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一、总体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抓住重点地区、重大病虫、重要时段,实施科学防控,推进绿色防控,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重点防控小麦根腐病、小麦腥、散黑穗病、小麦赤霉病、蚜虫、粘虫及杂草。
二、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积极采取农业防治措施。(1)优先选用抗(耐)小麦根腐病、小麦腥、散黑穗病、小麦赤霉病品种。(2)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1年~2年,严重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3)麦收后及时翻耕,加速病残体腐烂,清除田间杂草。(4)播前精细整地,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适时早播、浅播,提高植株抗病性。
1.小麦根腐病。可用咯菌腈、戊唑·福美双、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
2.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可用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成分或唑醚·灭菌唑、氟环·咯·苯甲、萎锈·福美双成分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处理。
3.小麦赤霉病。在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遇到适合病害流行的连续阴雨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叶菌唑、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等,施药后 3小时~6 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如抽穗扬花期遇到适合病害流行的连续阴雨天气,需隔 5天~7 天再用药防治 1次~2 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三、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蚜虫。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生物药剂苦参碱、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印楝素等生物药剂或噻虫胺、噻虫嗪、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噻虫胺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天敌进行防治。
2.粘虫。参照第二部分 七:突发性、杂食性重大虫害防控技术。
四、主要杂草防除技术
1.防治阔叶杂草。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主要有2,4-滴异辛酯、2甲4氯、苯磺隆、唑草酮、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2,4-滴二甲胺盐、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等。可采用苯磺隆+2,4-滴二甲胺盐、辛酰溴苯腈+2,4-滴二甲胺盐、氯氟吡氧乙酸+2,4-滴二甲胺盐,于小麦3叶~5叶期,阔叶杂草2叶~5叶期喷施。2,4-滴异辛酯、2甲4氯等激素类除草剂施药过晚可能造成药害,辛酰溴苯腈不能在高温天气或低于8℃下用药。
2.防治禾本科杂草。可用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等药剂防治。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同江市老科协农业分会王兴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