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一、总体防控策略
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以玉米螟、粘虫、玉米大斑病为防治重点,兼顾丝黑穗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线虫矮化病、灰斑病、玉米蚜虫、双斑长跗萤叶甲及地下害虫。优先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强化种子处理,加强适期播种、中耕铲蹚、科学施肥、优先选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抓住“大喇叭口”防治关键时期,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控病虫、提单产、保生态,提升玉米综合产能。
二、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丝黑穗病、根腐病、茎基腐病。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低洼地块及时挖沟排水,中耕散墒。防治根腐病、茎基腐病,可使用含有咯菌腈+精甲霜灵或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可用含有戊唑醇或种菌唑成分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处理,戊唑醇用药量要达到有效成分含量8克/100千克种子;种菌唑用药量要达到有效成分含量10克/100千克种子以上。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可选用含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生物药剂可用木霉菌颗粒剂或种衣剂。正常包衣玉米种子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科微康)拌种,用量为400毫升科微康处理玉米种子15千克~20千克,预防玉米苗期病害,同时起到促生根、抗低温的作用。5亿/g枯草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可施可力)6千克/亩,以种肥的形式施入,同步底肥减少6千克/亩的化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作物微环境,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与繁殖,促进次生根系的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2.玉米大斑病等叶斑类病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普通锈病、褐斑病、纹枯病、鞘腐病等病害防治,应优先考虑种植抗(耐)病品种,并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感病品种或前一年重发生地块,可在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出现病斑),田间发病达到防治指标或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田间喷洒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药剂,或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烯唑醇等化学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天~10天再喷1次。纹枯病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以减轻危害。
3.线虫矮化病。我省农户俗称“顶腐病”,该病主要由长岭发垫刃线虫侵染引起,田间表现为多种症状,最典型症状为初期叶片沿叶脉方向产生黄色或白色失绿条纹;有的植株叶片皱缩扭曲,或叶鞘或叶片边缘有锯齿状缺刻;茎基部组织从内向外腐烂开裂,内部中空,呈“虫道”状;发病植株普遍矮化,不结实或果穗瘦小,少数发病较轻植株后期可恢复生长,但植株相对矮小,果穗发育不良。防治玉米线虫矮化病:一是使用含有丁硫克百威、硫双威等含杀线剂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二是晴好天气加强铲蹚,增温散寒,消灭杂草,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发病。三是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时追施氮肥,发病较重地块更要及早追肥。同时,发病初期叶面喷施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或宁南霉素)及锌肥和生长调节剂(如碧护或芸苔素内酯等),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三、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生物防治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颗粒剂随种肥沟施。化学防治可用含有噻虫嗪、噻虫胺、溴氰虫酰胺或丁硫克百威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处理。金针虫、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随种肥施用。防治地老虎,可设置糖醋酒盆诱杀成虫;当田间点片为害时,可人工拨土捕捉,消灭幼虫;或割青草间隔5米堆成堆,在堆底喷洒300倍液敌敌畏诱杀。防治跳甲、蒙古灰象甲、黑绒金龟子等苗期害虫,可用毒死蜱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防治斑须蝽可用啶虫脒或噻虫嗪喷雾防治。
