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景
东北人“熬冬”的传统储菜方式
2017/6/16 10:19:47

在我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一片广袤的黑土平原,这里为世界上稀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旱时,这里是一片人烟稀少的亘古荒原,由于清政府实行长达两个世纪的封禁政策,只有少数赫哲人在此打鱼狩猎。直到清同治年间,这里仍是“棒打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元始荒原,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北大荒。

北大荒上的黑土平原,土壤肥沃黑土层深厚,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是“种啥长啥,插根筷子能发芽”的农耕宝地。自清廷封禁政策瓦解后,就有大批农民筚路蓝缕,带着希望和梦想,先后来到北大荒,开荒种地服田力穑。但这里属于四季分明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时有霜冻,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日照数为2400小时至2500小时,无霜期在120天到140天左右,冻结期长达七八个月。漫长的冬季,最寒冷的天气可达零下三四十度。

北大荒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吃穿住行上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御寒保暖,东北人穿戴的是“大棉裤二棉袄,狗皮套袖靰鞡脚,貉壳帽子羊皮袄”;住的是土草房和火炕;出行时多用雪地爬犁作为交通工具。对于长期生活在东北的人来说,这些还不算啥,最难熬的日子是一年12个月365天,竟有七八个月,三分之二的时间,吃不到新鲜的应季蔬菜。这与四季如春的南方比起来,需要用极大的耐力和顽强的毅力才能闯过这道难关。东北人为了度过初春、深秋和冬季吃不到新鲜应季蔬菜的难关,采取了一系列“秋储冬藏”的储菜方法,以解决一年有240多天吃不到新鲜蔬菜的难题,逐渐摸索出一整套成功经验,并经多年实践积累成习。

一为腌制咸菜。每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东北人就把能生吃的黄瓜、白菜、辣椒、芹菜、萝卜(包括胡萝卜、青萝卜、槟榔萝卜)、人头疙瘩等蔬菜洗净切成条块,放在缸或坛子里,用食盐或酱油腌成咸菜。对不能生吃的茄子、豆角用开水焯完或蒸熟后,进行腌制。特别是茄子经蒸熟后,在中间夹上蒜未做成蒜茄子,吃起来别有风味。除此之外,还有将大马哈、鲤鱼、鲫鱼等大型鱼劈成两半儿,腌后晾成干鱼劈子;将泥鳅鱼、老头鱼等小鱼腌成鱼干,无论是蒸煎炸都可成为餐桌上的一盘美味。经过腌制的咸菜鲜美适口,成为了东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辅助小菜。

二为腌制酸菜。腌酸菜,东北人又称“积酸菜”。一进入农历九月深秋,东北的天气开始变凉,地里种植的晚秋蔬菜:白菜、萝卜开始收获,收回的白菜可以窖藏,也可用于腌制酸菜。腌酸菜有两种腌法,一种是生腌,另一种为焯腌。生腌,是将白菜的老帮和烂叶掰净,经几日晾晒使其脱水,然后一层一层的撒上盐,严严实实地摁到酸菜缸里,再用石头压上,放到阴凉处,三天后可添满清水,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变酸后便可食用;焯腌,是将整理好的白菜放入锅里,用开水进行焯烫,待晾凉后摆放到缸里。这样腌的酸菜摆得紧密实成,减少了缝隙,不但增加了数量,而且因为白菜经过开水焯烫,起到了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不易腐烂。腌酸菜是东北储菜的一大特色,以酸菜为主料烹调出的菜肴“酸菜炖猪肉”、“酸菜炖血肠”、“酸菜炖粉条”又叫“积菜粉”成为了东北黑土地上颇具影响的名菜佳肴。由于酸菜与猪肉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降解了猪肉的油脂,可能对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若不怎么能深受东北人的喜欢呢?

三为冷冻蔬菜。其做法是在冬天将至时,把白菜、萝卜、豆角、茄子和青菜等,放到仓房或栅栏里用雪埋好进行冷冻,基本上冻结和保存了蔬菜的原有状态。冷冻后的白菜和萝卜在食用时,可用开水焯熟切成片蘸酱食用;冻豆角和冻茄子可以做成炖菜,虽不如应季蔬菜那样新鲜,但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原有的颜色和味道;大豆腐、干豆腐也可冷冻,可熬汤、可下火锅,是一道特受欢迎的美餐。在寒冷的冬季,围着火锅就着烧酒边吃边喝,竟喝得红光满面浑身是汗,顿时让人感到东北的冬天不是那么寒冷和可怕。

[FS:PAGE]

