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设“三支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2019/1/18 9:20:28

葛维君 白清波 张树文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幅员面积4415.6平方公里,辖6镇4乡,192个行政村,总人口46.7万,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年来,桦南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建设美丽桦南总目标,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核心保证作用。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建设好以领导管理者队伍、科技人才队伍、社会化服务队伍为重点的“三支队伍”,对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一、乡村人才队伍现状

1、乡村管理人员队伍断层,所学专业不对口问题突出。桦南镇为例,在编干部70人,其中40周岁以下24人;本科及以上文化19人,专科37人,中专(高中)14人;在编干部只有经管站、推广站的15 人中10人有技术职称。2001年合乡并镇后直至2011年,十年间乡镇没有补充新人;2012年以后才有选调生和新考录的公务员补充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截止到2018年6月,桦南镇共进新人17名,同时又有3人转出;新进的人员中,只有2人专业对口。

全镇80名村“老三位”队伍中,60岁以上7人,45到59岁62人,44周岁以下11人;大专文化3人,中专(高中)文化24人,初中文化53人。

当前,农村面临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困难局面。乡镇干部老的老、小的小,年令段差距较大;老的面临退休,小的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中间年令段基本断层;各类技术人员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形同虚设。据调查,仅农业技术推广站就有90以上的人员基本没干本行,没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村“两委”班子问题更加复杂:有的各行其事,遇事不商量,互相扯皮,相互推诿;有的家居县城,自己开小车回村工作,比乡镇干部都阔,出现了县直扶贫干部驻村、村干部“走读”的怪现象;还有的对政务、农技、科技知识、政策规定等一无所知,靠找关系、拉选票,上台后非贪即腐,不是为群众而是为自己,甚者与“半拉黑”有染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在乡镇管理者队伍中高学历人员少、年轻人员少、专业对口人员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管理者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2、乡村科技人才队伍能者奇缺,生产经营科技含量低。乡镇各部门助理很少专业对口,即便有对口的也很少抓本专业。村里的科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职业农民中更缺少有文化的年轻人,30多岁的很难找到;经管土地种植的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是凭借传统经验,种在地里,收在天上,只有靠多施化肥提高粮食产量。由于人才短缺,许多新技术很难推广,很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带头示范,导致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就目前看来,村科技人才队伍状况实在令人堪忧。

3、乡村服务队伍人才短缺,农民生产生活面临困难。随着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虹吸效应日趋明显。很多富裕农民到城里生活买楼居住,还有一些年轻人常年在外地打工,导致农村服务人才缺乏。有的村干部家在县城,处理村务遥控指挥,村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办事极不方便。尤其是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缺少技术服务,搞养殖防疫、治疗只能凭自己的经验摸索着干,村防疫员很多不懂专业知识,只能把药品发放到养殖户手中,技术常识一概不知;服务农产品的销售人员更是紧缺,只能眼看着中间商转手翻番获利,很多绿色优质产品卖不出去或低价销售,农民丧失了相当一部分利润空间。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更是困难重重,日常生活不便没人帮,身患疾病没人管,偶遇突发情况手足无措,困苦、孤独、冷漠、无助,农民急切地呼唤着生活服务社会化。

二、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农村“三支人才队伍”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干部管理体制约束,乡镇没有闲置编制招录新人。本世纪初,按照省、市行政区划的总体部署,桦南县由于合乡并镇导致乡镇干部职数缩减,为消化积压干部职数,造成了新人进不来、管理者队伍老化的局面;再则,在后来的少量干部调入中也存在招录部门用人指向不明确问题,招非所用,导致专业技术人才录用得较少。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干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不到位,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

[FS:PAGE]

2、受政治生态大气候影响,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缺失。基层党委主要领导管党观念淡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没能履职尽责,在用人问题上,往往是一人独大,用出事来一推了之。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好作风,“三会一课”、监督检查、通报表扬、教育处分等好制度被曲解、丢掉了。

