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农业技术推广 助力富锦市粮食产能提升
2024/12/12 9:45:49

朱福昌

在全球化的今天,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国家发展、民生稳定的基石。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提升粮食产能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这不仅关乎国家的战略安全,更与每一位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息息相关。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助力粮食产能提升,笔者带领富锦市老科协部分理事组成了调研组,深入到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与成效及粮食产能提升的瓶颈与路径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此报告。

一、富锦市概况

富锦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行政版图8224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辖11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67个行政村。富锦所处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中国三江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第聂伯河畔),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区域耕地总面积920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00、全省耕地面积的1/20;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2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富锦是非转基因优质玉米、水稻和大豆主产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超400万亩,拥有富锦大米、富锦大豆2个国家地理标志。被评为“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是名副其实的“北国粮都”。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65.17亿斤,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蝉联“全国产粮第一县”。

近年来,富锦始终坚持抓粮食生产不放松,通过政策措施落实,技术手段应用,地力改造升级等综合施策,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保证粮食产能提升。2023年,水稻总产达到27.95亿斤,亩产1080斤;玉米总产达到 28.47亿斤,亩产987斤;大豆总产达到8.73亿斤,亩产301斤。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亩产较10年前(2013年)分别增长了137斤、88.3斤和88斤,按2023年作物播种面积计算,实际增加粮食产量8.5亿斤。 

二、富锦市农技服务体系概况

富锦市拥有比较健全的市、镇、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包括一个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个市级畜牧推广中心、一个市级农机推广总站、一个市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十一个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共有农技推广人员239人,农业科技示范户900户、农业技术示范基地5个。同时,还拥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科院富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颇具实力的科研实体,先后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玉米所、大庆分院开展科技共建、院市共建,新成果、新技术转化、推广速度快,农业科技推广整体实力位居全省县级市前例。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以中永、东立等万亩大地块为基点,以象屿集团、东北水稻种植合作社、中永种植业合作社等工商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带,建设36“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配套田间物联网设备,实现基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依托智能催芽、温湿控制、生态监测等八大信息系统,将示范基地的信息发布平台与11个镇的政府综合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267个行政村的村村通气象预警语音系统以及手机短信、QQ、微信、网络等终端信息平台实时链接,实现以信息化手段指导全市水稻生产,有效解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为粮食产能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近来年,富锦市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责任使命,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种植业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偏弱、人才短缺和流失、资源环境渐弱等问题也是未来影响当地粮食产能提升不容忽视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助力粮食产能提升凸显必要。

一是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近几年,种植业综合成本逐年上涨,而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涨幅却远落后于成本涨幅,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市场价格不能如实反映市场供需、与生产成本过高不成正比,若剔除国家补贴部分,存在种地不赚钱的风险(见附表1、附表2)。据调查,富锦市2022年全市土地平均流转价格旱田680/亩,水田595/亩。2023年旱田867/亩,水田733/亩。旱田流转价格上涨27.5%,水田流转价格上涨23.2%。当前,国家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收储政策持续收紧、农产品全部推向市场,农业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链接,大多农产品没有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附表1    2023年三大作物亩生产成本效益分析 单位:斤、元/斤、元/

作物

亩产

售价

总收入

销售收入

补贴收入

总成本

其中:

纯收益

土地

成本

生产成本

水稻

1200

1.28

1671

1536

135

1442

667

775

228.7

玉米

1600

0.82

1338

1312

26

1297

867

430

41

大豆

360

2.32

1213

835

378

1100

867

233

113

 

附表2    2022年三大作物亩生产成本效益分析 单位:斤、元/斤、元/

作物

亩产

售价

总收入

销售收入

补贴收入

总成本

其中:

纯收益

土地

成本

生产成本

水稻

1200

1.28

1647

1536

222

1316

633

683

331

玉米

1600

1.06

1745

1696

49

1118

733

385

627

大豆

360

2.64

1219

950

269

950

733

217

269

二是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种强加弱”、“种强销弱”问题突出,产业整体规模偏小,精深加工比重不足,产业链短、价值链低,仍处于“卖原粮”的低端困境,农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以稻米为例,2024年富锦市规上工业企业77户,其中稻米行业46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比重为59.7%,这么大比重的稻米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仅是稻谷加工成大米或糙米代加工,产业链短,没有下游延伸产业。

三是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富锦市60%以上青壮农民离村入城,特别是受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因素影响,本土大学生很少回乡就业创业,大学生村官大多怀着增加基层经验、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复习转岗深造的心态,服务期满后,扎根留任的少,转岗离位的多。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农技人才的流失,对粮食产能的提升形成不利影响,缺乏甚至没有兼具情怀、能力、尊严的职业农民和兼备技能、经验、成就的执业农民,难于形成促进粮食产能提升的人才优势。

四是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双约束。由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过度垦殖、重用轻养等问题,黑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不容忽视。也需要通过新的农业技术进行处理解决。

四、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围绕粮食产能提升,富锦市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为主线,聚焦“科技强农、科技兴农、科技富农”,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亿斤以上的较高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以上。

