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桦南县老科协
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问题研究
2018/12/25 10:17:38

张树文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主体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桦南作为佳木斯地区的农业大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照专业大户引领、股份合作社示范、龙头企业拉动的经营主体构建思路,高起点、高站位,在培育各类专业大户的同时,先后打造了孙斌开发集团、圣洁农业、华腾生物菌、龙兴产业园等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县已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33个,家庭农场286家,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24家。在全县形成了东林西稻、南瓜北畜、中部蔬菜的产业布局。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绩效凸显

在桦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尚属发展阶段,但却焕发出勃勃生机,社会绩效凸显。

1、广泛吸纳人才,普及应用科学技术,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孙斌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产、加、销一条龙,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科技放在第一位,以省寒地水稻科研所为依托,由老教授徐一戎等6位专家组成18人的科研团队,采用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桦南的当家品种——杂交稻桦优1号和鸿源15号,保持了桦南孙斌系列大米的独特口感和品质优势。此外,在科技推广应用中,还把水稻生产全过程的系列技术规范传授给所属合作社的3884户农民,系统地提高了广大稻农的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水平。同时还把无人机作业技术应用到水稻田间管理中,增加了水稻生产全程中的科技应用含量。

圣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三产”融合的省级龙头农业企业。创办中着眼于抢占人才高地,立足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应用水肥精准灌施技术、网络追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产有机鸭稻、渔稻米,逐步完善“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示范的现代农业模式。

石头河子镇农民徐相海领办的黑木耳生产专业合作社,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小企业能够做出大文章。经过反复实验攻关,成功掌握了液体菌种培育技术,缩短了培育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是关键。广纳贤才,科技领军,推广应用生产经营新技术,使桦南农业科技含量陡增,在向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飞跃。

2、广泛吸收劳力,辐射带动农户,给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好门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辐射带动作用与日俱增。调研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在广泛吸收劳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中,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华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项目总投资2.3亿元,占地40万平方米。已投产大棚200栋,采摘黑木耳雇工300人,平均每天支出3万元,全年用工支出300万元;菌种生产用工150人,年支出工资400万元,全年用工支出总计700万元。

孟家岗镇群英村是全县规模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辐射到全县7乡镇38个村,带动农户487户。仅群英村木耳生产一项雇用工就达11万个,人工费1350万元,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巨大的利益空间。

桦南县龙兴生态园是一家“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运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现代化新型农业模式经营,吸纳150多个农民在这里打工,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

随着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3、广辟营销渠道,叫响特色品牌,给农企挺进高端市场架起了桥梁。

桦南注重新型经营主体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发现乡土人才,发挥其专长,创造条件,带动辐射全县;二是强化培训提高,把农产品营销作为培育农村新经济增长点的有力抓手,培养了一批市场、会营销的职业经济能

[FS:PAGE]

李忠民,57岁,土生土长桦南人。他潜心研究14年,开发出营养代餐粉四大系列、一百多个产品,获国家专利三项。他眼光敏锐、视野开阔,以自己独特的营销方式,把生产在桦南黑土地上的小杂粮、中草药餐品打入了国内外高端市场,他的健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不但没花国家一分钱,而且2016——2017年度还向国家纳税1.3亿元。李忠民的执着创业、勇闯市场精神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黑土地飞出的金凤凰”。

段淑霞,46岁,普通农家妇女,市场绰号段大侠。20岁时闯市场。活络的头脑、丰厚的市场经验积累,她瞄准了干菜业,先后自筹资金40多万元买了机器设备,主打美国豆角“架豆王”干菜,带动全县大户10户,小户超百户,面积近千亩。她的“大侠干菜”品牌特亮,足不出户,坐家销售,供不应求。年赚多少钱不知道,只知她每年雇工支出就达40多万元。愁的是规模小、货源不足;加大投资又找不到合作伙伴;争取县、镇支持,政策一时难以落实到位,眼看商机擦肩而过,手足无措。

