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市助推粮食单产提升调研报告
马 友
富锦市地处佳木斯市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行政版图8224平方公里,总人口41.4万,辖11个镇、267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有农垦建三江管局所属的三个农场,区域耕地总面积是974万亩(市属耕地面积570万亩),市内建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400万亩,粮食总仓容达到2406万吨,被称为中国绿色食品原料种植第一县、全国粮食仓容能力第一县。2023年末,全市粮食产量达到65.17亿斤,连续8年稳居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产粮大县”,享有“黑土绿谷”、“中国粮都”美誉。
富锦市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响应省、佳木斯市委提出的:实施粮食产能单产提升工程号召,种植农田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栽品种,围绕推进“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和“北国粮都”提质增效。全面启动了“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工程行动”,在优化品种、科技等方面多措并举,大打试验示范组合拳,以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推广、以科技手段提升现代化优质产业。突出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的导向,确保国家粮食压舱石,实现大面积粮田规模化经营、合作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
富锦市老科协助农分会针对“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和建言献策”专项调研题纲,分为四个方面深入基地访谈,就富锦市农业生产如何普及应用科学技术,全程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及粮田生产中的支撑水平、粮食增产模式综合进行调研。
一、集成科技合力,提升粮食增产新理念。
粮食是国之大纲。进入新时代,富锦市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为全面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依托科技促进了农业大发展进程。但从农业产量宏观上来看,随着世界大气候的变暖,黑龙江天气形势也随之异常变化,不可抗拒的农业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民靠天吃饭的习俗理念仍然根深蒂固,遇旱能灌、遇涝能排,“人定胜天”是农民的美好愿望。目前富锦的水利设施还不具备一定保障能力,满足不了农业增产、增收的需求,耕地现有资源的约束逐渐趋紧,依靠良田自然增加粮食总产的梦想空间十分有限。为此,举全市之力倡导上下合力攻坚,开展粮食产能提升工程行动,是一项十分必要的科技保粮举措。富锦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以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为抓手,打造出两处标准化示范带,聚焦“一水一旱”、“五良”融合配套。实用“良种优选+良种栽培+良技管理+良加征收+良种推广”全产业链创新包联服务方式,重点在品质优化、技术推广、为农服务上下功夫,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2024年计划实现水稻、玉米、大豆总增产7亿斤,增产率达10%以上。
2023年——2024年富锦市粮食产能提升运用“五良”融合有效方式,以被列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示范县为契机,创好良制,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富锦业态”模式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大面积标准化、规模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至今,全市现有115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股份共建,参与托管服务,带动大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鼓励新型农民种好责任田。三年来,全市落实全程托管面积124.62万亩,其中:玉米74.46万亩、大豆50.16万亩。富锦市政府还充分利用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和土地出让金收入,重点纳入支持大面积粮食单产提升,直接调动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技术攻关产粮的积极性,实现玉米、大豆产量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粮食增产5%以上。
近些年来,富锦市在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起跑线上,全面启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建设。为提高粮食单产把现代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做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驱动力,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进程,更为高质量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建好良田,挖潜扩展良田种植面积,守住基本农田红线,遏制非农化行为,提耕地质量。同时展开减肥增效,技术示范。建立省级区域航化,应用新型肥料+叶面喷施水溶性肥料+无人机航化作业等“三新”示范区13.2万亩。种业更新是粮食单产提升的核心,选好良种芯片是关键。全市引进150余个新品种筛选,建立专品种高效试验示范田或攻关田,优良种子普及率达到100%。2024年申报国家重点农业示范基地一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镇村级高标准示范基地23个。实施大豆单产提升工程56.2万亩。推广良法,以11个乡镇和2个国营农场为主,其中核心区12处5.4万亩,万亩示范田2个,千亩示范田5个,百亩示范田5个,辐射带动小农户大面积生产田50.8万亩,达到项目区亩产标准,不低于200公斤,核心区亩产标准不低于230公斤。用好良机,普及推广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着力培育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服务组织,有效提升耕作标准、收获精细管理效果,玉米、大豆、水稻、机收损失率分别控制在2.3%,2%,2.3%以内。
二、科技支撑示范田,培育基地创新高。