一是稳产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议富锦市坚决落实好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18亿亩红线,全面实施耕地轮作试点等粮食种植相关补贴政策,通过农技服务力量,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全面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建议采用“良种优选+良法栽培+良技管理+良加增效+良品推广”的全产业链科技包联服务方式,推动富锦市大豆、水稻、玉米品种培优和标准化技术集成。在大豆单产提升上,按照高产田创建、中产田提产、涝洼地块增收、品种展示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借鉴在福来村实施“中低土壤改良地块采用变量施肥和土壤菌剂应用技术”使大豆亩产达到400斤,在二林村实施“低洼地块黑农531+种子包衣+菌剂应用技术”使大豆亩产达到373.2斤等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在玉米单产提升上,探索推广品字形摆放模式和大垄密植技术,种植密度在每公顷7.5-8.2万株,力争实现亩产吨粮的目标。在水稻单产提升上,针对不同品种,开展“优质、抗逆、香型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高产、优质、圆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探索“寒地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该项技术已在富锦、虎林、饶河、同江等市县示范推广多年,对比插秧技术每亩可纯增收 225.7 元,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二是夯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议富锦市以“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五化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实现现代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产标准农田、黑土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大豆单产提升为重点,重点在大豆2个万亩、5个千亩、11个百亩示范田开展跟踪服务,将配套生物底肥、根瘤菌剂、1-2遍叶面肥、一喷多促等生产节点技术。在10个玉米、5个水稻科技增粮示范区开展技术服务,配套品字形摆放、三空栽培、节水灌溉等生产模式。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开展粮食作物单产提升、黑土地保护、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开展水稻提质增效营养富硒技术示范推广,以及大豆、水稻、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同时加快老旧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加快装备大马力现代农机,引进气吸式播种机、变量施肥机、品字形专用播种机等高端农机装备,稳步提高全市农机化水平,不断夯实粮食产能提升基础。力争三大作物产量年均增长5%以上。

三是保耕地,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议富锦市以“田长制”工作体系建立为契机,深刻领悟耕地保护“国之大者”重要地位,凝心聚力做耕地保护的实践者。认真落实“五细”要求,在重点时段、重点方向和重点地块加大推进力度,按照“以秸秆还田、黑色越冬为主,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为辅”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以还田利用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1%以上,还田利用率60%以上。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增加土壤碳储存和腐殖质,改善土壤板结性状,推行保护性耕作,提高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有效防治土壤侵蚀,保护提升黑土耕地质量,让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四是兴产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议富锦市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度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严格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农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建议“龙头”引领玉米产业链发展。依托富锦市百公里范围内玉米年产量260万吨左右的原料优势,以现有粮食仓储及深加工龙头企业象屿集团为依托,谋划确定上游以全株玉米为主,中游包括玉米淀粉、副产品等初加工产品和糖醇、氨基酸等玉米精深加工产品,下游包括玉米食品、保健品、药品等终端产品,通过企业深加工带动玉米产能的提升。建议以“集群”支撑水稻产业链发展。依托富锦市百公里半径内水稻年产量450万吨左右的原料优势,谋划确定上游以糙米及副产品为主,中游包括大米淀粉、米糠毛油等初加工产品和大米蛋白、大米淀粉糖等大米精深加工产品,下游包括米制休闲食品、品牌大米、米糠油等终端产品,提高水稻加工各环节附加值,改变“稻强米弱”的局面。建议以“品质”保障大豆产业链发展。依托富锦市百公里半径内年产大豆170万吨以及大豆蛋白质含量41%、个别高达46.8%的原料优势,谋划确定产业链上游以毛油和豆粕为主,中游向油用加工方向、蛋白用加工方面发力,下游包括各类豆制品、食用油、食品饮料等终端产品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大豆新兴食用制造产业高地。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思路,通过二产带一产,持续推动粮食产能提升。

五是抓合作,加强现代农业与科技融合建议富锦市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为抓手,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聚焦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发挥省农科院科研平台优势,引导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向我市集聚,通过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品种技术示范、智慧农业展示等方式,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高、农产品加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进一步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粮食产能的大幅度提升。在技术包保层面,建议富锦市通过与省农科院院市合作,由院方委派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成立工作指导组和技术服务组,开展全环节生产指导服务,做到技术包保到村、到户、到地块。在农技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富锦市投入一部分专向资金,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通过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实地培训等方式,建立农村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或“农民微信夜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土专家”、“土秀才”授课,采取互动讨论、现场指导等形式。进一步与农业科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到村传授专业知识。组织农村专业人才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本领。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形成人才流入、留住、用好的格局,让职业农民在执业中绽放异彩。在信息服务方面,建议加快建成富锦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将原有的1个田间气象观测站、1个智能节水灌溉试验站、372个作物生长监测系统、2个生态环境监测系统、100个病虫害监测点、9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10个黑土地保护固定监测点和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等8个系统数据集中整合分析,对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以及普通农户提供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的跟踪指导服务,并通过自主研发的“富农通”APP进行推广,努力做到11个镇、267个村全覆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服务质效提升方面,建议富锦充分完善自媒体开设的“技术指导在田间”“专家在田间”两个专栏,根据农时录播省市专家田间指导短视频,切实提高技术服务时效性。

 

(作者系富锦市老科协会长 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