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富锦市老科协
吴大澄,近代富锦开发的奠基者
2017/3/27 9:43:05

田增岐

清朝爱国大臣吴大澄是黑龙江省富锦市发展史上,一个彪炳史册的近代开发的奠基者。他以设立富克锦赫哲自治区为契机,为富锦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高瞻远瞩、磅礴大气的为政之道,使他成为一个值得富锦人民永远纪念的历史人物,使富克锦赫哲自治区的首府嘎尔当古城成为松花江下游名胜之地。

嘎尔当古城(田增岐摄)

吴大澄,江苏省吴县人,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字清卿,号恒轩。既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书画家,又是忧国忧民的爱国大臣。同治元年(1862年)他以诸生身份入京应试时,便慨然上书,直刺时政弊端;同治七年(186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一年(1872年),他不畏权势和个人得失,毅然上疏反对穆宗奢侈浪费国库资财举行大婚,声震朝中;翌年因上疏反对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被盛怒的慈禧贬为陕甘学政;在光绪三年(1877年)任河南道帮办和光绪四年(1878年)任河北道帮办期间,皆情系天下,造福一方,深得民众爱戴。光绪六年(1880年)光绪皇帝下诏授吴大澄二品卿衔,任命为吉林防务督办,协助吉林将军铭安专职办理边疆开发和保卫事宜,在富锦大地上谱写了他人生历程上光辉的一章。

吴大澄雕像(富锦博物馆资料图片)

清朝的吉林省(含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部分地区)是中国的东部门户,更是被沙皇俄国不断蚕食侵扰的地方。由于沙俄不断对我方的赫哲人烧杀淫掠和哥萨克带来的性病和天花的流行,导致我方赫哲人口急剧减少,与此同时,沙俄当局软硬兼施、千方百计诱惑胁迫中方赫哲改装易服加入俄籍,这对本来人口不多的中国东部边境地区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国境空虚,边防告急,国势日蹙。

吴大澄到任后,立即同沙皇俄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果断提出在三江平原建立一个专门管理赫哲族的军政合一机构,以强边固防,绥靖安民,抵御沙俄的侵扰。此举得到铭安的大力支持。于是,吴大澄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九月二十四日,与铭安联名向朝廷奏请,将三姓东的七姓赫哲居住之地,即今佳木斯东郊,以及双鸭山、集贤、友谊、桦川、富锦、同江、抚远、虎林、饶河等地从三姓副都统划出来,设立协领衙门单列管理。清廷于十月十一日批准了铭安、吴大瀓的奏章。吴大澄在接到御旨后,立即带领三姓副都统长麟和正黄旗佐领葛依克勒,沿松花江东下,考察设立协领之地。在葛依克勒富廷族区,吴大澄见大屯古城自唐渤海国时期即为松花江下游的建制之地,可谓历史悠久;葛依克勒富廷族区所在地福题新屯(今富锦市大屯村)以及毗邻的嘎尔当屯和今富锦市区所在地霍吞吉林屯相距不远就有50余户赫哲人,堪称松花江下游最大的赫哲人聚居地;而嘎尔当西的富克锦城堡,毗邻江边,地势高峻,更是扼控松花江锁钥要冲。因此,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将协领衙门设在富克锦城堡北边。

三姓副都统印(依兰 廖怀志提供)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二月,铭安、吴大瀓将遵旨拟就的《设富克锦协领章程十条》再次呈奏朝廷,并在三月十九日清政府批准后,任命战功卓著、威望显赫的原嘎尔当城主尤坑哈拉·克热炳顺为富克锦协领。由此,在松花江下游形成一个以富锦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的赫哲自治区,为近代富锦的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富克锦赫哲自治区区域图(田增岐制图)

当时的富锦一带,由于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征服海西女真时的一次次残酷劫掠和杀戮,导致富锦境内松花江畔的今大屯、富民、和悦陆等屯寨成为无人之地,自唐渤海国开始设衙建制并被《吉林通志》称为松花江下游九大古城之一的大屯古城也被荡为废墟。而富锦南部的七星河、挠力河一代的300多户女真人,也在满人被调入关,宁古塔一代形成空虚后,被皇太极全部强迁到宁古塔,编入满洲八旗中,致使七星河、挠力河两地屯寨成为空境,一度在明朝时期屯寨星罗棋布,人烟稠密,经济发达的富锦竟成为空荒之地。再加上清朝建立后为保护龙脉,禁止汉族人进入这一地区,导致富锦大地土地荒芜,草木丛生,人迹罕至,变成了野繁盛、渺无人烟的北大荒被清政府划给了三姓古老的赫哲氏族葛依克勒,成为渔猎之地。

