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佳木斯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网站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域全景
红色东风 革命胜地
2019/1/4 11:08:06

东风区老科协会员 区委统战部副部长 韩立冬

    东风区是红色东风,是革命胜地。

(一)激战马大桥,血染宝宝屯

1932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二十日)拂晓之前,驻佳木斯东南岗的日军马步炮兵,由一名少佐指挥,直奔距佳木斯东南10华里西的宝宝屯(今松江乡长兴村),偷袭黄枪会。虽然黄枪会在宝宝屯大门口设立了岗哨,由于过于麻痹大意后半夜也都睡觉去了,屯里只用几棵树干拦着,只是戒备敌人的炮车,星夜日军马队进屯时,当被人发现时,日伪军已用机枪封锁了各路口,只待黄枪会友们向外冲击时便开始射击,前部先锋纪希恩被惊醒之后,得知被敌人偷袭,立即带领会友手持黄缨枪向外冲击,但门口已被日军机枪封住,冲出去的人多被射死,几乎死尸封门,开战之后,信志山团长本想用大炮和日军对抗,没想到刚发几炮阵地就被日军重炮摧毁,大炮失效后,信团长亲自指挥士兵用枪冲锋杀敌,激战中,信团长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被人用马驮着送到苏家店附近的张金山屯,住在张金山家,但因信团长伤势过重,唯恐连累百姓,且不愿被俘受辱,遂拔枪自杀身亡。

住在宝宝屯附近的公和屯的吴国文大帅听到宝宝山屯枪声后,立即前往救援,吴大帅亲自率领500多人,一口气跑到宝宝屯,大队人马一进屯就与日伪军展开白刃战,吴大帅手持大刀与日军搏斗,连杀日军十数人,但就在与一日军拼大刀时,被旁边的日兵用枪击中,不幸为国英勇捐躯,黄枪会二帅张义先锋纪希恩,海全支队头领罗胜都在浴血奋战中英勇牺牲,日伪军死伤也有百十多人,日军指挥官少佐也被击毙。

红黄枪会失利后,为保存实力,纷纷向南山横头山一带撤退。但日军已用大炮封住了主要道口,伤亡仍然很重,撤退的路上,又被暗投日军胡匪王勇带队截击使红黄枪会伤亡更为惨重,此次战斗进行了十几个小时,红黄枪会共有一千多名会友及信志山团士兵战死疆场。战后日军又跑下山来,闯入宝宝屯(长兴村)挨家挨户搜查,有个日军在搜到村民老穆家时就因为看门的狗咬了几声,就开枪把老穆家的大儿子活活打死,之后又把这个屯的农民张海川、李英贵等6人拉到村西头沟边枪杀。这次战斗,使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染红了马忠显大桥的桥面,染红了铃铛麦河的河床。抗联老干部、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曾为红枪会写一首律诗,题名《哀红枪会》,诗中写道:“红枪崛起众人从,耀武扬威笑山河。逢村冲喊称武士,战前吞符祷神佛。教头论术何神气,庶子痴心且呆舌。飞奔袭敌堪夸奖,谁教梁屯夜渡河。符咒不抗秋水侵,落地残英奏哀歌。”马忠显大桥战役虽然失败了,但充分表现了佳木斯人民抗日杀敌的精神,为民族解放铸造了不朽的丰碑。2000年,中共佳木斯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马忠显大桥遗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投资重新修建了马忠显大桥,在桥头立碑以志褒奖。

(二)强修灌溉站,填满“万人坑”

1939年,日伪时期,日军为了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搜刮更多的粮食,规划在田禄村今建国镇建国村)西北,松花江南岸建一处大型水利灌溉站,当时负责这次工程的有土地开发总管“四先公司”,柜头汤泽,工程师杜边,施工员松木,翻译官牟显清。负责施工的是由中国人把头马连祥,韩连祥,段连祥组成所谓的“三联公司”。1940年开始修筑,在当地招来劳工300人,挖灌溉站地基,搭建供人住的席棚子,为正式开工建筑做准备,1941年马连详从天津骗招600人,1942年又从天津骗招800人,两年骗招1400人,这些劳工被人称之为“天津班”,当时工人过的是地狱般的生活,每天吃的是玉米面和橡子面混合做的窝窝头,每顿饭只给两个窝窝头,一碗稀粥,工人饿的实在受不了,就卖衣服买吃的,到后来有的连裤子都卖了,只好身上围着麻袋片或洋灰袋子干活,特别是“天津班”的工人就更苦了,他们不适应佳木斯的气候,住在潮湿不透光的棚子里,夏天长疥,冬天长疮,生病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把头就是逼着他们干活,有的人挺不住了,晕倒在地被大、小把头发现,必遭一顿毒打,就这样工人们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被打死折磨死的不在少数,被打死的人,就被拖到灌溉站附近的坑里,死人越来越多,遍地都是,野狗都吃红了眼,日军看死人乱扔影响施工,就把死人集中到灌溉站西侧100米远挖个大坑,把死人扔进坑内,后来这里的人都叫“万人坑”。在万人坑内埋了有1500人的尸体,当灌溉站修完,“天津班”当时修灌溉站活下来的人只有一百多人了。田禄村劳工张福、刘殿福累病了,被日本人活活的扔进狗圈里喂狗了。

[FS:PAGE]

(三)贫雇农翻身,当家做主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佳木斯解放,遭受日寇欺压十四年的贫苦农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46年秋季进行土地改革,当时高家围子(松江乡江山村)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当时土改工作队队长是中共桦川县委委员白晓光(马加)同志,经过发动群众进行平分土地,反奸清算,划分成分到1947年5月,全村农民均分到土地,在春耕生产时农民们都欢天喜地的播种自家的田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46年春,在县委工作团到该村发动群众时,讨论高家围子是否改村名时,几个老贫农都兴奋的说:“是毛主席,共产党带领我们得解放,打江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村的名字就叫江山村,说明人民的江山万年长。”由此江山村的名字便脱颖而出。如今已成为东风区的城中村,百姓都住上了新建的楼房。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土改后,工作队队长白晓光马家)创作了长篇小说《江山村十日》,真实地反映了江山村农民在贫雇农委员会带领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搞生产,支援前线的生活场面。这部长篇小说已经再版印刷,在佳木斯抢购一空。江山村贫雇农委员会的印章为3.5厘米见方,正面刻有篆书“佳木斯市第一区一乡江村贫雇农委员会”17个字,该印章现存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铭记历史,就要牢记贫弱必然受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坚持改革发展才是硬道理,振兴中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勿忘历史,就不能忘记东风人民对抗战胜利和取得改革开放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勇敢地承担起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