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桦川县老科协
试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2019/5/9 9:24:48

黑龙江省桦川县老科协  赵万余

 

校园文化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其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简言之就是指特定的空间条件下校园的精神气候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即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弥散性

校园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硬性灌输它创造了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学生求学、上进和做人的心灵“场”弥散于学生之中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它让学生自觉自愿而又不知不觉地接受其影响受到其熏陶感染和鞭策。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作用下能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举止和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

二、渗透性

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受到启迪和熏陶从而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是对学生进行意识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因而教育的意向就可以借助一些文娱活动悄悄地渗入到受教育者的心田当各种意识教育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使受教育者形成稳定持久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情操。

三、选择性

校园文化做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它在向社会传播扩散推动整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各种文化观念和形态也在向校园渗透扩散。但校园文化的育人特性决定它必然依据教育目的对各种文化的优劣进行甄别和取舍从而保持其先进性使学生在接受新的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观念的同时免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四、指向性

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规范着学校中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校园文化通过文化因素的暗示渗透于学生的心里形成学生的观念取得学生的共识左右学生的言行无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来道德品质较差的学生调入一个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学校或班级现任班主任并没对他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他的不良言行逐步有所收敛渐渐改正甚至变成一个好学生这实质上就是校园文化的指向性在起作用。

五、激励性

对学生而言外部激励莫过于在“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得到尊重”的文化氛围中自己的积极行为和努力的效果及时得到教师的承认、领导的赞誉和集体的褒奖。内部激励源于有意义、可自豪的工作或学习本身。校园文化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造就学生开发其智力全面提高其素质。在校园文化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性格、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和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进而造就品学兼优的学生。

六、超前性

学校教育既克服了家庭教育的孤立性、短期性又超越了社会的随意性和低效性。从操作的层面上考虑学校要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设施教育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从理性层面上考虑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培养成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认识意识和学校个性并通过它来影响熏陶学生无疑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为更好的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作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加强领导常抓不懈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要特别加强党政领导。要通过经常的、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诱导、警惕和抵制错误思想对学生的误导。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经常的督促和检查齐抓共管形成抓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

二、完善规章健全制度  校园的各种制度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它规范着师生的思想行为是我们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的保障也是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必要手段。校园制度必须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制定校园制度时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全面、简明易行。尽量全面不是求全求多而是要切合本校的实际该制订的原则就一定要制订出来。简明易行指制定的每项制度从内容上要简略文字表达上要精炼便于师生记忆、执行。二是要充分酝酿听取意见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都必须集中广大师生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讨论、酝酿、反复修改集中群众智慧反映大家的意愿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执行起来才有权威。切忌领导意志行事主观臆断草率决定。那样的制度是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

[FS:PAGE]

三、正确引导提高素质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文化观的确立阶段个性、品德在这个阶段基本定型正确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在引导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他们的年龄特征以激励方式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使他们都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

教师是校园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青少年在求知上有多元化的要求要较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师就必须从广义的“文化”入手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应多懂点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多了解一些社会变迁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向在微观上能帮助学生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学生对文化的选择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观只有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够真正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目的。

四、美化环境优美的校环境总是以它特有的象征符号潜在或公开地影响人某种恩想、规范和价值观。这种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和障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在美化校园环境抓校园基本建设时要整体规化、布局合理整个校园环境要给人一种幽雅、恬静、舒适、明丽优美、勃发之感要突出校园是育苗之土、育人之地、成才之处的环境育人之功能。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使校园环境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净化。

五、优化宣传环境扩大育人效果改革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同时社会环境的优劣又直接制约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效果。因此创造一种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促进社会育人环境的全面优化,就成了我们全面抓好育人工作的突破口。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宣传板、悬挂语言板和名人肖像等。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经常组织师生观看能启迪学生思想觉悟,陶冶情操的录像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六、要注重校史的整理与利用整理校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校史的编修整理。二校史资料的展品化。校史的研究整理不仅是档案资料的记载归类问题,而且是我们每所学校的一份宝贵的德育资源。校史对青少年德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丰富而典型的史料,既是主要德育内容,又是主要德育手段和方法。

七、全方位谋划实施愉快教育青少年的天赋、爱好、兴趣各有不同,要使其个性得到充实发展,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必须施以“愉快教育”。它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它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同时着眼于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把全面发展的教育融于全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之中。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学中有乐,乐中悟道,全面发展。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艺术的、智慧的气氛,构成种美的整体环境,成为学生的真正乐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育人工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有目的、有计划地常抓不懈,一定能取得无法估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