3、受城市虹吸效应驱使,农民工进城成为社会潮流。由于城乡差别较大,很多年轻人不满足农村相对贫穷落后的现实,向往都市现代生活;即使外面打工辛苦,也不愿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由此形成了农村青年群体的缺失。

4、受传统的入仕思想支配,贫困的农村更难以留人。农民把子女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认为留在乡村没出息。据县教育部门调查,全县2017年高中生中毕业生1840人,励志回村生产劳动的人10;职业高中生中毕业生294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占10.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5、受产业链短的限制,农村的落后产业无条件留住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短,无吸纳劳动力能力,仅靠自己的少量土地很难脱贫致富,使很多青年农民不得不走上外出务工或经商的道路。

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首先靠的是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观念,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建设好“三支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1、建设好乡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强的乡村人才队伍,管理人才是关键。要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对口选拔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把优秀的大学生选派到村级班子中任职,培养造就大批乡村管理人才,改善乡村管理者队伍年龄、知识结构。要落实乡村两级书记的管党责任,建立双向述职”、考核问效、督导问责机制,奖惩分明,以严格的工作机制压实广大乡村干部的政治责任。要大力推进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级文件政策法规,不断提升政治素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全面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运用参观考察、专家讲座,实践提高等方式抓好农村干部市场经济、农业技术、法律法规、村务管理等学习培训;积极组织和推荐优秀农村干部去大专院校、党校、电大、农广校等参加致富技能知识学习,培养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管理者队伍。要严格乡村干部考核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对乡村干部的日常监管,不断提高履职水平。要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拓宽视野、广聚贤才,把积极引导和动员农村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有成人员、大学生村官、优秀乡村教师医生和退役军人等群众公认的农村党员和优秀人才纳入农村后备人才库,重点培养引导,为管理者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2、建设好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强的乡村人才队伍,科技人才是主体。要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变“引人”为“引智”。通过引进专家教授、选派骨干进修学习、外出挂职锻炼、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把农村急需的实用型科技人进来,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三产融合中建功立业。“天下多才,在所用之。”人才不但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不但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优惠,还要在住房、补贴、薪酬等方面给予方便,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孙斌产业集团以省水稻科研所为依托,聘请老专家徐一戎等6人为指导,率领桦南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培育出系选一号的替代品种——杂交稻桦优1号和鸿源15号,保持了桦南孙斌系列大米的独特口感和品质优势。梨树乡返乡农民吕塞峰创办的圣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三产”融合的省级龙头农业企业。创办中着眼于抢占人才高地,立足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应用水肥精准灌施技术、网络追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产有机鸭稻、渔稻米,逐步完善“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示范的现代农业模式,为桦南现代农业发展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要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坚持引才和育才并举。抓住省“双实用计划”落实契机,把科技特派员请进来,建立县域联合科技特派团,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点面结合的全方位指导服务。应用节本降耗和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项目,吸引一批非公经济人士回乡投资创业。依托涉农高校院所、培训基地、田间学校,每年培训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等农村实用人才。建立每年评选表彰“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机制,县给予每名入选者现金奖励,培养激励乡村振兴发展带头人。

[FS:PAGE]

3、建设好乡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坚强的乡村人才队伍,服务人才是基础。多年以来,以政府为主导、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在农民的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了保障作用,乡村服务人才队伍为助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特别是关涉为农民提供育幼、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化服务不到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加强乡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把城乡闲置的人力资源调动起来,由乡镇政府和社会团体搭建平台,采取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城乡富余劳力和离退休教师、医护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畜牧人员、人文工作者与农户逐一对接,实行全程、全覆盖式服务。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一技之长,为乡村振兴助力,是新时代赋予老科协的新使命;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也是实现梦想,民族振兴的应有之义。但要充分考虑老龄群体的特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健康生活,快乐服务。

 

(作者系桦南县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