大屯古城废墟(田增岐摄)

富克锦协领在富锦的设立,为富锦的开发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在吴大澄招民引佃、屯垦戍边治国方略的指引下,富克锦协领首先在富锦大力推行垦荒引佃富边政策,并以此为中转,将来此拓垦的汉族人分流到同江、抚远、饶河一带。汉族人在带来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促使富锦走出了闭塞落后的暗谷,踏上了洒满文明曙光的发展之路。

在政治上富克锦城(后称嘎尔当古城)成为赫哲自治区首府,奠定了富锦在松花江下游的政治中心地位。吴大澄将赫哲自治区辖境划为镶黄旗(音达木至喀尔库玛),正黄旗(福题希至图斯克),正白旗(侬勒布至得勒奇),正红旗(额图至通江)等四个军政合一的佐领区,由设在嘎尔当的富克锦协领衙门直接统辖,为清朝末年在松花江下游建立富锦(含今集贤、友谊、双鸭山地区)、同江、抚远、饶河、虎林、桦川等县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揭开了松花江下游历史文明的新纪元。

经济上快速实现了由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渔猎经济是人类最原始的经济形态,对大自然依赖性大,资源再生能力薄弱,生活环境不够稳定,难以摆脱愚昧落后的生活状态。富克锦协领通过1890年(光绪十六年)、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1905年三次在富锦一带招民引佃,向汉民放荒,到1909年富锦建县时,便相继建起了45个汉族村寨,人口达到了12 503人,土地达到30.4万亩,并在城郊建起了两幢粮仓,以备荒年和战时之需。富锦不但率先在赫哲自治区渔猎经济为主转变为以农耕经济为主,而且成为松花江下游村寨、人口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三江平原第一都邑

富锦第一次放荒之地(田增岐摄)

贸易成为松花江下游商品集散地。当时,嘎尔当屯和富克锦城内的关帝庙都建有松花江下游最大的以物易物贸易市场,交易活跃,范围广泛。松花江下游各地赫哲人在这里同来之今吉林省扶余县和黑龙江省的依兰县、阿城市的客商进行交易,用名贵兽皮、珍稀榛果和地产药材,换取烧酒、食盐、布匹、火柴等日用品。

今日嘎尔当村(田增岐摄)

交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略。陆路方面各防区在春秋两季由佐领组织士兵,沿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右岸修路、造桥、建驿站,开辟出了富锦经桦川至依兰,富锦至同江、抚远、饶河,长达710公里的边境道路。水路方面协领衙门在嘎尔当下垓修建了长一里许的船库,监造大船10余艘;在霍吞吉林(今富锦市区)修建了港口,在四个佐领区修建了4个轮船停靠码头,形成了完备的水运交通体系。

富克锦协领衙门船库所在地(田增岐摄)

军事成为松花江下游的战略重镇。富克锦协领衙门在今同江市三江口处、挠力河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乌苏里江入黑龙江处、虎林县虎头伊曼河口处,以及今饶河境内的西布克里和阿布亲处,设立了六大边防军军营,士兵达到6000余人;富克锦城堡驻有步兵、骑兵各200人;直属协领衙门的松花江水师营,拥有舰船12只,“噶尔萨”大炮15尊,官兵炮勇178名。

今日同江市三江口(田增岐摄)

文化成为松花江下游萨满教的中心地。萨满教在嘎尔当和大屯形成了五级三派,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萨满祈祷师和多处设施完备的祭坛。祈祷师在举行仪式时唱的神歌中包含的古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成为赫哲族口头文学伊玛堪(说唱故事)、加林阔(流传小唱)、苏胡罗(民间故事)等赫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流。涌现出出生于富锦的赫哲民间说唱家葛德胜、赫哲族著名歌手葛长胜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赫哲民间说唱家葛德胜在说唱伊玛堪”(富锦博物馆资料图片)

赫哲族著名歌手葛长胜为原省长陈雷演唱伊玛堪”(选自《饶河赫哲族》)

 

由此可见,富克锦赫哲自治区的成立,奠定了富锦在松花江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这是吴大澄为富锦的后续发展留下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世人继往开来,励精图治,书写出更加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