市场对特色农产品的认知靠品牌,打造品牌不仅靠质量,也要靠营销。桦南有中国“南瓜之乡、白瓜子之乡、紫苏之乡”地标3个;国家认证的绿标 14 个,正式有机标4个,转换有机标10个。叫响品牌,走向市场,在营销体系建设中抓住了能人销售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加之各种媒介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落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也应该看到,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既有普遍存在的共性,也有其自身发展中的个性。

一是科技人才紧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人才是关键。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即便是受到国家和省、市肯定的龙头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没有高薪进不来,待遇不好留不下;企业花血本自己培养,几年后翅膀硬了都远走高飞,根本用不上。至于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中的科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由于不懂技术,只能凭经验、摸索干。如养殖的禽、畜一死几十头、上百只,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二是经营资金匮乏。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经营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更为突出,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有的连当年正常购买生产资料的资金都拿不出来;有的企业已经出现支付不起农户土地租金的问题;有的流动资金短缺,连零用雇工当日工资都难以支付。

三是风险保障空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比较大、投入高,面临更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现在我们的保险保障水平还远不适应。如,十几户农民自筹资金20万元建大棚10栋,正当蔬菜生产旺季,一场大风过后所剩无几,不但丧失了再生产能力,而且还欠了债。

四是配套设施滞后。新型主体需要集中连片的农田,需要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对与企业生产规模相匹配的晾晒烘干设施、加工存储设施的需求都比较大,要求更迫切。如果仅仅靠新型经营主体的自身投入难度很大,需要政府的支持。

五是项目定位不准。创建新型经营主体,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相关部门公布登记的数字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事实上符合条件的差距太大。但有的为了多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而不切实际地扩大产业规模;有的盲目跟风,明明不具备条件,也七拼八凑蛮干,从而导致大起大落,坑了国家、害了群众、毁了自己,社会反响强烈。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基础设施配套设、综合改革实施、社会化服务不到位造成的。但,党委和政府在组织和管理、平台作用发挥等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几点建议

20176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扶持政策框架,并从财税政策、金融信贷、保险支持、人才引进等六方面提出了含金量颇高的举措,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成长提供了保证。

[FS:PAGE]

1、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按照中央意见,未来国家将加快培育新型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扶持一批代耕代种、代收代储、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组织,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县,扶持1万个设施装备先进、服务能力强的新型服务组织。我们要牢牢抓住上级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相关支持,围绕农机作业、节水灌溉、统防统治、集中育秧、烘干仓储、加工贮藏、冷冻保鲜、流通运输等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力办、也办不好的问题。

2、大力发展有机品牌农业。

绿色、有机是品牌效益农业的方向和目标。但由于有机农业投入高、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人工三遍除草雇工难、薪酬当日支付,流动资金少无济于事,一般经营主体根本无法承受。其他类型企业也是如此,象华腾食用菌那样的大额雇工支出,如果不是实力雄厚的招商引资企业,其他本土企业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一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在生产经营中不卡壳断档;二要创新食品检测手段,让大众看得见、尝得着,方便应用,解决有机粮食卖出难的问题,保证中、小农业企业的良性发展,走出绿色向有机发展的瓶颈。

3、大力开展农业大灾保险。

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做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试点,推动保障水平覆盖全部生产成本。现在只是覆盖了直接的物化成本,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落地实施不尽人意。

借助农业部将继续在粮食主产省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大灾保险试点,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覆盖面和理赔标准的有利契机,力争在落实农业保险保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的同时,创新“基本险+附加险”产品,实现主要粮食作物保障水平涵盖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还要出台落实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吃上定心丸、撑起保护伞。

4、深化办社办企制度改革。

面对办社办企浪潮,要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做到申报容易审批严,出口容易进口难。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性大额投资项目上,要严格把关,规范审核,管控风险。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履职担责等前期工作做细做实,防止弄虚作假及其它人为干预,给国家和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尽快启动土地流转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聚焦发力,多措并举、因村施策,妥善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弊端。利用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发展合作生产,以利于新型经营主体成长。

 

(作者系桦南县老科协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