科技在粮食单产提升中起着主导作用,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的多与少,关键看科技应用程度的高与低。2023年,围绕着高产田创建、中低产田提产、涝洼地增收、品种展示推广等四个方面进行全程科技操作服务。一在大豆单产提升上,建立基地14个,组装技术措施12项,以示范大垄密植、种植为核心开展根瘤菌、菌剂、种子剂、菌剂包衣,“三新”示范,2024年省级三新+三新模式,示范面积150万亩。先由砚山镇福祥村率先示范大豆高产创建,品种为绥农35,产量达到亩产334.3公斤,单产提升刷新了全省第一大豆亩产新纪录。大榆树镇福来村示范中低土壤改良地块,用变量施肥和土壤菌剂,亩产达到200公斤。头林镇二林村示范低洼地块,应用黑农531+种子包衣+菌剂,亩产达到185.65公斤,同比增产10.85%,2023年,被评为全省大豆单产提升整县制先进县。二在玉米单产提升上,建立基地4个,以密植配套技术为主,融米、豆轮作,秋深松、秋起垄、优良品种、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减量精准施药、全程机戒化,防灾减损。展示栽培模式,推广品字型摆放模式和大垄密植技术,每公顷保苗密度在7.5—8.2万株,每公顷产粮15吨、增产5.9%,实现了亩产吨粮,把提升粮食产能推向了新的台阶。三在水稻单产提升上,建立基地4个,展示技术措施10项,开展“优质”、“抗逆”香型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优质高产圆粒粳稻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实施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寒地粳稻食味品质调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和“三江平原中部粳稻丰产抗冷规模机械化及产业化技术模式集成与推广”,大面积推广水稻提质增效营养富硒技术、节水技术、病虫害统防等技术。示范齐粳10,亩产达到604公斤,增产5.6%,龙粳1624,亩产达到701公斤,增产5.8%。农业农村部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试点工作,富锦与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开展全方位、多层面、以科技核心为先行,瞄准目标推进。采用万亩片方式,在向阳川镇友谊村和宏胜镇农场两个示范村全程应用大豆、玉米新技术,友谊村实用托管经营服务既是繁育田,又是高产攻关田,品种为齐农3、合农69,农场村整村推进连片种植,垄上四行栽培模式以及65公分垄作,品种为黑农531、吉玉204,结合采用千亩田、百亩方模式,分别在砚山镇平安村、长安镇飘筏村、大榆树镇盛田等5个村试验示范,品种为531合农85、大垄密植130公分、垄上四行及65公分垄作栽培技术,助推全市在粮食单产水准上提高了3个百分点。加快了以农为本、以粮为纲农业现代化先行新路径的步伐。
2024年,面对粮田作物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难题,农业部门规范了粮食单产提升示范推广技术流程。在上街基镇德安村划出1200亩耕地,作为建设大豆专品种繁育区,精选黑农531高油大豆品种,建设玉米单产攻关高淀粉区,惠育318品种示范。市农业、农技部门适时组织开展基地技术创新观摩、科技新农人相互展开经验交流、垦地大讲堂技能培训等些活动,邀请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及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民现场多次参观学习,为富锦市粮食总产创新高,培养示范领头雁,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大面积提升单产目标,推介示范引领,起到了助发展真抓实干的拉动作用。下步富锦市将重点在减灾、科技“五化”标准上下功夫,以试验示范基地和社会化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数字化功能,建立农技指导在田间模式,实现由一亩至万亩地块指导提升生产目标。
三、粮食产能单产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全面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生产布局,时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专业技术难题,富锦农技中心与省农科院共建加以解决。调研组评估认为,富锦市虽然在抓提高粮食单产攻关上常态化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就,但仍存在科技应用幅度面规模较小、丰产亮点较少的差距,要客观正视整改这些不利发展因素,否则将会影响农业现代化粮食产能全面提升。
具体问题:
一是全市种子企业100余家,大多数为销售企业,有品种繁育资格的企业仅有两家,缺少国、省级大型种业公司龙头规模化、法制化、科技振兴牵动,直接影响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性。
二是富锦现有农机保有量4.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93.5万千瓦,完全满足全市现实农业生产的需求。但经全面查验发现,有些合作社农机具年久老化,管护欠缺,大小拖拉机马力、农机型号较为杂乱,更新换代较慢,达不到农田精量作业标准,明显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升。
三是在科技示范上显示出推广技术体系不健全,新老技术工作者青黄不接、指导作用断层。田间服务能力弱化,服务意识手段滞后,技术推广中心缺少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导致科技示范作用不明显,严重限制着现代化农业科技推广向优发展。
四是全市防灾减灾力度可望不可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建进度缓慢,建后管护规则不系统,处于年年修、年年建状态。全市570万亩耕地高标准建设得需20年时间,永远在路上。
五是农村普通出现村庄“空心化”,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流向大城市。如今村内多数老人留守,农民缺乏组织带动的联结,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利益纽带,村屯“空心化”冲击着大面积农业生产新科技的应用,致使提升粮食单产模式的参与氛围不够浓厚。
六是全市农业种植计划,出现作物品种偏航失调现象。笔者认为水稻是农业生产创建高产的核心作物,但由于种植水稻成本高加之市场内外价格受到政策体制因素制约,同玉米、大豆收购价格补助相比,认为种植水稻增值效益不明显,部分稻农种植水田劲头不足,由此水稻面积逐年自然减少,农户认为种植玉米、大豆省工省力效益好,形成了水改旱趋势,造成大量稻田地水利配套设施荒废闲置,导致全市粮食总产不稳。
四、几点对策及建议
1、检测仪器配套支持政策有待明确,需加快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省、市要加大对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现有服务条件的配备和投入,对种业公司标准化、集约化经营要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全面给予现代设备的武装,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种业是粮食产能提升的命脉,务必要严把规范化、标准化龙头种业公司建设关,农业执法部门更需提高法治观念,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让农民用上优良种子,放心的增产增收,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2、多措并举,推动农机更新换代。鼓励种粮企业、农机合作社,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提高农机设备的性能和智能化程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供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增强农机经营者购买和使用新型农机具的信心。
3、强化农田防护工程设施建设,提升农田排水系统能力,提高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修复能力,补齐出现洪涝灾害排水不畅、水利设施不力的短板。
4、完善“以奖代补、以补代投”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奖励补贴机制。广泛宣传补贴政策,抓好扩大高产示范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和新技术应用,治理良田补助资金的兑现。实施招聘优秀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开展专业能手培训,造就大批市、镇、村科技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服务于农。切实发挥技科技人才指导创新水平。
5、面临农业生产中水稻面积减少的状况,建议富锦市政府高度审势,设置水稻激励相关补贴机制。在农田种植比例上要调节好主体结构,用经济杠杆,稳住恢复原水稻常年面积,拓展增加粮食总产思路,开拓创新,保持富锦全国产量大县的殊荣。为富锦市科技增粮、安全保粮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富锦农业科技智能化、数字化遍布田野,让富锦现代科技化农业更强、中国饭碗端的更稳、粮食仓储根基扎得更牢。
(作者系富锦市老科协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