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桦南县老科协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
2018/12/25 10:24:24

张树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农民经济组织,也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桦南县较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截止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民合作社173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13个,千万元专业合作社15个,覆盖瓜菜、种植、养殖、农机、农产品深加工等43个产业门类,入社会员1.3万户,带动6.2万户,入社农户年均增收8500元。应当看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创办过程中,也面临着困难、问题和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作用,为建设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和社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专业合作社能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另一方面,为农民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沙乡红丰村“鸿盛土地流转合作社”2015年3月注册成立。依法选举成立了理事会,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乡老科协会员李春阳担任。入社户数240户,入社土地面积8500亩,社员参与率达80。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思路,给入社农户发放股权证。通过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重点推进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合作社的重要作用是带动农户促进土地流转,更快地形成以种田大户为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大户对接龙头企业与市场接轨,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全村原有耕地10500亩,整合前有305户分得土地,地块是1290块。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土地整合,转包流转,土地变为120块,发展千亩方块田2个(大豆、马铃薯各1个),由28个种田大户集中经营。合作社负责提供籽种化肥选购、大型农业机械系列有偿服务、农业科学技术的咨询与指导、以及对接市场销售等;土地入股的农户,30名劳力在合作社干长工,400人到省内外劳务输出,每人每年按2万元收入计算,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近千万元。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于激活农村经济,抵御市场风险,使农民们真正得到实惠,发挥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主体作用,有着深远意义。

桦南县龙兴生态园是一家“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由合作社与企业基地农户相连接,采取现代化新型农业模式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产业化经营“四位一体”,包括果蔬种植、禽畜养殖、有机肥生产、农产品仓储加工,同时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婚庆餐饮服务,真正实现三产融合;前期已经吸纳150多个农民在这里长年打工,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走上了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由此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强劲的优势和活力。一是借助专业合作社平台,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消除了农民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弊端,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扩大了增收渠道。三是农民在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生产中,学会了专业科学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四是政府的扶持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挥,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着土地流转难、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技术人才“缺”。现在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少,特别是缺乏领军人才,领办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型人才更是严重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都是从事种、养业多年的农民,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不懂生产经营,往往是自己会种啥就种啥、别人种啥我种啥,缺乏科技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科学化生产要求。一个国家扶持百万元的农业合作社,大型成套的农机设备齐全,土地流转已成规模,只因缺乏能人管理而流产,由此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FS:PAGE]

二是乡村干部“急”。有的乡村干部不注重农村实际,不领会国家扶持政策的精神实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用行政命令领导经济工作,不经过专家论证、不经过风险评估、不落实责任担当,追求形象政绩工程,盲目扶持成立了所谓的“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因土地形不成规模,导致机械闲置,崭新的高配置的配套农机具发挥不了作用,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自筹部分也全是高利息借贷,无力偿还,给国家和农民造成了经济损失。

三是入社农民“怕”。部分农民对加入专业合作社顾虑重重。有的以为入社就是“归大堆”合伙干,甚至以为是回到了大集体时代,怕失去土地经营自主权;有的对合作社缺乏信任感,宁可自己经营或转包可靠的人,也不愿入社,怕担风险。事实上,农民“怕”是有道理的。某村干部领办合作社,国家和个人共投资上千万元,因科学管理不力,赔得倾家荡产,村干部为躲债一走了之,老两口几亩地入社后血本无归。某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入股投资建大棚,一场大风摧毁了十几栋,好不容易筹集起来的几十万元顷刻间化为泡影,无力恢复生产。由此可见,农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在多重风险面前是如此脆弱。

四是法定人选“歪”。还有个别人创社动机不纯,组织农民凑人数,创办合而不作的“空壳社”,目的是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套取补贴资金。某乡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合作社84个,但真正挂牌有经营项目,有实际运作的只有12个,其余72个全是空壳合作社。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没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管理,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没有品牌市场营销的宽阔路径,就没有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土地形不成规模,也就难以集约经营,何谈进行现代化生产。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的几点建议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土地集中,连片种植,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也有利于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符合三江平原实际,发展方向对头。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步实施。这样,才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应考虑以下几点:

1、深化办社制度改革,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性大额投资项目上,要严格把关,规范审核。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责任承担等前期工作做细做实,防止弄虚作假及其它人为因素干扰,给国家和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尽快启动土地流转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聚焦发力,多措并举、因村施策,妥善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弊端,利用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发展合作生产,以利于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济。

2、树立面向市场导向,健全科学选人机制。办好农村专业合作社,关键在于选好带头人。要遵循合作社章程,由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的领导人选。特别是要把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经验丰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公正无私、敢于担当,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选用到合作社经理层面上来。所谓土地流转难,本质上说不是农民想不通,而是农民心里不托底。只要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说话实、办事正、信得过、靠得住,土地流转就能化难为易。因此,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选拔合作社带头人要严谨科学。要拓宽渠道,面向市场选人。通过外聘、回请、下派等方式把能干事、能创业的优秀人才选用到合作社中来。要把乡、村干部与合作社经理、董事长的选用严格区别开来,切不可界限不清、职权混淆。否则,势必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创新科学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县域经济资源优势,诚招龙头企业带动,解决“粮头食尾”问题,加速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充分利用农技、职教中心等智力资源优势,经常对农村专业合作社技术、管理层面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充分利用电商优势,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来带动效益,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科研、培训、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FS:PAGE]

4.建立规范服务体系,创新特色品牌机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专业合作化生产与市场接轨,政府要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化服务体系。一是在资金用管方面:要建立健全国家专项政策性资金投放使用监管机制,保证到位不流失,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要拓宽融资渠道,借助国家扶持政策解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不足问题,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保证农民入社后的各项收入稳定。二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按市场需求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合作社管理层来。要采取多门类同时办班学习的方式,提高合作社所需人才素质。三是在品牌创建方面:要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省级示范社为驱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名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和绿色、有机标志认证。要发挥专业营销人才作用,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推动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作者系桦南县老科协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