稻种业以及莲江口农场水稻种业研发基地,建设了集水稻种子研发、展示、培训、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中心。二是扶持罗斯博瑞有限公司,壮大红树莓产业,以莲江口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区红树莓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区红树莓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全区的农业、发改、工信、商务等多部门形成合力,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效果。

2.农产品流通业进一步转型。通过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产品流通企业的示范引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全区较有规模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我区农产品种植基地、园区相结合。一是物流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密切合作。我区扶持松花江稻米合作社与申通快递物流公司签订了10万斤的富硒大米线上销售合同,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合同,落实了种植地块,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负责为社员提供富硒稻米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同时提供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并采取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确保了富硒大米的品质,实现了由种植业合作社向服务性合作社的转变。二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仓储物流业。引导合作社拓展粮食烘干仓储服务,扶持兴隆、佳合现代农机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设了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单批次为社员和周边种植大户提供代烘干仓储服务可达到600吨。目前全区各类粮食烘干仓储企业达到50家,建设粮食烘干塔42座,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3、农业服务产业正在崛起。结合全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设计了三条休闲农业产业带,一是沿哈肇路重点扶持以平安乡湿地公园、莲江口镇晓丽葡萄采摘园、红树莓示范区、绿色稻米基地为重点景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二是沿佳滨路重点扶持以大田良种场菜园子自助采摘、浆果展示观赏、民兴村农家乐旅游、敖其湾赫哲特色餐饮、龙源水寨、影视城、美丽乡村建设观光游、大来岗林场葡萄采摘、梅花鹿鹿苑、花卉景观观赏等生态旅游区为重点景区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三是沿哈同路重点扶持四丰园艺畜牧场中药材种植基地综合开发项目,依托天水渔场、西格木乡山水渔业有限公司渔场等基地发展集体休闲钓鱼、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高标准休闲渔业基地。全区目前农家乐餐饮娱乐场所达到19处,创建了四丰滨湖、江口晓丽葡萄采摘、敖其赫哲民俗风情园等四处集休闲垂钓、采摘、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品牌。

三、农业产品品牌与营销情况

全区现有省级知名农产品4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50.264万亩,其中绿色有机农产品39个,涌现出了以冬梅豆粉、联喜慢养猪、佳凤富硒米、金海大地生态米、大昌有机米等农产品品牌。依托佳木斯松花江稻米专业合作社与佳市博恒传媒集团、申通快递公司合作,开展线上、线下销售佳凤牌绿色富硒健康胚芽大米,今年合作社和申通快递公司合作,现已销售大米2201200。合作社经市农委介绍,与佳木斯市博恒传媒集团开展了广泛合作,集团负责线上、线下两种形式销售大米,主要采取私人订制、礼品包装、经纪人队伍、博恒官网、微商等形式销售合作社佳凤牌绿色富硒大米100吨。依托黑龙江金海大地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线上线下协同销售模式。该公司水稻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000亩,其中:有机水稻生产基地1000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5000亩,年生产有机大米315吨,年生产绿色水稻2500吨,主要销售方式是由位于哈尔滨市中国云谷的“爱之米”实行网上销售,“爱之米”对公司生产“金海生态”有机大米全过程实施远程监控,年销售“金海生态”有机大米200吨;同时由大连的东北绿色食品产业联盟大连金玛集团旗下的东北万庄包销,销售有机大米100多吨,绿色无公害大米1000余吨。

[FS:PAGE]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菜篮子工程”进展缓慢。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传统蔬菜产区已经消失,新的蔬菜产区西移北扩,但是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前期投入过大,使蔬菜生产发展缓慢,急需政策和资金扶持。

    2、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仍是短板,农产品仍然是“原子号”较多,经济附加值小。我区的红树莓生产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急需引进红树莓精深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开发红树莓果酱、果酒等系列产品,延伸红树莓产业链条。

3、休闲观光景点宣传力度不够。我区休闲观光农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有型的旅游线路,对市民的吸纳能力还较弱,宣传途径单一,市场开拓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品牌和市场影响力。

    五、对策和建议

1、建立扶持蔬菜和红树莓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先建后补、投资参股等投入激励机制,积极争取省市特色农业方面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组织生产。

2、以市场为导向打造绿特色农产品品牌。转变思路,着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的营销模式,注重农产品营销服务工作,科学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需求安排生产,加大互联网+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培育农产品营销组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依托城郊型农业发展特色产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长青乡四合村等8个蔬菜园区,沿江乡大白菜等7个蔬菜基地。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重点向设施蔬菜小区倾斜,不断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加快建设反季蔬菜、精细蔬菜和外销加工蔬菜基地,推进对俄出口基地建设,真正把郊区建成城市供应的“蔬菜产品”大厨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阿尔卑斯集团尽快投产达效。使红树莓产业真正成为我区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3、继续打造三条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带。发展休闲农业是推动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我区将继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与户外运动协会及各大新闻媒体合作,推介我区的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促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产业之一。 

4、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全区目前大榛子种植,主要分布在大来林场、松木河林场、群胜林场、四丰林场等,建议扩大种植面积,发挥资源优势。

作者系郊区老科协副会长  农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