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广角 > 桦川县老科协
浅谈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之方法
2019/5/9 9:25:45

黑龙江省桦川县老科协   赵万余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全国人民的教育,但重点是青少年,主要教育场所是学校。”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的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最主要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工程,造就亿万跨世纪的“四有”新人,为中华的振兴建功立业,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伟大使命。学校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我认为,可采取如下方法。

理论升华法

在充分发挥政治课优势,坚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着意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讨论法”、“灌输法”、“对比法”等方法,以数字、调查报告、正反经验和大量事实为依据,分层次、由浅入深、主题鲜明的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上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懂得“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四有”新人,将来报效祖国,就是其爱国的具体表现。

主渠道渗透法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草命事业接班人。而教学是最主要的环节,是主渠道,各科教学都要为总目标服务。《爱国主义救育实施纲要》中要求,要“制定各学科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爱国主义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去”。因此,要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一是要以教师为主导,二是要以教材为载体。教师在精心备课深钻教中,要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意识,要潜心挖掘教育因素,结合学科特点和德育个性,找准切入点,寻找结合处。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有机、适度、自然、和谐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文科教学,通过把分散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关于祖国五千年文明史、大好山河、名胜古迹、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及英雄气概和体现民族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结合语言、篇章融于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穿插渗透;理科教学通过把历代科学家忠贞的爱国热忱和无私的对祖国和人类的奉献及孜孜不倦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不仅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启迪,同时也会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榜样光照法

爱国楷模,民族英雄素为青少年学生崇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篇中,到处都充溢着灿若星河、彪炳千秋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天祥誓死抗元,“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示儿,一旦九州统“家祭无忘告乃翁”;林则徐正气浩然,虎门销烟;为拯救整个中华民族鲁迅弃医从文;闻一多大义凛然,怒斥国民党反动派;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刘胡兰、董存瑞为共和国的诞生前赴后继;黄继光、邱少云为完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奉献青春;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等。他们的高风亮节对学生的感染力很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直接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现实生活中时时发生的动人事迹往往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活教材。它们与学生贴近,易为学生接受,更有实效。青年楷模张海迪、少年英雄赖宁、解放军战士徐洪刚、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等的光辉业绩,也会不断鞭策、激励学生把爱国之情变为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形象示范法

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敏师的形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并产生无形的巨大的教育效应。充分发挥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示范作用,是促进学生爱国意识深化,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使教师人人具有爱祖国、爱事业、爱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能自觉的把自己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同祖国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要示之以形,以形率人。用“爱”去关心学生,用“情”去转化学生,用“行”去感染学生,成为报效国家的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祥。只有这样,才能“有其师必有其徒”。

[FS:PAGE]

行为指导法

爱国主义敏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而转化为爱国的行动。在进行爱国主义救育过程中,要注意把爱国之情与爱国之行密切联系起来,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指导,并伴之以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如举行升国旗仪式,唱国歌时要严肃、认真。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要做到歌声燎亮、整齐一致,富有感情。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活动中要指导学生把爱国之情迁栘到对学校、班級、同学、父母、他人之爱上去,迁移到对学习刻苦认真、对工作认真负责上去,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为汁么要这样做。

营造氛围法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注意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在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维和人格良知的启迪和熏陶上,是一种好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为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展开,做到氛围浓烈,载体有利。一是营造理论氛围,从教学中体现。二是营造活动氛围。如组织开展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的知识竟赛,演讲比赛;让学生人人參与写升国旗献辞,进行评比,优胜文稿升国旗时录用;发动学生开展做国旗活动,诱导学生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溶进国旗之中。再如,利用晨读时间,开展“介绍祖国见闻,每日一讲”活动;还可以请一些草命老前、老荚雄、老模范以双向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做报告,进行草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及优秀道德品质教育。三是营造环境氛围。学校在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线,突出校园是育人之地的德育功能。要利用一切空间,全方位的向学生进行辐射教育。使学生在这些良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系列教育法

学生“五爱”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水平的长期孕育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系列教育为载体,拓宽教育途径,做到方法多样化,内容系列化,情境高雅化。可开设“国旗下讲话教育系列”、“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系列”、“优良传统美德教育系列”、“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教育系列”、“节日大型活动教育系列”、“校外德育基地教育系列”、“影视教育系列”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会把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转化到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具体行动上,转化到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上。这祥,既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使学生陶冶了爱国情操。

活动激励法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有情感的体验,而经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思想、情感的变化,能激发强烈的情感体验。以活动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知我中华,爱我中华,逐步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具体活动中得到思索和启迪。活动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活动计划。学校最常见的活动,一是举行系列节日庆祝活动。传统的节日各有特色,不仅能体现民族情感,又容易从中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清明节,悼英灵,继遗志;端午节,颂屈原,激深情;中秋节,思港澳,昐统一;重阳节老年节,敬长辈,扬美德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二是开展展览参观活动。做到校内校外结合,课堂社会贯通。可组织名人名言书画展、国情图片展、校史展等。让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参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意想不到的深刻教育。三是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做‘四有’新人”主题会。还可以搞些知识竞赛,组织各类兴趣小等。这些都是激励学生滋生爱国热情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

社会实践法

[FS:PAGE]

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集体组织或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烈士纪念建筑物;组织学生深入厂矿、农村搞调查、从家乡的巨变,看祖国的腾飞;组织学生旅游、饱览祖国的秀丽山川,绮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社会实践既可以让学生陶醉其中,品味人生、陶冶情操,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和现实知识,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军政训练法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将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历史紧迫感以及爱国热情和建立忧患意识起到积极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怎样使他们来保卫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要注重并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只有让学生了解历史,牢固树立国防意识,才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感,从而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的决心。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活动中,警校共建共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军训中,除了让学生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外,还要以“讲”、“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把近代史、现代史、国情教育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讲”就是讲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国防落后。讲现代史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草命斗争道路。讲建国四十几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卓越功勋。

通过“讲”,揭示了“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的伟大真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议”就是议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联,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励学生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实践已验证:成功的国防教育,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正规的军事训练,强化了学生的报国之志。

成就鼓舞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日新月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前进的步伐更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喜看稻菽千重浪”,亿万农民致富奔小康到乡镇企业的崛起;从塔里木盆地最大石油汇聚圈的探明到中国版图内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的科学事实;从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到堪称世界奇迹的“三峡工程”;从深圳的摩天大厦到浦东新区的开发;从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到气贯长虹的大“京九”;从北京亚运村令人神往的圣火到亚特兰大奧运会的辉煌;从西昌的火箭、卫星到高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改草开放的辉煌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运用这些辉煌成就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教育,更能鼓舞学生的爱国斗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前景感召法

通过建国后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宣传教育,让学生看到己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国内外形势的分祈,让学生看到实现民族振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利条件。通过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让学生明白我们曾有过辉煌,“中国人”……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一百多项发明与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今天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用我们曾受的屈辱,曾有过的辉煌壮丽,去鼓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一定能再创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进而促使学生坚定信心,发愤读书,提高素质,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为伟大祖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及二十一世纪中叶要加宏伟蓝图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贵在坚持,爱国情感的培养、报国志向的确立、‘国格’、‘国瑰’的铸就,需要十年乃至几十年时间,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象磨杵琢玉那祥锲而不舍,要象春雨滋润禾苗那祥孜孜不倦,把‘国魂’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FS:PAGE]

上述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和存在的不同问题,将教育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结合起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