四为窖藏蔬菜。在东北适合窖贮的蔬菜,主要是土豆、白菜和萝卜等生命力强,在低温下适宜生存的蔬菜。其做法是在地上挖出三米多深,超过冻土层的土窖,并在顶端留有通气孔,使其温度保持在摄氏正负一度之间,在上冻前将蔬菜储于窖中,进行贮藏保鲜。这是东北蔬菜保鲜的最好方法。所以有人称窖藏蔬菜为“新鲜菜”。窖藏蔬菜基本上保存了菜蔬的原有特征与新鲜程度,是东北人在漫长的缺菜日子里,难得吃到的保鲜蔬菜。在东北大地失去绿色,一片银装素裹的季节里,能吃上这样鲜嫩的蔬菜,就会让人感到十分惬意,好像走进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五为加工转化。黄豆和土豆是东北的主要农产品。为了丰富餐桌,东北人把黄豆磨成豆浆,点上卤水,压成大豆腐和干豆腐;将土豆洗净磨成浆,然后吊坨成粉,再经打芡揣面,施以明矾,放进底上带孔的粉瓢里,用手不断拍打,就漏出了晶莹剔透的粉条。每到秋风送爽的时节,村子里的粉匠、豆腐匠,就会开办起豆腐坊和粉坊,加工豆腐、粉条供人食用。除此,有的人家还把黄豆用水浸泡膨胀后磨成渣,加上油盐煮熟当菜吃,名曰“馇小豆腐”,另外黄豆和绿豆还可生出长长的豆芽,烹调出清脆可口招人喜欢的绿色佳肴。

六为晾晒干菜。晾晒干菜是东北农村必不可少的一种储菜方式。在东北适合晾干菜的品种很多,诸如茄子、豆角、黄瓜、土豆、倭瓜、西葫芦以及蘑菇、木耳和黄花菜等山野菜,都可以利用晾晒的方式进行保存储藏。但除了蘑菇、木耳、黄花菜可直接晾晒外,其它的都必须先经过一番加工方可晾晒。茄子需要切片,或切成W”形条状,豆角需切成丝,黄瓜需切成片,土豆则需烀熟去皮切片才能晾晒。晾晒倭瓜和西葫芦就要更麻烦一些,先用刀从中间将其切成两半儿抠出瓤子,然后沿着切开的边缘一圈一圈地不断切割,切成薄薄的螺旋式长条,搭在木杆或绳子上进行晾晒。为了切割方便,有人在一块长木板头上锯出一个方型缺口,钉上镰刀片,坐在木板上进行切割,利用这种方法切的速度快,薄厚均匀,不易断条,是切割倭瓜、西葫芦条的一种好方法。另外,还有用特制的工具旋切西葫芦条的,晾出的西葫芦条焦黄细长,犹如缕缕金丝煞是好看。

晾晒干菜,是东北人一种最好的储菜方式。不管放置多久,只要是不沾湿、不受潮、注意通风,不发霉不生虫,随时都可以拿出来食用。食用时,先用温水泡开,再加以调料和肉类,可烹调出各具特色的珍馐佳肴。例如“小鸡扣蘑菇”、“鸡肉炖土豆片”、“肉炒豆角丝”、“肉炒黄瓜钱”等,就是东北人喜欢吃的几道传统名菜。

各种新鲜蔬菜,是人获取营养,维持生命,强身健体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多少年来,耕耘在黑土地上的东北人,在漫长的“熬冬”日子里,为解决不空抱饭碗吃饭,应对一年365天,有240多天吃不到新鲜应季蔬菜的难题。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想尽了办法,吃尽了辛苦,他们不怕天寒地冻,不畏艰难劳累,用笨重的传统农具,付出超强的体力,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始终不渝地为人们生产出金灿灿沉甸甸的粮食,其吃苦耐劳的忘我精神,勇于攻坚克难的顽强毅力和忍耐力,委实令人叹服!

今非昔比,现在不但有了大棚蔬菜,而且也有了空前发达的交通运输工具,反季蔬菜、南菜北销,已成为日常惯例。不论春夏秋冬,都可以在超市买到称心如意的新鲜蔬菜。茄子、辣椒、黄瓜、豆角、柿子及绿叶蔬菜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可东北人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还依然不忘传统的储菜方法,对腌咸菜、积酸菜、冷冻菜、窖藏菜、晾干菜等作法仍情有独钟,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东北黑土平原上独具特色的储菜文化。

 

此文发表于《黑龙江日报》2016年12月10日第四版

“北国风”副刊及网络  此为原稿

 

 

 

 

上一篇:被历史湮没的幌子

下一篇:接 粪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