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农药安全规范施药技术
2025/11/19 9:53:59

黑龙江省植保施药机械总体可分为地面机械和航空机械两大类,地面施药机械主要包括喷杆喷雾机(悬挂式、牵引式和自走式)、背负式手动(电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担架式喷雾机等;航空施药机械主要包括民用通航有人驾驶飞机和农用无人机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施药机械旱田以喷杆喷雾机为主,水田以农用无人机为主。

一、农用无人机规范施药技术

1.精确划定作业地块。1)根据地块复杂程度划分。整齐划一地块可采取 AB 点模式,复杂地块利用手持 RTK精确划定,更高效的可使用航拍机测绘。(2)划定地块时,要同时标明地块中的障碍物,特别是电线、斜拉线等。(3)划定地块时,还应了解掌握作物长势和生育期、种植密度等。

2.合理制定用药方案。1)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择药剂。优先选择混配性好的药剂,如纳米预混剂等,实现一喷多防。(2)选择适宜剂型的农药。适用于农用无人机航喷作业的农药剂型:油剂、水剂、纳米农药、悬浮剂、干悬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乳油等;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的可混性较差。(3)添加航化专用助剂。 农用无人机航化作业, 均需按药液量的 0.5%~1%比例添加助剂,如激健、迈丝、迈润、奇功等农药助剂或迈飞、迪增、迪翔、农健飞等航化专用助剂,以减少飘移和蒸发,促进展着和吸收,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3.合理制定作业计划。1)根据作业量和时间要求,合理搭配大、小型无人飞机。(2)根据气象预报安排作业时间,必要时采取夜航。①光照:强光照会加剧作物蒸腾及雾滴的蒸发,加大飘移并减少着液量,一般上午 10 时~下午 3 时最好不要施药。②风力和风向。最好采取侧向风施药,避免顺风施药。风速>3.3 米/秒应停止化学除草作业,风速>4 米/秒应停止病虫害防治作业。一般上午 7 时前,下午 17 时后风力较小,适宜农用无人机作业。③湿度和降雨。适宜的降水、湿度有利于药效发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40%(易蒸发)时应停止施药。④温度。温度低于 15℃或超过30℃时不宜作业。(3)根据作物生育期合理安排作业时期。要避开花期施药,能与追肥作业结合的,可采取将农药与颗粒肥均匀混拌后,换用撒播器进行一次性施用。

4.合理确定作业参数。1)施药液量。根据作物生育时期、防治对象合理确定。每亩喷液量最少应在1 升以上,喷施除草剂应在 1.5 升以上,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应在 2 升以上。(2)飞行速度。飞行过快增加飘移,飞行过慢影响作业效率。飞行速度一般在1 米/秒~6 米/秒,最大不应超过 7 米/秒,比较理想范围 4 米/秒~6 米/秒。 苗后茎叶航化除草宜适当降低飞行速度至 5米/秒~6 米/秒。 (3) 飞行高度。适宜高度为作物冠层上方 2 米~6 米,应根据机型确定适宜的飞行高度。一般 10 升~16 升容量的电动多旋翼农用无人机可定在1 米~1.5 米;20 升~30升容量的电动多旋翼农用无人机可定在2 米~3 米;30 升油动农用无人机一般要定在 2.5 米~3 米;40 升~60 升容量的电动多旋翼农用无人机可定在3 米~6 米,应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和田间状况适当调整,通常作物拔节后及田间环境较复杂特别是障碍物较多时,应将飞行高度提至 6 米以上。(4)有效喷幅。有效喷幅要以国家级检测中心所出具的检测报告中标明的喷幅范围为准。实际作业中,应根据机型、飞行高度及靶标生物确定合理的喷幅。一般情况下,10 升~16 升容量的电动多旋翼农用无人机在 1.5 米的飞行高度下,其合理喷幅为 3 米~5 米;20 升~30 升容量的农用无人机在2米~3米的飞行高度下,其合理喷幅可以达到5米~6 米;40 升~60 升容量的电动多旋翼农用无人机在 5 米的飞行高度下,其合理喷幅可以达到6 米~11米。(5)雾滴大小的调整。目前使用的配备离心式喷嘴的大疆和极飞无人机,具备雾滴调控功能,通过调整泵的转速可控制雾滴大小范围,雾滴大小调整范围在 10-500微米。喷施除草剂时,可将雾滴大小调整至300微米~500微米,可起到一定的减飘效果。(6)喷头的选择。应根据防治对象及作业要求选择适宜的喷头。通常对于雾滴分布均匀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应优先选择离心式喷头;对穿透性要求较高的作业,应优先选择压力式喷头。(7)喷幅偏移调整。农用无人机作业受风力及风向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当风速 1.5 米/秒~2 米/秒条件下,农用无人机作业喷幅至少偏移 0.5 个~1 个喷幅(3 米~6 米)。作业时要根据风向进行调整,以免漏喷或重喷。