2.玉米螟。上年秋季扒秆调查玉米螟百秆活虫数30头以上时,需进行防治。(1)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在村屯周边或农田周边,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2)释放赤眼蜂寄生卵。赤眼蜂宜选用松毛虫赤眼蜂或玉米螟赤眼蜂。放蜂3次,在玉米螟蛾羽化率达到20%时(玉米螟蛾始盛期),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日,间隔5天后第二次放蜂,间隔10天后第三次放蜂。每亩3次总放蜂量为15000头,每亩每次放两个点,共5000头。蜂卡可选择人工投放或植保无人飞机投放。人工投放,应在放蜂点上选一株生长健壮的玉米中上部叶片,沿主脉撕成两半,取无主脉的一半叶片,将蜂卡放在叶片背面,卵粒朝下,叶片向下轻轻卷成筒状,用线订牢即可。蜂卡拿到后要在当日上午放出,如遇大雨不能放蜂,可选择阴凉通风的仓库,蜂卡分散放置,或放于冰箱冷藏室中暂时储存。(3)田间药剂防治玉米螟幼虫。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或飞机航化作业喷雾防治。防治药剂应优先选用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球孢白僵菌,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化学药剂。对于玉米螟发生重,或鲜食玉米、制种田等要求防控效果高的玉米田,上述技术可同时使用,并可在雌穗期再施药1次~2次防治蛀穗幼虫。在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的同时,混用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可兼防玉米大斑病,混用噻虫胺、噻虫嗪可兼防玉米蚜虫,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防病虫促增产。
3.玉米蚜虫。利用噻虫胺、噻虫嗪、溴氰虫酰胺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有效抑制前期田间蚜虫增殖。当田间蚜量达到50头/株以上,或植株(雄穗和顶部叶片)出现蚜虫聚集情况时,可使用苦参碱、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印楝素等生物药剂或噻虫嗪、啶虫脒或氟啶虫酰胺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4.双斑长跗萤叶甲。应用噻虫胺成分种衣剂包衣,实现防控前移。该虫重点为害叶片背面和雌穗周围。在害虫盛发期,喷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噻虫胺等药剂进行防治。可结合防治玉米螟时兼防。
5.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入侵我国境内的草地贪夜蛾,其生物型为“玉米型”,主要以为害玉米为主。目前我省尚未发现草地贪夜蛾,但存在侵入可能,为草地贪夜蛾的重点防范区。全省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应及时启动性诱、灯诱等监测设备和监测手段,及时监测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动态。组织监测网点调查员全面开展调查,准确掌握重大病虫害发生区域、为害地块,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
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应以药剂防治为主,重点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或雌穗等部位。幼虫低龄低密度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印楝素、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等杀虫剂。采取航化作业,亩喷液量应达到3升以上。
四、主要杂草防治技术
1.苗前封闭除草。玉米封闭除草,可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混配异噁唑草酮、嗪草酮、莠去津、2,4-滴异辛酯、噻吩磺隆及其复配制剂,或使用新型除草剂噻酮·异噁唑混配莠去津苗前封闭或苗后早期(玉米3叶期前)封杀结合施药。上述药剂一般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用药量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含水量低用高剂量,反之用低剂量。砂壤土地块,不宜使用嗪草酮、2,4-滴异辛酯等药剂,以防淋溶药害。春季低温多雨、低洼易涝地块,使用含乙草胺、嗪草酮配方应注意施药时期和用量的选择,避免发生药害。
2.苗后茎叶除草。玉米田苗后除草一般在玉米3叶~5叶期施药,选用药剂以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环磺酮、莠去津、2,4-滴异辛酯、氯氟吡氧乙酸为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地块可选用烟嘧磺隆混配莠去津,以阔叶杂草为主特别是苘麻较多地块可选用烟嘧·莠混硝磺草酮或氯氟吡氧乙酸;制种田、甜玉米、粘玉米等对除草剂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块可使用莠去津、苯唑草酮,使用硝磺草酮需做品种敏感性试验。大田可选用配方如下:(1)烟嘧磺隆+莠去津。田间杂草以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在玉米3叶~5叶期,用烟嘧磺隆混莠去津茎叶喷雾处理。(2)硝磺草酮+莠去津。田间杂草以苘麻、藜、苋、蓼、鸭跖草、小蓟等杂草为主,绿狗尾草、野黍、马唐等杂草较少的地块,在玉米3叶~8叶期茎叶喷雾处理。(3)硝磺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田间杂草种类较多,且野黍等禾本科杂草发生较多的地块,在玉米3叶~5叶期,禾本科杂草5叶期前茎叶喷雾,能取得较好的防除效果。(4)苯唑草酮或苯唑氟草酮+莠去津。田间主要以狗尾草为主地块,应尽可能在玉米3叶~5叶期,最迟不能超过8叶期用苯唑草酮或苯唑氟草酮+莠去津+植物油助剂茎叶喷雾处理。(5)环磺酮+莠去津。田间杂草较多,且稗草发生量较大的田块,在玉米3叶~5叶期使用环磺酮+莠去津茎叶喷雾处理。苘麻发生较多的地块选用含辛酰溴苯腈配方。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同江市老科协农业分会王兴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