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讯 12月19日,科技部印发了批准依托中海油研究总院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通知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制定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聚集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因此,可燃冰的优点吸引了全球大国竞相研究开采手段。
然而,“可燃冰”的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这是由其成矿原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天然气水合物是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一旦失压,或者温度升高,就会变成气体,体积急剧增大160多倍。
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泥质粉砂中。一旦钻孔密封不好,大量海水灌入,可能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失稳,大量的温室气体逸出,甚至引发海底滑坡和更大的灾害。
在冻土、泥砂中,天然气水合物因为混合了砂砾,开采过程中一旦出砂将很难处理。天然气水合物一旦开采出来,如果管道密封保护不好,甲烷气体就会逸出。可燃冰开采的核心难点在于有序、可控,不发生地质等次生灾害。
不过,今年5月份中国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首次试气点火,在随后持续60天的试采中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这次试开采成功是国内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
诚然,中国在“可燃冰”从发现到理解、从技术应用到经济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此次“可燃冰”国家实验室的设立,应该会将我国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可燃冰”也将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