5.施药作业基本要求。1)应提前在配药箱内配制母液,然后加入药箱并混匀。(2)作业前应选好起降地点,起降地面要平、实。起降点安全距离要保持在 6 米以上。(3)作业时应提前确定飞行作业距离,一次飞行起落宜为一个往返航程。(4)作业时应保持直线飞行,飞行高度应保持一致,航线偏离最宽距离不应超过 10 厘米。(5)作业前应在飞行区域四周设立安全警示标记,并通知施药区域邻近地块户主和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邻近敏感作物的药害、家畜中毒及对其它有益生物的伤害。作业人员使用遥控器或地面站系统操控无人机作业,并记录作业情况,完成作业后,应将作业记录汇总归档保存。

6.作业效果的监测及评估。病虫害防治作业(高秆作物中后期作业除外)以 2018 年《农用无人机施药技术规程》(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为主要技术评价依据。评价指标:(1)亩喷液量平均要达到 1 升以上,旱田中后期应达到 1.5 升以上。(2)实际作业面积,必须达到规定面积的100%。(3)平台上显示的总作业条数中,违规作业条数不应超过总数据条数的 10%。注:违规作业是指在作业中,凡未遵守作业前制定的技术规程而产生的作业数据, 包括超出飞行参数范围和允许作业气象条件的作业条数。数字化监管平台将继续使用“黑龙江省农用无人机作业质量检测平台、“大疆农服”和“极飞智慧农业”三个平台,由省、市、县、作业队四级管理体系共同监管。其中:“大疆农服”用于监管大疆各型号农用无人机,“极飞智慧农业”用于监管极飞各型号农用无人机,以上两个平台监管无需安装智能追踪器;“黑龙江省农用无人机作业质量检测平台”用于监管非大疆和极飞型号的其他无人机,监管方式可采取加装智能追踪器或平台推送的方式进行监管。

image.png 

二、喷杆喷雾机规范施药技术

1.规范作业基本流程。1)作业前调试。作业前,检查喷雾机与拖拉机各连接处是否坚固,防止作业时松动。检查药箱、喷杆、管路、泵、操控部件、压力表、加水器、喷头、过滤器等安装是否合理,有无堵塞、滴漏。安装检查完毕后装水试喷,再次检查无堵塞,滴漏。(2)调整喷头最佳间距及喷杆适宜高度。喷杆的安装要与地面平行,高度要适当。目前,农户自制机大多将喷头间隔设为垄宽(65 厘米~70 厘米),喷头间距过宽会导致喷液量不均匀,影响药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最佳的设置应为喷头间距 50厘米,喷头距地面高度 50厘米,这种设置条件下喷雾最为均匀。(3)测定喷头流量。喷头流量测试包括单喷头及多喷头流量测试。流量测试方法如下:药箱装水,停于平整地面,定好压力至 3 个大气压,定油门。在平地启动喷雾机后,每段喷杆选择一个喷头,用量桶接水一分钟,实测喷头流量,重复三次。若同一喷头流量与标准流量误差超过 5%,说明喷头质量较差或已出现磨损,应考虑更换喷头。喷头的标准流量是指在 3 个大气压时,单个喷头连续喷雾 1 分钟时的喷液量。喷头的标准流量与喷头类型无关,而与型号相关。喷头标准流量简易计算公式为:型号×0.4。如,110-04 号扇形喷头的标准流量为 4(型号代码)×0.4=1.6 升。(4)确定合理的作业参数。喷液量:苗前封闭除草适宜喷液量为200 升/公顷~300升/公顷,苗后茎叶除草为100 升/公顷~150升/公顷。喷头选择:除草作业必须使用扇形喷头,苗前封闭除草可选择 110-04 号或 110-03 号防风喷头,如风力二级以内可使用标准扇形喷头;苗后茎叶除草可选择 110-03 号或110-02号防风喷头,如风力二级以内可使用标准扇形喷头。拖拉机行走速度控制在 6 公里/小时~8 公里/小时,自走式喷雾机行走速度控制在 10 公里/小时~12 公里/小时。喷雾压力:苗前 2 个~3 个大气压,苗后 4 个~5 个大气压。(5)实测拖拉机行走速度。田间(地头)划定 100米长度距离,拖拉机启动,行走至起点线时,开始秒表计时,走至 100米终点线时停止计时,重复三次测量车速,根据实测车速调整速度表,校正拖拉机行走速度,使计划喷液量与实际喷液量相符合。(6)药液配制。配备专用母液配制桶,配药时应采取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配好的药液应在当天打完。使用农药助剂时,应先将农药混匀后,再加入助剂并混匀。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混配时,如在一个桶中配制,要先加可湿性粉剂,待可湿性粉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其它剂型药剂进行搅拌。(7)安全防护。配药及作业过程中,应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药液与人体直接接触。(8)喷雾机清洗及保养。每天喷药结束后,用清水冲洗药箱、泵、管路、喷头和过滤系统。喷洒除草剂与喷洒杀虫、杀菌剂应使用不同机器。喷洒过除草剂的机器要彻底清洗,除草剂中最难洗涤的是 2,4-滴类型的药剂,必须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后再用 0.2%苏打水加满药箱, 并使泵管路和喷头都充满水,浸留 12 小时左右排出,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也可用 0.1%活性炭悬浮液浸 2 分钟,再用清水冲洗。(9)环境保护。农药包装废弃物应统一回收,打药剩余的农药残液禁止随意排放到田间、地头及水源地附近。如在现场处理,可向药箱中加剩余农药残液 10 倍量以上的水,并将其喷洒到田间,或将机车开至有无害化处理能力的地方统一处理农药残液。

