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东风区老科协
水稻分蘖期如何防治病虫害?
2023/6/12 9:22:11

水稻分蘖期主要防治“二虫一病”。潜叶蝇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4~5代,为害水稻主要是第二代,为害严重期为6月上、中旬。负泥虫(背粪虫)是水稻常发性害虫,尤其是山边、靠近林带及草荒地块为害严重,发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水稻叶瘟一般发生在6月末7月初,7月中、下旬为叶瘟盛发时期。发生叶瘟的地块,往往继发节瘟、穗颈瘟,有时可延续到黄熟期,严重影响水稻生育和产量。

 

1)潜叶蝇:潜叶蝇以幼虫潜食叶肉,致稻叶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

 

人工防治方法:一是春秋两季清除田边、沟边杂草,消除虫源。二是在本田潜叶蝇危害盛期采取晒田或浅水灌溉,减轻危害。

 

化学防治方法:一是插秧前施“送嫁药”。二是在幼虫初期亩用10%吡虫啉每公顷300~450克喷雾,可兼治其他害虫。

 

2)负泥虫(背粪虫):成虫、幼虫沿叶脉取食叶肉,在叶尖部分则食穿表皮。大发生年受害严重的禾苗全部变白,或造成禾苗生长黄弱,抽穗不齐,稻谷减产。

 

防治方法:一是秋季清除田边沟边杂草,消除越冬虫源;二是在负泥虫发生盛期,早晨有露水时,用扫帚或长树条扫虫,可消灭虫卵;三是在成虫出现较多,或孵化的幼虫如小米粒大小时,每亩用60%杀虫单铵60克对水500倍进行喷施或52.5%氯氰•毒死蜱,水旱通用,喷甩全能。

 

3)叶瘟防治:一是优先选择抗病型品种,育苗前严格进行种子消毒;二是合理施肥,防止氮肥施用过量;三是采用浅水灌溉,壮根健株,提高抗病能力;四是春秋整地时,清除带病稻草;五是加强预测预报,及时进行药物防治。防治叶瘟要抓住始发期和盛发期,亩用40%稻瘟灵乳油100克,或25%咪鲜胺乳油100~120毫升喷雾,喷药后5~7天再喷一次。


image.png

 

 


水稻病害

纹枯病——
1.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杂草中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耕灌水时浮于稻株基部的叶鞘上。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随水流扩大传播。水稻生长前中期,病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以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病害很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侵染扩展。水稻生长的一生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灭野生寄主。(2)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施用。
·化学防治:亩用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或40%氟硅唑乳油30—50ml,加水50千克喷雾。
稻瘟病——
1.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2)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3)茎节病斑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4)穗颈病斑常在穗颈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5)谷粒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稻瘟病主要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稻谷或稻草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阴雨连绵,日照不足,病情扩展迅速。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秧苗四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1)选择抗病品种。(2)进行种子处理,以杀灭病菌。(3)做好秧田病虫防治。病害集中扑灭秧田里,严防带入大田,扩散危害。(4)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化学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亩用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或40%氟硅唑乳油30—50ml,加水50千克喷雾。在破口期和齐穗期的防治最为重要。



恶苗病——
1.症状: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植株表面有浅红色或白粉霉物,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外,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2.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水稻恶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就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带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带到大田,引起稻苗发病。当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3.防治方法:防治水稻恶苗病重点放在种子的处理上。(1)严格消毒种子。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药液或10%浸种灵4000倍液浸种,每100kg药液浸种60kg,连续浸种48—60小时,浸后不必清洗,直接催芽播种。(2)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或火烧。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