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经军长征胜利80周年。富锦市博物馆为配合市委宣传部的“红色记忆”活动,在《富锦文博》2016年第一期专辑刊登了杨丰萍、张石玲夫妇的《长征路游记》。我有幸得到这期专刊,拜读后为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所震撼,同时也为杨丰萍、张石玲这一对年近古稀的夫妇重走长征路,并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游记和拍摄数千张图片而付出的艰辛所震撼。
杨丰萍1947年6月生人,副局级退休干部,现任富锦市文联副主席。张石玲1949年生人,退休职工。这对夫妇有共同的爱好,喜欢书画、摄影、写作和收藏。杨丰萍有《杨丰萍散文》等十多本文学作品出版。张石玲的国画作品,多次在省市展出并猎奖。近些年他们有计划,有准备的开展了红色旅游。为了体验和弘扬长征精神,2015年春节后,他们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从江西瑞金出发,或坐车,或徒步行走,历经4个月零两天,路经7个省,20多个市县(纪念地),最后到达陕西省吴起镇。
每篇游记中,对红军经过和战斗过地方、纪念馆(舍)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馆舍外部形态和内部布局、陈列展品的内容都有详尽的说明;对雕塑的造型、塑造的人物或事件及雕塑旁的文字内容都有明确表述;对每个纪念碑的石材、造形及高、宽、厚度和碑文内容都有准确的记载。读了以后若身临其境。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每到一地要做仔细的观察,匆忙的文字记录和对塑像、纪念碑的高度、宽度。厚度进行丈量、测算。这里,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可想而知。
在每篇游记中,都记载一些红军将士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录这些生动的故事,需要他们在浏览、参观过程中,认真仔细的听取导游或讲解员的讲解,如记录不全必须多次上前讯问。有的还要通过做管理人员的工作来获取。如在《红军长征第一山——云石山》游记写道:当他们到云石山古寺参观时,正逢那里修建。他们便主动找管理人员说明情况,管理人员得知他们是从5000里外的东北来的,看到他们又那么大年龄,而受到感动,便认真地给他们讲述了发生在那里的红军故事。
在游记中,我们还看到,有许多时候,他们需要长途跋涉,需要攀登山脉、阶梯,甚至有时冒着风雨。如在去于者长征纪念馆那天“3月26日,我们从瑞金乘长途车去于都。下车后正逢连绵中雨,我们不顾风雨大小,挽着裤腿,打着雨伞,徒步走到距客运站4公里的于都东门外于都河畔的“长征第一渡纪念馆”。在去娄山关途中:“到了板桥镇,当时天气特别冷,又下着山雨。因为是旅游淡季,去娄山关不通车。我们只好租了一台能驮两个人的摩托,顶着冷风,冒着小雨,爬山越岭到20公里外的娄山红军战斗遗迹”。而在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时,为了掌握碑园的全貌,他们不顾年老体衰,在寒冷的天气里,满山都是积雪,我们一步一步踏上上山台阶,一共300多级。因为高山缺氧,呼吸非常困难,我们走一段休息一会,到元宝山山顶时已是筋疲力尽。对于这些困难,杨丰萍,张石玲夫妇却不以为然,第一次看到原滋原味的真迹,真为眼瘾。
捧着这本专刊,觉得它是沉甸甸的。很难想象它是一对年近七十岁老人,经历重走长征路的作品。我想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
沙棘供稿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