2.适宜的气象条件。作业时,温度应在 15℃~30℃之间,风速应在3.3 米/秒以下。如风力较大,超3.3 米/秒时,应换用防风喷头;有条件的可使用带风幕装置的喷杆机,在风力 4 级~5 级时仍可进行作业。空气相对湿度应高于 40%以上,应避免晴天10:00~16:00 期间喷雾作业,低量喷雾时更要注意风所造成的药液飘移。

三、有人驾驶飞机规范施药技术

1.适合机型。有人驾驶飞机包括固定翼飞机及旋翼飞机两类。固定翼飞机主要有 M-18A 型、M-18B 型、N-5A 型、GA-200 型飞机、Y-5A 型、Y-5B 型、AT-802F 等;旋翼飞机主要有恩斯特隆 480B、贝尔 407、小松鼠 AS350B3、B-7550、7551、罗宾逊R44、EC120 等。有人驾驶飞机只能喷洒杀虫、杀菌剂、液肥等,严禁用于喷洒除草剂。

2.作业参数。飞行作业高度:Y-5A 型、Y-5B 型飞机飞行高度为距作物冠层上方4米~6米, 其他机型的作业飞行高度3米~5 米。喷液量:每亩喷液量最少应 1 升以上,玉米中后期防治三代粘虫和草地贪夜蛾要达到2 升以上。并应按施药液量的 0.3%~0.5%添加专用助剂。飞行速度:直升机 90 公里/小时~140 公里/小时,固定翼170 公里/小时~240公里/小时。

3.气象要求。风速超 3.3 米/秒、温度超过30℃不宜作业。

4.作业效果的监测及评估。利用有人驾驶飞机航化作业的,应要求通航公司提供每架次的航迹图进行作业面积核实。

四、机动弥雾机规范施药技术

1.喷药方式。顺垄行走,人向前走,药向右喷。

2.行走速度。每分钟 60步~70 步左右。

3.用水量。每亩 7 升,装满一桶水可打两亩地。(参考机型:3W-2.6型)

4.喷幅。 6 米为一个作业喷幅,多台机器同时作业时,从喷药口开始划定 6 米为一个喷幅,以防漏喷。

5.气象条件。风速超 3.3 米/秒、温度超过30℃不宜作业。

五、电动背负式喷雾器规范化施药技术

目前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已全面取代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其优点是喷雾压力较恒定,减轻了工作强度,但同人工手压式喷雾器相比并不增加喷幅的宽度。需要注意的是,如喷施除草剂,应避免使用一台电动喷雾器带多个喷头这种类型机器进行作业。

1.充电。新购机或长时间闲置,在使用前务必充满电,第一次使用必须充电 24小时。

2.配药及加药。先在混药桶中将药液混合均匀,加药时电源开关应处于断电状态下,加药时务必使用加液过滤网,灌装药液时要缓慢,防止药液外泻。

3.作业参数。亩喷液量:防治病虫害每亩 15 升~30 升,除草作业每亩 15 升,行走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60 步~70 步左右,喷幅为 2 米左右。

4.作业。侧向风或逆风匀速行走。病虫害防治作业可两侧甩施作业,除草作业应平端机器,向一侧喷雾。

5.作业条件。最好在早上 9 点前和下午 4 点后作业。强光直射、风速超 3.3 米/秒、温度超过30℃等条件下不宜作业。

6.安全防护。作业时应着防护服装,戴有沿帽子、口罩、长手套,穿长靴。

7.机器保养。喷洒作业结束后,加 1 升~2 升清水混合药箱内的残余药液,并将其喷到地块内。再次加清水清洗药箱,通电开启药泵运转2 分钟,然后排净。严禁将药箱内的残余药液喷到地块以外的地方。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同江市老科协刘东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